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80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尾门安装部的美观性。由车顶板的侧端部与车顶侧板的接合部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截面コ字形的接合部槽(7),在接合部槽(7)内固定铰链基体(8),将固定于尾门(2)的车门铰链部18的伸出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于铰链基体(8)。在接合部槽(7)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设置覆盖铰链基体(8)的铰链罩(9),在铰链罩(9)的后部壁(11)上设置容许车门铰链部(18)的伸出端的变位的切口部(21)。在尾门(2)的上端部的车门关闭时正对铰链罩(9)的后部壁(11)的位置上,设置遮蔽切口部(21)的后部遮蔽部件(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尾门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尤其涉及能使尾门以 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上的铰链部周围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所谓的单厢车和货车等中,有的在车身后部设有开口部,在 此开口部上设有上弹式的尾门。在这种车辆中,在车顶的后端部设安装尾门的铰链可靠地安装在车身上,需要大型且坚固的结构,但 大型的铰链容易导致车辆的美观性降低。因此,近几年,开发出了这样一种车辆,利用设置于车辆车顶 的截面3字形的槽,在该槽内配置用于安装尾门的铰链(例如,可参考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75195号公报)。在这种车辆上,由车顶板的两侧的端部与车顶侧板之间的接合部, 在沿车身前后方向上形成有截面-字形的槽,而在该接合部槽的车 身后方侧的端部固定设置铰链基体,并且,将固定设置于尾门上端 的车门铰链部的延伸端连结于铰链基体,使其可自由转动。并且, 在固定设置有铰链基体的车身侧的接合部槽上,安装有覆盖铰链基 体的树脂制成的铰链罩,在铰链罩的后部壁上,设有切口部,以容 许门铰链部随着尾门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变位。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这种以往的车辆的后部结构中,由于在铰链罩的后部 壁上设有用于容许车门铰链部随着尾门开闭动作而转动变位的切口 部,所以在关闭了尾门时切口槽露出于车辆后方侧,有时会影响美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尾门更加美观的 车辆的后部结构。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由车辆的车顶板(例如,后述 的实施方式中的车顶板5 )的侧端部与车顶侧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顶侧板6 )的接合部,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截面-字形 的接合部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接合部槽7 ),在所述接合 部槽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通过铰链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 中的铰链4)以可自由打开关闭的方式安装有尾门(例如,后述的实 施方式中的尾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 接合部槽内的铰链基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铰链基体8)、 和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铰链基体并固定于所述尾门的车 门铰链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门铰链部18),在所述接 合部槽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设有覆盖所述铰链基体的铰链罩(例 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罩9),并且,在所述铰链罩的后部壁 (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后部壁11 )上,设有切口部(例如, 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切口部21 ),通过所述切口部容许从与所述4交 链基体的连结部伸出的所述车门铰链部的转动变位,在所述尾门的 上端部中、在关闭尾门时与所述铰链罩的后部壁相面对的位置上, 设有遮蔽所述切口部的后部遮蔽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 23)。由此,随着尾门的打开关闭动作,车门铰链部的伸出端在铰链 罩的后部壁的切口内移动,在尾门关闭的状态时,设在尾门上端部 的后部遮蔽部件将铰链罩的切口部覆盖遮蔽。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 中,所述后部遮蔽部件形成为,在所述尾门被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 铰链罩的外表面形状相连续的形状。由此,在尾门关闭时,车身车顶侧的铰链罩与尾门侧的后部遮 蔽部件形成连续的外形。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 中,在所述后部遮蔽部件上,设有卡定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卡定片24),所述卡定片被卡定于所述尾门的骨架板的上部前 方侧的角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角部22 )。由此,后部遮蔽部件在定位于骨架板的角部的状态下#皮稳定地 支承。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 中,在所述卡定片上,设有巻边抵接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 的巻边抵接部24a),所述巻边抵接部与设在所述骨架板的角部的巻 边加工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巻边边缘16 )相抵接。由此,后部遮蔽部件被更加稳定地支承于强度方面有利的骨架 一反的巻边加工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 中,所述后部遮蔽部件中的、离开所述卡定片的部位通过卡子(例 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卡子28)被固定于所述骨架板。由此,后部遮蔽部件可在使卡定片卡定于骨架板的角部的状态 下,通过卡子被稳定地安装。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 辆的后部结构中,在所述后部遮蔽部件中的、与所述骨架板的车外 侧面相面对的位置上,设有对所述后部遮蔽部件的安装状态进行保 持的状态保持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肋30和弹性部件 31 )。由此,通过状态保持装置,后部遮蔽部件可被一直保持为安定 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关闭尾门的状态下,铰链 罩的切口部被尾门上端部的后部遮蔽部件覆盖遮蔽,所以能够切实 地提高尾门安装部的美观性。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关闭尾门的状态下铰链罩与后部遮蔽部件形成连续的外形,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尾门安装部 的美观性。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使卡定片卡定于骨架板的角 部,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将后部遮蔽部件安装至尾门的骨架板。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使设于卡定部的巻边抵接部与强度方面有利的巻边加工部抵接,能够更加坚固地将后部遮蔽部件安装至骨架板。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用卡定片对骨架板的角部进 行的固定、以及通过卡子将遮蔽部件固定于骨架部件,所以在尾门 上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安装后部遮蔽部件。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通过状态保持装置将后部遮 蔽部件 一 直保持为安定状态,即使是在随着尾门的打开关闭频繁地 有冲击施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后部遮蔽部件保持为安定状态,能 够维持住车辆的外观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后部遮蔽部件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与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B-B剖面对应的尾门、处于关闭了的状态时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与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B-B剖面对应于的尾门、处于打开的状态时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后部遮蔽部件的安装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一并记载了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C-C剖面的 剖视图(a)、和对应于图3的D-D剖面的剖视图(b)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尾门2的"上"和"下"分别表示尾门2处于被关闭的状态时的上和下。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后部结构的车辆1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在车辆1的车身后部设有门开口部3,在该门开口部3 的上部,通过图4、图5所示的铰链4 (铰链装置)安装有尾门2, 该尾门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打开、关闭。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同时参照图1进行说明。 构成车辆车顶的车顶板5其车宽方向的两侧部接合于车顶侧一反6。车 顶板5与车顶侧板6的接合部向车室内侧阶梯状地折弯,由该接合 部,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截面大致为-字形状的接合部槽乙图4、图5分别是对应于图2的B-B剖面的、使尾门2处于关闭 了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和尾门2处于打开了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如 这些图所示,在接合部槽7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用于 安装尾门2的铰链4的铰链基体8,并且,安装有覆盖铰链基体8 的上方的树脂制成的铰链罩9。该铰链罩9形成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由车辆的车顶板的侧端部与车顶侧板之间的接合部,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截面コ字形的接合部槽,在所述接合部槽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通过铰链装置以可打开关闭的方式安装有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接合部槽 内的铰链基体、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铰链基体并固定于所述尾门的车门铰链部,在所述接合部槽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设有覆盖所述铰链基体的铰链罩,并且,在所述铰链罩的后部壁上,设有切口部,通过所述切口部容许从与所述铰链基体相连的 连结部伸出的所述车门铰链部产生转动变位,在所述尾门的上端部、在关闭尾门时与所述铰链罩的后部壁相面对的位置,设有遮蔽所述切口部的后部遮蔽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