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295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可以提高外罩相对于车身的安装精度,且可以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其中,车辆用滑动门装置(20)包括:长条形凹部(21),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在车身(11)的侧部;滑动门导向用长导轨(30),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在该凹部内安装于车身的侧部;外罩支承部件(40),其在凹部内沿滑动门导向用导轨连续延伸并直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外罩(70),其覆盖在该滑动门导向用导轨及外罩支承部件的各部位外侧;第1、第2定位部(51…、61…),其与外罩支承部件一体形成且用于决定该外罩的内表面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改良技术,在该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车身的侧部设置了导轨,滑动门以可前后开关的方式在该导轨上被导向,并且在导轨的外侧覆盖了外罩。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等车辆中,有一种车,其滑动门可在车的侧部沿前后方向进行开关操作。在车身的外表面设置了导轨,滑动门以可前后开关的方式在该导轨上被导向。近年来,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在这种车辆中,导轨由外罩覆盖,提高了车辆外观的美观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12034号(图1-2、图4))。下面基于附图11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现有车辆滑动门装置的概要。图11(a)、(b)为现有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为车辆用滑动门装置100的分解构成图,(b)为沿(a)的b-b线切剖的剖面图。现有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100为这样的一种装置在车身101的侧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了长条形的凹部102,在车身101的侧部且在凹部102内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安装了导向用导轨103,导轨103的外侧由外罩104覆盖。导轨103凭借门托架105使滑动门106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在其中被导向。外罩104的前端部通过卡钉(clip)108安装在导轨103的前部托架107上,外罩104的后端部通过小螺钉109、109安装在车身101上。在导轨103的上端面沿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中间托架111...。中间托架111...为大致呈コ字形的外罩支承部件。在导轨103与中间托架111...的之间形成了多个筒状孔112...(参照图11(b))。另一方面,在外罩104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安装了多个安装零件113...。在安装零件113...上安装挡板114...。由于挡板114...是从后方插入并安装在筒状孔112...上的,所以,可凭借导轨103将外罩104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安装在车身101上。为了提高车辆外表的美观性,优选使外罩104的外表面104a与车身101的侧面101a保持一致。但是,导轨103对于车身101的安装位置具有固定的安装精度。由于导轨103安装在车身101上,而且通过中间托架111...将外罩10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安装在该导轨103上,故外罩104的安装位置会受到导轨安装精度的影响。另外,多个中间托架111...为安装在导轨10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上的部件。各中间托架111...相对于导轨103的安装精度自然会有偏差。外罩104的安装位置会受到相对于导轨的各安装精度的偏差的影响。因此,在提高外罩104相对于车身101的安装精度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可提高外罩相对于车身的安装精度且可提高车辆外观的美观性的技术作为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包括长条形凹部,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形成在车身的侧部;滑动门导向用导轨,其在该凹部内安装于车身的侧部,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外罩支承部件,其在凹部内沿滑动门导向用导轨连续延伸并直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外罩,其覆盖在该滑动门导向用导轨及外罩支承部件的外侧;定位部,其与外罩支承部件一体形成且用于定位该外罩。技术方案2所述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外罩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上有多个定位部。技术方案3所述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件具有与外罩配合的配合机构。技术方案4所述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技术方案5所述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具有用于将外罩长度方向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定位的上下定位部。技术方案6所述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具有用于将外罩定位于车宽方向的车宽定位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其中在车身侧部形成的凹部内,由于由与滑动门导向用导轨不同的其他部件构成的外罩支承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故外罩支承部件相对于车身的安装精度不会受到滑动门导向用导轨的安装精度的影响。由于将外罩的内表面定位在了与该外罩支承部件一体形成的定位部上,所以可正确地设定外罩相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而且,由于将外罩的内表面定位在了沿滑动门导向用导轨连续延伸的外罩支承部件上,故可降低外罩长度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偏差。因此,可提高外罩相对于车身的安装精度。由于提高了安装精度,所以,外罩的外表面相对于车身的侧面更容易保持一致。这样,就提高了车辆的美观性。技术方案2所述专利技术,在外罩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定位部,与沿外罩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只设有一个定位部的情况相比,将外罩长度方向上的部分通过多个定位部定位在定位部上,可以吸收微小的安装精度偏差且能正确地进行定位。技术方案3所述专利技术,定位部具有与外罩相配合的配合机构,将外罩通过配合机构配合在定位部上,可以将外罩更准确且牢固地安装在外罩支承部件上。技术方案4所述专利技术,将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外罩相对于车身的安装精度。技术方案5所述专利技术,由于定位部具有用于将外罩长度方向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定位的上下定位部,所以可将由细长部件制成的外罩的端部相对于外罩支承部件的上下位置进行进一步定位,并且,可以防止外罩上下方向上的翻转。技术方案6所述专利技术,定位部具有用于将外罩定位于车宽方向的车宽定位部,故可将外罩沿车宽方向的安装位置进一步正确地设定在外罩支承部件上。这样,就可将外罩的安装位置进一步正确地设定在车身上。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支承部件及外罩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支承部件及外罩分解后其要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外罩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4的6-6线切剖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4的7-7线切剖的剖面图。图8是第1定位部及外罩周边的结构图。图9是沿图4的线9-9切剖的剖面图。图10是第2定位部及外罩周边的结构图。图11是现有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驾驶者所视方向为准,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身中心(车宽中心)。图1为从左侧观察本专利技术车辆的立体图。车辆10为汽车,包括车身11上的左右前车门12(仅表示出了左侧的前车门,下同);左右的后车门13。设在车身11侧部上的后车门13为滑动门,其以可前后开关的方式在实线所示的闭位置与虚线所示的开位置之间滑动。以下将后车门13称为“滑动门13”进行说明。滑动门13以可滑动的方式通过车辆滑动门装置20支承在车身11上。图中,14为车顶,15为前风挡玻璃,16为发动机罩,17为前照灯,18为尾灯。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支承部件及外罩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分解图。如图2及图3所示,车辆用滑动门装置20包括凹部21,其在车身11的侧部形成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滑动门导向用导轨30及外罩支承部件40,其在凹部21的内部安装于车身11的侧部;外罩70,其用来覆盖滑动门导向用导轨30及外罩支承部件40的各部位外侧。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用滑动门装置的外罩支承部件及外罩分解后其要部的放大图,与图2相对应。如图2及图4所示,凹部21为细长形水平槽,由钢板制的车身板22横跨滑动门用开口23到尾灯安装部25形成在车身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长条形凹部,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形成在车身的侧部;滑动门导向用导轨,其在该凹部内安装于车身的侧部,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外罩支承部件,其在上述凹部内沿上述滑动门导向用导轨连续延伸并直接安装在上述车身的侧部;外罩,其覆盖在该滑动门导向用导轨及外罩支承部件的外侧;定位部,其与上述外罩支承部件一体形成且用于定位该外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雅裕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