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53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包括:两个轮组,每个轮组包含有基体、轮叉、轮胎,该轮叉与基体适配并通过轴定位连接,该轮胎安装在轮叉上,并随着轮叉的转动带动轮胎绕轴转动;桥座,固定在该基体上;转向节,转动固定在该基体上;桥体,其两端的连接端分别与设置于该两轮组上的桥座通过连接件固定;牵引机构,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牵引机构一端与该桥体预定位置活动连接,另一端具有与一动力牵引装置相连的牵引接口;转向拉杆,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转向拉杆活动固定在该牵引机构上,并分别与该两个轮组上的转向节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牵引的过程中实现平稳转向的功能,尤其适用在无法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桥体后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拉杆前置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的前轮转向装置通常是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桥的后面,是一种经常在车辆中使用的转向装置。但当出现桥后空间过小等无法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桥后的情况时,这种方式就不能适用了。传统的拖车、挂车中的一些车辆不设置转向装置,由于转向角为零,转向半径无穷大,导致依靠牵引车辆强行转向时,造成轮胎磨损严重、运行不平稳、侧翻等问题。传统的拖车、挂车中的一些车辆即使具有转向拉杆前置的前轮转向装置,但通常没有考虑转向梯形的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轮胎经常出现打滑、窜动等异常情况,造成轮胎寿命低、转向不平稳、牵引力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适用在桥后空间狭小、无法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桥后的情况下采用,并且,牵引力小、转向平稳、轮胎寿命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转向装置包括两个轮组,每个轮组包含有基体、轮叉、轮胎,该轮叉与基体适配并通过轴定位连接,该轮胎安装在轮叉上,并随着轮叉的转动带动轮胎绕轴转动;桥座,固定在该基体上;转向节,转动固定在该基体上;桥体,其两端的连接端分别与设置于该两轮组上的桥座通过连接件固定; 牵引机构,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牵引机构一端与该桥体预定位置活动连接,另一端具有与一动力牵引装置相连的牵引接口;转向拉杆,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转向拉杆活动固定在该牵引机构上,并分别与该两个轮组上的转向节活动连接。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转向拉杆包含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分别位于该牵引机构两侧,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的一端通过一摇臂与该牵引机构活动固定,另一端通过一转向节臂分别与该转向节活动固定,且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分别与该桥体、转向节、牵引机构构成梯形的转向传动结构。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牵引机构包括一托架,其一端固定在该桥体中部,另一端具有一活动安装孔;一牵引转向杆,其前端具有该牵引接口,与该动力牵引装置相连;一连接架,其具有托架连接端、牵引连接端和拉杆连接端,该托架连接端与该托架的活动安装孔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该牵引连接端与该牵引转向杆的后端配合并连接在一起,该拉杆连接端与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一端上的摇臂配合且共同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在一起。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牵引连接端与拉杆连接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拉杆连接端为该连接架的中部。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牵引连接端与拉杆连接端位于两个不同水平面上,该拉杆连接端自该连接架的中部延伸设置。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牵引机构包括一托架,其一端固定在该桥体中部,另一端具有一活动安装孔;一牵引转向杆,其前端具有该牵引接口,与该动力牵引装置相连;一连接架,其具有托架连接端、牵引连接端和第一拉杆连接端和第二拉杆连接端,该托架连接端与该托架的活动安装孔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该牵引连接端与该牵引转向杆的后端配合并连接在一起,该第一拉杆连接端和第二拉杆连接端分别位于该牵引转向杆中心线两侧,并分别与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一端上的摇臂配合且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桥座为一由底板、两侧板构成的槽形支架,该两侧板之间设置有一安装轴,且该两侧板顶端还对应设置有限位孔;而该桥体两端的连接端具有一安装槽,与该桥座上的安装轴配合安装,且一限位螺栓穿过该限位孔压在该桥体两端的连接端的顶面上。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桥体为一可折叠的桥体。上述的转向装置,其特点在于,该可折叠的桥体由两个侧桥梁和一个中间桥梁连接而成,该中间桥梁两端具有与该两个侧桥梁的其中一个端部适配的连接端,并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该两个侧桥梁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座,与该桥座通过连接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通过转向梯形的转向传动结构,本技术的转向装置需要的牵引力更小,且具有在牵引的过程中实现平稳转向的功能。尤其适用在无法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梁后的情况下采用。另外,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在桥体不承重,而把承重直接作用在轮组上的情况下,桥体和转向节臂是允许进行拆装的。本技术的转向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挂车、拖车的转向传动系统中,尤其在出现桥后空间过小等无法将转向拉杆放置在桥后的情况时更为适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集装箱处理设备及其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转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向拉杆与牵引机构处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内;图2C是图2A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桥体连接端与桥座的连接结构;图2D是图2A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转向拉杆转向节臂与转向节的连接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向拉杆与牵引机构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图4是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的又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转向装置应用于集装箱上用于转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转向装置的转向拉杆前置且桥体为一折叠式结构桥体;图6A是图5中折叠式结构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折叠式结构桥体一侧桥梁折叠安装示意图;图6C是图6A的折叠式结构桥体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A,并结合图2B,本技术的转向装置是由两个轮组10a和10b、桥体20、桥体20、牵引机构30、转向拉杆40等部件构成,其中该牵引机构30由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托架31、连接架33、牵引转向杆35构成,该转向拉杆40置于桥体20前方,并由分别位于该牵引机构30两侧的第一转向拉杆41、第二转向拉杆42构成,与该桥体20、牵引机构30、轮组10a和10b包围分别形成两个梯形的转向传动结构,实现更为可靠、灵活、省力的转向。其中,每个轮组10a(10b)都包含有基体11a(11b)、轮叉12a(12b)、轮胎13a(13b),该轮叉12a(12b)与基体11a(11b)适配并通过轴14a(14b)定位连接,该轮胎13a(13b)安装在轮叉12a(12b)上,并随着轮叉12a(12b)的转动带动轮胎13a(13b)绕轴14a(14b)转动。在该基体11a(11b)内侧固定有桥座15a(15b),用于与桥体20两端的连接端21a、21b连接固定,将桥体20安装在两个前轮组10a、10b之间。如图2C所示,以右侧的桥体20连接端211b与桥座15b配合安装为例,详细说明二者的连接关系。该桥座15b可为一由底板151b、两侧板152b构成的槽形支架,该两侧板152b之间设置有一安装轴153b,且该两侧板152b顶端还对应设置有限位孔154b。而该桥体20两端的连接端21b具有一安装槽215b,与该桥座15b上的安装轴153b配合安装,且一限位螺栓155b穿过该限位孔154b后,压在该桥体20两端的连接端21b的顶面211b上。同理,左侧也可按照类似的形式进行安装。这样,就完成了桥体20的安装。拆卸的过程与安装相反。请继续参考图2A、图2B,该牵引机构30通过托架31一端固定在该桥体20中部,并通过托架31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装置包括:    两个轮组,每个轮组包含有基体、轮叉、轮胎,该轮叉与基体适配并通过轴定位连接,该轮胎安装在轮叉上,并随着轮叉的转动带动轮胎绕轴转动;    桥座,固定在该基体上;    转向节,转动固定在该基体上;    桥体,其两端的连接端分别与设置于该两轮组上的桥座通过连接件固定;    牵引机构,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牵引机构一端与该桥体预定位置活动连接,另一端具有与一动力牵引装置相连的牵引接口;    转向拉杆,设置于该桥体前方,该转向拉杆活动固定在该牵引机构上,并分别与该两个轮组上的转向节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辉高雷周平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