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251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具有转轴、台车架和由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该转轴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滚动在环状履带的接地侧内周面上的支重轮,该台车架支撑该转轴,该缓冲部件设置在该台车架与转轴之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的行走装置使用的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这种的履带行走装置在台车架的前后设置驱动轮及从动轮,在台车架下部设置多个支重轮,通过相对于这些轮子卷绕在链节的外周部设置多个铁蹄片的金属制履带或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履带而构成,由于扩大了相对地面的接地面积降低了接地压力,使在软土地或荒地等的穿越性能得以提高。上述履带行走装置,由于在软土地或荒地等上行驶频度高的关系,由于地面的凹凸产生大的震动,存在乘坐的感觉显著恶化的问题。因此,在履带行走装置的开发中,消除这样的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感觉是重要课题。为了消除震动,作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例如有在日本实开昭51-42503号公报中被公开的示例,它是将橡胶等的弹性构件通过熔接等固定在支重轮的外周面上,在此弹性构件的外周部设置保护罩的构成。由此,在履带的内周面与支重轮之间夹置着的弹性构件吸收震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坐的感觉。但是,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弹性构件设置在支重轮的外周面而需要保护罩,还有,即使设置这个保护罩,由于支重轮通常在履带上滚动不可避免地产生磨耗或缺损。还有,也存在由于在支重轮上熔接弹性构件使成本变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适宜地吸收由于地面的凹凸等产生的震动而有效地提高乘坐感觉的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转轴、台车架和由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该转轴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滚动在环状履带的接地侧内周面上的支重轮,该台车架支撑该转轴,该缓冲部件设置在该台车架与转轴之间。据此,由于地面的凹凸等的震动通过在台车架与转轴之间设置的缓冲部件被适当地吸收,提高了乘坐的感觉。另外,由于缓冲部件不直接接触履带内周面而减少了由于磨耗等的劣化。在上述构成中,转轴被上下可动地设置在前述台车架上,在该转轴上具有支承部件,推荐在该支承部件与台车架的上下之间设置前述缓冲部件。由此可简单而且便宜地得到履带行走装置的防震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摆动构件、摆动轴、台车架和由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该摆动构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滚动在环状履带的接地侧内周面上的支重轮,该摆动轴自由摆动地支撑着该摆动构件,该台车架支撑该摆动轴,该缓冲部件设置在该台车架与前述摆动轴之间。据此,由于地面的凹凸等产生的震动通过在台车架与摆动轴之间设置的缓冲部件被适宜地吸收,提高了乘坐的感觉。在上述构成中,在前述台车架上设置可内嵌前述缓冲部件的筒形支撑构件,推荐前述缓冲部件在呈筒形状的同时在其筒内绕轴心不可旋转地安装前述摆动轴而构成。据此,可在摆动构件可摆动的状态下通过缓冲部件吸收震动。还有,在上述情况下,前述缓冲部件的筒内侧形成方形状,前述安装轴最好形成为适合缓冲部件的筒内侧的方轴形状。再有,前述缓冲部件最好在其轴向上互相交替地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在上述构成中,前述缓冲部件能够对应全部的支重轮设置,但是,也既可以对应配设在履带行走装置的前部或者后部的支重轮设置,也可以对应配设在履带行走装置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支重轮设置。前者的情况下,例如对于联合收割机等的作业机械,在转弯等时履带行走装置的前部或后部用劲儿踏地使其整体前后摆动,这种现象能够通过缓冲部件来回避,还有,在后者的情况下,如果将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支重轮通过缓冲部件按压在环状履带的内周面上,履带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接地压力部分地增大,将该部位作为中心的枢轴旋转将会顺畅地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侧视图。图2是履带行走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3是其他实施例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变型例的侧视图。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正视剖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剖面图。图7是其他实施例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侧视图。图8是同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9是缓冲部件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缓冲部件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是其他实施例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侧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B-B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2中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支撑构造的履带行走装置1,该履带行走装置1在台车架2的前后部设置从动轮3及驱动轮4,在下部设置多个支重轮5,通过在这些轮子3、4、5上旋转卷绕环状的履带6而构成。前述履带6在采用连结为环状的多个链节的外面安装着铁蹄片的金属制履带或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环状的弹性履带等,在通过前述驱动轮4被旋转驱动的同时,支重轮5转动其接地侧的内周面而构成。前述支重轮5通过转轴10被支撑在台车架2上,该转轴10如图1所示,被穿插于在台车架2上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长孔11中,上下可自由活动地被设置。另外,在转轴10上固定或可绕轴心转动地安装着具有板状的支承构件13的圆板状支承部件14,在前述支承构件13的上面与台车架2的下面之间夹置着由橡胶或尿烷树脂等弹性材料制的板状或块状的缓冲部件15。因此,支重轮5对于台车架2被设置为上下可自由活动的同时,被缓冲部件15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地被支撑。因此,在剧烈凹凸的路面上行驶时,通过缓冲部件15适宜地吸收震动,能够尽可能地防止震动传递给乘坐在履带行走装置1上的作业机械上的工作者。另外,缓冲部件15被紧凑地收容在转轴10的周围(具体的是在支重轮5的侧面投影区域),几乎不会干扰其他支重轮或周围的部件。上述缓冲部件15可以相对于全部的支重轮设置,也可以只对一部分支重轮设置(例如,履带行走装置1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或前部或后部)。例如,如图2所示,对应配设在履带行走装置1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支重轮5a设置缓冲部件15的情况下,如同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在无负荷状态(无从地面的反作用力的情况)将该支重轮5a配设在比其他的支重轮5略微下侧的位置最为适宜。据此,由于该支重轮5a部分的履带6的接地压力升高,将该部分作为中心的枢轴旋转能够顺畅地进行,能够提高转弯性能。还有,对应配设在台车架2的前部或后部的支重轮5设置缓冲部件15的情况下,例如在联合收割机转弯时等能够避免由于履带行走装置1的前部或后部用力踏地而产生的整体的前后摆动,能够将载荷留在履带行走装置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进行稳定的转弯。上述缓冲部件15可以与支承构件13或台车架2粘接,但也可以如图3所示地通过拧入上下贯穿支承构件13及缓冲部件15的螺栓17与台车架2进行缓冲部件15的定位。这样,支重轮5相对于台车架2允许上下移动的状态容易地定位,还有,通过螺栓17能够限制支重轮5的下降限度。还有,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螺栓17设置为也贯穿台车架2下面,在台车架2的内侧通过螺母18固定。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支承部件14是具有在筒形的轴安装部20的轴向两侧上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21的形态,轴安装部20被可上下活动地穿插在台车架2上,转轴10贯穿在该轴安装部20的中心部。还有,凸缘部21的根部在内侧做成略微厚的壁,在两凸缘部21的厚壁部21A之间设置环状的缓冲部件15。另外,在厚壁部21A的外周角部施行圆弧或斜面的倒角21B。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件14只能上下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行走装置的支重轮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摆动构件(25)、摆动轴(27)、台车架(2)和由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15),该摆动构件(2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滚动在环状履带(6)的接地侧内周面上的支重轮(5),该摆动轴(27)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着该摆动构件(25),该台车架(2)支撑该摆动轴(27),该缓冲部件(15)设置在该台车架(2)与前述摆动轴(27)之间,在所述台车架(2)上具有可以内嵌所述缓冲部件(15)的筒形的支撑构件(26),所述缓冲部件(15)外径形成得比支撑构件(26)的筒内径大并被压入到支撑构件(26)的筒内,所述缓冲部件(15)在其轴向上相互交替地设有大径部(30)和小直径部(3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吉郎北野正则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