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468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交叉绝缘的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用于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以及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在该第一基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应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同时设置用于向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用于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保证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晶体管可以正常打开,可提高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使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IXD)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功耗小、无福射的优点而被广泛的用于监视器、移动设备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位于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置有交叉绝缘的扫描线与数据线,在交叉部分连接有晶体管以及与晶体管相连的像素电极,彩膜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像素电极、公共电极与其间的液晶形成液晶电容。此外,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还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及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用于向扫描线提供栅极信号,以打开该扫描线所在行的所有晶体管,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打开的晶体管向像素电极提供显示电压以向液晶电容充电,从而实现画面的正常显示。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面板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人们对其外观尺寸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面板向着窄边框发展,因此液晶显示面板的设计厂家将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掩膜蚀刻的方法集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也就是业界统称的GIA(Gate In Array)电路,但是由于GIA电路的设计生产技术不是很成熟,确保一次性地设计出成功的GIA电路很困难,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还会造成光罩多次修改导致GIA电路的不可实施性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报废,甚至导致项目设计整体失败。此外,对于高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来说,GIA电路的走线将会比低分辨率液晶显示面板的走线繁复。因此,在单独采用GIA电路来驱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晶体管时,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没有较多的空间实现GIA电路的走线,或者无法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实现GIA电路走线,这都会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良率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其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的GIA电路设计过程中由于光罩多次修改及GIA电路走线复杂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良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良率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具体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交叉绝缘的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用于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以及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其中,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在该第一基板上。在一实施例中,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还包括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在该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为集成芯片。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条扫描线的一部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条扫描线的另一部分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一边。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与该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相对的另一边。在一实施例中,该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条扫描线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与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条扫描线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本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应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同时设置用于向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用于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当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在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保证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晶体管可以正常打开,提高了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图未示)、与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位于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之间的液晶(图未示)、柔性电路板127及印刷电路板128。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经柔性电路板127连接印刷电路板128。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设置有显示区10以及包围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未标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包括第一基板120、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位于显示区10的交叉绝缘的多条扫描线121与多条数据线122、形成在交叉部分的晶体管123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位于非显示区的用于绑定(Bonding)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124、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25及源极驱动电路126。其中,源极驱动电路126连接多条数据线122用于向多条数据线122输入数据信号;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124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的一边,连接多条扫描线121,用于绑定可向多条扫描线121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25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与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124所在的边相对的另一边,连接多条扫描线121,用于向多条扫描线121输入扫描信号。具体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可为栅极驱动电路集成芯片,当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在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124时,在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TC0N)的控制下,依次向多条扫描线121输入扫描信号以驱动第一基板120上对应扫描线121所在行的晶体管123。其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接收TCON输出的选通起始信号、选通位移时钟信号以及选通使能信号,移位寄存器根据接收到的选通起始信号、选通位移时钟信号以及选通使能信号向对应的扫描线121输入扫描信号,并且在将对应的扫描线121所在行的所有晶体管123打开后根据选通位移时钟信号向下一行扫描线121输入扫描信号。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25具有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相同的工作原理,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在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中已做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不同的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25是掩膜蚀刻在第一基板120上,也就是说,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25是直接设计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的第一基板120上,即业界统称的GIA电路。源极驱动电路126可为绑定在第一基板120上的源极驱动电路集成芯片,在TCON的控制下,将高频输入的数据信号存储在其内部的记忆单元中,并且在对应扫描线121所在行的晶体管123打开后将存储在记忆单元中的数据信号转换成输出至像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交叉绝缘的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绑定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电路绑定区以及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其中,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在该第一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伟锋吴二平方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