散热器芯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38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芯支架结构,在第一热交换器(中间冷却器(4))被配置为与第二热交换器(散热器芯支架(1)的散热器芯支架下梁(1b))的前面重叠的状态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1b)的内部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6),将通风空间(6)分别连接到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1b)的前面面向第一热交换器而形成的吸气用开口部(6a)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1b)的车宽方向一端部形成的排气用开口部(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固定热交换器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散热器芯支架支承固定以散热器和冷凝器为主的 热交换器的状态下构成为前端组件,在被输送到车体组装线之 后,被搭载到车辆上(参照专利文献l)。另外,近年来,除了散热器和冷凝器以外,还追加油冷却 器、中间冷却器、副散热器等各种热交换器固定支承在散热器 芯支架上,在这种情况下,从设置布局的关系考虑,追加的热 交换器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重叠的状态。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1668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辆前 方侧重叠的状态时,存在如下问题通过了该热交换器的风与 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接触而停滞,由此通风阻力增加而冷 却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散热器芯支架结构,能够减轻被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 的前面重叠的状态的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从而提高冷却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是将第 一 热交换器配置为在 散热器芯支架的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与第二热交换器重叠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内部形成在 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将上述通风空间分别连接到 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面向第一热交换器而形成的吸气用 开口部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宽方向一端部上形成的排气 用开口部。优选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宽方向端部形成上述排气 用开口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将第 一 热交换器配置为 在散热器芯支架的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与第二热交换器重 叠的状态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在上述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 内部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将上述通风空间 分别连接到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面向第一热交换器而形 成的吸气用开口部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宽方向一端部上 形成的排气用开口部,因此,能够减轻被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 架下梁的前面重叠的状态的第一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从而提 高冷却性能。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宽方向端部形成上述排气用开 口部时,能够确保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上下方向的必要刚性, 并且避免从排气用开口部排出的风再次向前面倒吹。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安装了热交换器的状态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l的 散热器芯支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取下了热交换器的状态的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 支架的立体图。图3是作为在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采用的热交换器之一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4是在图3中示出的散热器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作为在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采用的热交换器的另 一个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6是在图5中示出的冷凝器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作为在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采用的热交换器的再一个的中间冷却器的立体图。图8是在图7中示出的中间冷却器的正面示意图。图9是说明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的散热器芯支架、散热器、冷凝器的固定的立体图。图IO是说明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的散热器芯支架和中间冷却器的固定的图。图1 l是说明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中的散热器芯支架、散热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的配置的图。 附图标记i兌明1:散热器芯支架;la:散热器芯支架上梁;lb:散热器芯 支架下梁;lc:散热器芯支架侧部;ld:机罩锁支架;le:散 热器芯支架上梁中心部;lf:散热器芯支架上梁侧部;lg:侧 梁安装板;lh:前照灯架;li:保险杠加强件(bumper armature ); lj、 lk:固定孔;lm、 ln:固定部;2:散热器;2a、 2b、 3a、 3b、 4a、 4b:水室;2c、 3c、 4c:芯部;2d、 2e:集管板;2f、 3d、 4f:输入端口; 2g、 3e、 4g:输出端口; 2h、 2i、 3g、 3h: 车辆搭载销;2j:接管嘴;2k、 3i、 4h:散热管;2m、 3j、 4i: 散热片;2n、 2o、 4j、 4k:加强板;3:冷凝器;3f:储存罐; 4:中间冷却器;4d:固定孔;4e:固定部;5:托架部;5a: 固定孔;6:通风空间;6a:吸气用开口部;6b:排气用开口部; 7:连接构件;9a、 9b:空气引导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l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在本实施例1中,说明将被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车辆前方呈重叠状态下的热交换器应用于中间冷却器的情况。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例l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4是该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1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6是该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1的中间冷却器的立体图,图8是该示意图。图9是说明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散热器、冷凝器的固定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本实施例1的散热器芯支架和中间冷却器的固定的图,图ll是说明本实施例l的散热器芯支架、散热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的配置的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l中,包括散热器芯支架l、从后方依次搭载在该散热器芯支架1上的散热器2、冷凝器3、中间冷却器4。此外,中间冷却器4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热交换器,散热器2和冷凝器3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热交换器。如图2所示,散热器芯支架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散热器芯支架上梁la、在该散热器芯支架上梁la的下方平行的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连结散热器芯支架上梁la和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散热器芯支架侧部lc、 lc、连结散热器芯支架上梁1 a和散热器芯支架下梁1 b的中央部之间的机罩6锁支架ld,该散热器芯支架l整体由金属形成。散热器芯支架上梁la由向后方开口的大致〕字状截面的散热器芯支架上梁中心部le、和分别从该散热器芯支架上梁中心部le的两端部向斜后方延伸设置的且向下方开口的大致〕字状截面的散热器芯支架上梁侧部1 f构成。在两个散热器芯支架侧部lc、 lc上,分别以向侧方伸出的状态设置连接图外的车体侧梁的侧梁安装板lg,并且以将分别与两个侧梁安装板lg、 lg对应的散热器芯支架上梁侧部lf、 lf连接的方式分别设置前照灯架lh、 lh。另外,设置有在连接两个侧梁安装板lg、 lg的内侧和机罩锁支架ld的中间部的状态下向前方突出的保险杠加强件li。并且,两个侧梁安装板lg、 lg的下侧分别与形成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两端部的托架部5相连结。如图2所示,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形成空心的大致矩形截面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由此在其内部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6,此外,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前面分别形成左右分离而呈长方形状的吸气用开口部6a,另一方面,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的排气用开口部6b。因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内部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6,并且该通风空间6分别与面向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前面而形成的吸气用开口部6a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形成的排气用开口部6b相连接。此外,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lb的两端部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芯支架结构,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散热器芯支架的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与第二热交换器重叠的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内部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通风空间, 将上述通风空间分别连接到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前面面向第一热交换器而形成的吸气用开口部和在散热器芯支架下梁的一部分上形成的排气用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泷昇井上宽之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