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461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套筒顶出结构,设于一注塑模具内,成型圆筒状产品,该模具具有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上顶板、下顶板、下固定板,该顶出结构包括: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顶板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底端;芯子,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芯子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内,所述芯子下端设有通槽;固定块,其两侧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上,所述固定块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通槽;抓料顶针,活动式设于所述芯子内,所述抓料顶针的顶端具有倒钩,所述抓料顶针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流道,设于所述母模板内,且所述流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芯子内,并与所述抓料顶针的倒钩相连。解决了圆筒状产品在注塑成型时,采用内部进胶和流道顶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筒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1绘示为一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产品10的呈圆筒状,对其采用注塑成型后顶出,由于内侧壁较深,粘模力较大,且由于其呈圆筒状,因此不易排布顶针。请参阅图2,图2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套筒顶出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应用于一模具,所述模具用以成型图1中的产品10,所述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11、母模板12、公模板13、上顶板14、下顶板15、下固定板16以及设于所述母模板12内的滑块入子20。该套筒顶出结构具有套筒17、芯子18、压块19 ;所述套筒17 —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14与所述下顶板15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10底端;所述芯子18设于所述套筒17内,且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16内;所述压块19设于所述下固定板16内,且位于所述芯子18的下方。采用上述套筒顶出结构,在成型产品10时,由于需要使用滑块入子20成型产品10外侧,因此外侧无法进胶,且若采用传统进胶方式,势必在产品10外侧留下进胶点的印痕,无法满足客户要求。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套筒顶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筒顶出结构,解决圆筒状产品在注塑成型时,如何采用内部进胶及流道顶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套筒顶出结构,设于一注塑模具内,该模具成型圆筒状产品,该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上顶板、下顶板、下固定板以及设于母模板内的滑块入子,该顶出结构包括: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顶板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底端;芯子,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芯子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内,所述芯子下端设有通槽;固定块,其两侧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上,所述固定块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通槽; 抓料顶针,活动式设于所述芯子内,所述抓料顶针的顶端具有倒钩,所述抓料顶针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流道,设于所述母模板内,且所述流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芯子内,并与所述抓料顶针的倒钩相连。可选的,所述芯子内具有潜伏式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与所述流道连通。可选的,所述进胶口为三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芯子内。可选的,所述套筒顶出结构还具有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下固定板内,且位于所述芯子的下方。可选的,所述抓料顶针与所述芯子间具有避空。可选的,所述芯子的通槽高度大于所述上顶板及所述下顶板的顶出距离。可选的,所述固定块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于所述下顶板。可选的,所述下固定板上对应所述内六角螺丝的位置设有安装孔。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开模时,由于所述抓料顶针的作用,所述倒钩拉住所述流道,所述流道克服粘模力,留在公模侧。顶出时,所述芯子由于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保持不动,而所述抓料顶针与所述套筒向上顶出,顶出产品和流道。可见,上述结构解决了圆筒状产品在注塑成型时,采用内部进胶和流道顶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一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套筒顶出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共同参阅图1、图3、图4,其中,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套筒顶出结构,设于一注塑模具内,该模具成型圆筒状产品10,该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100、母模板101、公模板102、上顶板103、下顶板104、下固定板105以及设于母模板101内的滑块入子106,该顶出结构包括:套筒107,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103与所述下顶板104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10底端;芯子108,设于所述套筒107内,所述芯子108—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105内,所述芯子108下端设有通槽109 ;固定块110,其两侧固定于所述下顶板104上,所述固定块110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通槽109 ;抓料顶针111,活动式设于所述芯子108内,所述抓料顶111针的顶端具有倒钩112,所述抓料顶针111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110上;流道113,设于所述母模板101内,且所述流道1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芯子108内,并与所述抓料顶针111的倒钩112相连。请再参阅图5,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套筒顶出结构,开模时,由于所述抓料顶针111的作用,所述倒钩112拉住所述流道113,所述流道113克服粘模力,留在公模侧。顶出时,所述芯子108由于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105上,保持不动,而所述抓料顶针111与所述套筒107向上顶出,顶出产品10和流道113。可见,上述结构解决了圆筒状产品10在注塑成型时,采用内部进胶和流道113顶出的问题,避免了采用内部进胶时,所述流道113由于粘模力而留在所述母模侧,无法顶出的问题。其中,所述芯子108内可以具有潜伏式的进胶口 114,所述进胶口 114与所述流道113连通。所述进胶口 114可以为三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芯子108内(在所述芯子108的径向上均匀分布,相邻进胶口 114间的夹角为120度)。如此,可以达到较好的成型效果。其中,所述套筒顶出结构还可以具有压块115,所述压块115设于所述下固定板105内,且位于所述芯子108的下方。其中,所述抓料顶针111与所述芯子108间可以具有避空,防止顶出时所述抓料顶针111与所述芯子108产生摩擦。其中,所述芯子108的通槽109高度可以大于所述上顶板103及所述下顶板104的顶出距离,防止顶出时所述固定块I1与所述芯子108撞击。其中,所述固定块110可以通过内六角螺丝116固定于所述下顶板104。相应地,所述下固定板105上对应所述内六角螺丝116的位置可以设有安装孔117,以方便安装所述内六角螺丝116。【主权项】1.一种套筒顶出结构,设于一注塑模具内,该模具成型圆筒状产品,该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上顶板、下顶板、下固定板以及设于母模板内的滑块入子,其特征在于,该顶出结构包括: 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顶板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底端; 芯子,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芯子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内,所述芯子下端设有通槽; 固定块,其两侧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上,所述固定块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通槽; 抓料顶针,活动式设于所述芯子内,所述抓料顶针的顶端具有倒钩,所述抓料顶针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 流道,设于所述母模板内,且所述流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芯子内,并与所述抓料顶针的倒钩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内具有潜伏式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与所述流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为三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芯子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顶出结构还具有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下固定板内,且位于所述芯子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顶出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顶出结构,设于一注塑模具内,该模具成型圆筒状产品,该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上顶板、下顶板、下固定板以及设于母模板内的滑块入子,其特征在于,该顶出结构包括: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顶板之间,另一端抵持于产品底端;芯子,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芯子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内,所述芯子下端设有通槽;固定块,其两侧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上,所述固定块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通槽;抓料顶针,活动式设于所述芯子内,所述抓料顶针的顶端具有倒钩,所述抓料顶针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流道,设于所述母模板内,且所述流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芯子内,并与所述抓料顶针的倒钩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文吴荣光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