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红兵专利>正文

一种物料码放集合垛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660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若干块状物料堆叠码放形成立方体形集合垛体结构,集合垛体有一定高度以下部分的宽度小于整个垛体的宽度,即立方体垛至少有一个侧立面的下部向内凹,凹进去形成的内凹空位供叉车和吊车的夹具或叉具等搬运工具进入工作。本码垛结构无需托盘,从而减少了大量包装物品的浪费;在运输或贮存时,每个集合垛体的外侧面可与相邻的垛体紧密相靠,或与车厢依靠,避免了物料垛体移位、倒伏和相互碰撞损伤,有效提高车辆装载量或库区贮存量。可应用于各种块状物料的码垛、搬运、贮存,对物料贮存和运输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码垛结构,特别是块状物料的码放、装卸和运输中的集合垛型。尤其适用于墙体材料领域块体的码垛。
技术介绍
在贮存搬运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方块状或类似立方体形状的物料,为便于存储、装卸和运输,一般会采用人工或机械,将物料逐层摆放在推车或托盘上,形成立方体形集合垛型,有的再使用打包带或塑料薄膜进行多道捆扎或整体包装,由叉车、吊车等搬运机械装在运输车上,或在库区堆垛贮存。现有码垛结构的缺点是:为了便于叉车或吊装机械作业,块状物料的贮存、搬运需要依靠托盘托持,或要先使用打包带、打包绳等进行多道捆扎,或使用塑料膜、纸制品等包装材料对集合垛体整体包装,造成大量的托盘或包装材料浪费。另一个缺点是:经打捆、包装后,由于采用叉车、吊车等机械进行搬运作业时,垛与垛之间必须留有便于夹具、吊具通过的间隙,不能紧密靠拢,使得运输车转运途中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因为颠簸、震动而发生体移位、倒伏和相互碰撞,造成抛落或损伤;并且垛与垛之间的间隙还造成运输车和贮存场地的有效装载空间减小,降低了装载量,不利于提高运输和贮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块状物料的码放集合垛体结构,可以降低物料垛包装物品的浪费,减少物料运输中的碰撞,提高车辆装载量或库区贮存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若干块状物料堆叠码放形成立方体形集合垛体结构,其集合垛体有一定高度以下部分的宽度小于整个垛体的宽度,即立方体垛至少有一个侧立面的下部向内凹,凹进去形成的内凹空位供叉车和吊车的夹具或叉具等搬运工具进入工作。优选地,所述内凹空位在相对的两个外侧立面对称分布,以便于搬运工具通过空位。优选地,所述内凹空位在集合垛体的多个外侧立面均有分布,以便于搬运工具从不同方位工作。优选地,所述外侧立面或空位外面不一定是平齐的,可适用于不规则的块状物料码垛,或适用于为保持垛体稳定性而采取的不规则码放方式。例如,可以是物料块的交错形状,或者台阶形状。优选地,堆叠形成一个集合垛体的物料可以是同一种规格的,也可以是多种尺寸的、不同规格的。优选地,为拼满运输车货箱尺寸,装在同一辆车的集合垛体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是多样的,多个垛体尤其是多个宽度或长度不同的垛体并排放置在运输车辆上,形成的总宽度或长度与车厢宽度或长度相符合,充分利用车辆的可装载空间;为了便于夹持或吊持,各垛体下部内凹空位高度内的垛体宽度可以基本一致。优选地,集合垛体内凹空位的顺长方向指向运输车两侧,以便叉车和吊车从两侧靠近车辆并携带夹具或叉具插入内凹空位进行装卸作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码垛结构无需托盘,物料垛可以直接采用夹具或吊具等搬运工具搬运,或在必要时采用少量的打包带对垛体局部打捆,从而减少了大量包装物品的浪费,减少包装工序;在运输或贮存时,每个集合垛体的外侧面或空位外面可与相邻的垛体紧密相靠,或与车厢依靠,避免了物料垛体移位、倒伏和相互碰撞损伤,并且有效提高车辆装载量或库区贮存量。而且,在这样的结构下,夹具对垛体的抬升作用力,既可以利用夹爪对受夹垛层夹持产生的摩擦力,又可以由夹爪上面直接托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码垛结构在技术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应用于各种块状物料的码垛、搬运、贮存,对物料贮存和运输有明显的积极效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以若干块状物料堆叠码放形成的立方体形集合垛体(I ),其中垛体最下部的物料宽度小于整个垛体两外面的宽度,于垛体的两个下侧边角分别形成了用于避让夹具(4)夹爪的内凹空位(2)和(3)。在进行装车搬运等作业时,叉车或吊车携带夹具(4)的夹爪(5)和(6)分别对准空位(2)和(3)插入,夹爪(5)和(6)的两内侧面夹紧最下层物料,上侧面托持空位(2)和(3)的顶面,进而夹持并托举集合垛体进行搬运。到达运输车辆(7)的装车位时,叉车或吊车通过夹具(4)将本次搬运的集合垛体的外侧面与现场已有的相邻垛体或车厢紧密靠拢并码放,然后夹爪(5)和(6)松开集合垛体,并从空位(2)和(3)中退出,持续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装车作业。因为在运输车上垛与垛之间紧密相靠、相互支撑,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物料垛体移位、倒伏造成的碰撞损伤,并有效提高车辆装载量,提高了运输效率。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拼满运输车货箱尺寸,装在运输车上的多个集合垛体(1)、(8)、(9)并不是完全一样大小的,其集合垛体的宽度和长度与其它集合垛体不同,可以是多种规格尺寸。目的是为保证不同规格的运输车辆装车时,并排放置在运输车辆上的垛体所形成的总宽度或长度与车厢宽度或长度相符合,充分利用车辆的可装载空间。为了便于叉车携带夹具进行夹持装卸作业,各垛体下部内凹空位高度内的垛体宽度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可避免因垛体大小不同而频繁调整夹具规格;并且可以将垛体内凹空位(2 )和(3 )的顺长方向指向运输车两侧,这样便于叉车或吊车从运输车两侧靠近车辆进行装卸,并便于夹具的夹爪从空位(2 )和(3 )中进入或退出。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合垛体(I)仅有一个侧面的下部向内凹陷,形成单侧空位(2),用于避让夹具的夹爪。在进行装车搬运等作业时,夹具的一个夹爪插入空位(2)中,另一个夹爪在集合垛体上与空位(2)相对应的另外一个侧面,两个夹爪共同作用夹持并托举集合垛体进行搬运。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合垛体(I)周边四个侧立面的下部均分布有空位(2),在进行搬运作业时,叉车或吊车携带夹具可从集合垛体(I)的任何一个侧面靠近垛体,进行夹持作业。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块状物料码放集合垛体进行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块状物料的码放集合垛体,其特征在于,集合垛体有一定高度以下部分的宽度小于整个垛体的宽度,即立方体垛至少有一个侧立面的下部向内凹,形成供夹具或叉具等搬运工具工作的内凹空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垛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空位在相对的两个外侧立面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垛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空位在集合垛体的多个外侧立面均有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垛体,其特征还在于,多个集合垛体尤其是多个宽度或长度不同的垛体并排放置在运输车辆上,形成的总宽度或长度与车厢宽度或长度相符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垛体,其特征还在于,集合垛体内凹空位的顺长方向指向运输车两侧。【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若干块状物料堆叠码放形成立方体形集合垛体结构,集合垛体有一定高度以下部分的宽度小于整个垛体的宽度,即立方体垛至少有一个侧立面的下部向内凹,凹进去形成的内凹空位供叉车和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块状物料的码放集合垛体,其特征在于,集合垛体有一定高度以下部分的宽度小于整个垛体的宽度,即立方体垛至少有一个侧立面的下部向内凹,形成供夹具或叉具等搬运工具工作的内凹空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范红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