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408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背板相邻设置,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一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灯板以及固定于第一灯板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光源包括第二灯板以及固定于第二灯板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第二灯板在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一发光单元从开口处出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公开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在相同背板面积的条件下,背光源的发光单元的颗数更多,画质更细腻,能够增强液晶显示装置的区域控光能力,大大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动态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相对设置,由背光模组提供显示背光源给液晶面板,以使液晶面板显示影像。随着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Range,HDR)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字摄影、电影艺术、电视机等领域。要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HDR技术,对液晶显示装置提出了特殊的技术需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一般会使用到LocalDimming技术(即区域调光技术)。通常都会对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进行分区处理,几颗灯一区或者一颗灯一区,主板实时根据图像信号的亮度算法对每个区域进行亮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控制背光驱动芯片驱动背光源中的每一区,从而达到对背光进行实时亮度调节的目的,表现为亮的区域更亮、暗的地方更暗,从而提高动态对比度并实现节能。背光源的分区越多,局部调光的效果越好,动态对比度越高,画质更佳。背光模组一般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将背光源设置在导光板边缘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的侧面进入导光板,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一方面因为背光源排布的问题,另一方面受到LED芯片颗数的限制,无法实现侧入式背光模的超多分区(目前最多32分区),同时,由于导光板对光线的扩散作用,光收敛性差,局部调光的效果较差。而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多个背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背面,进而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芯片的分区与液晶面板的分区可以一一对应,局部调光的效果相较于侧入式背光模组更好,因此,能够实现多分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实现区域调光技术,背光源的分区增加,则需要额外增加多块电路转接板和多条灯条线,考虑空间问题、LED芯片的尺寸及打件问题,无法在更小的局部区域调光,画面感不够细腻,仍然影响局部调光的效果。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针对上述背光模组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受LED芯片的尺寸及打件问题,无法在更小的局部区域调光导致局部调光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背光源,其中:背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背板相邻设置,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一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灯板以及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固定于第一灯板上并与第一灯板电连接;第二光源包括第二灯板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固定于第二灯板上并与第二灯板电连接;其中,第一发光单元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发光单元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之间无交叠区域;第二灯板在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一发光单元从开口处出光。优选地,第二灯板在对应相邻四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中心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优选地,第二灯板在对应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优选地,第一光源还包括位于第一灯板上的第一遮光单元,第一遮光单元在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第二光源还包括位于第二灯板上的第二遮光单元,第二遮光单元在对应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与多个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其中,第二遮光单元对应开口的位置还设有第三通孔。优选地,第一遮光单元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发光单元的高度;第二遮光单元的高度大于第二发光单元的高度。优选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和第二通孔的内表面均为反射面。优选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和第二通孔的内表面均为平面或弧面。优选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位于第二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优选地,光学膜片组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量子膜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驱动芯片,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分别通过柔性线路板与背光驱动芯片连接,背光驱动芯片独立地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为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在相同背板面积的条件下,背光源中发光单元的颗数更多,画质更细腻,能够增强液晶显示装置的区域控光能力,大大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动态对比度。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光源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C-C’剖视图;图中:100:第一光源;110:第一灯板;120: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一遮光单元;131:第一通孔;132:第一通孔内表面;200、200’:第二光源;210、210’:第二灯板;220、220’:第二发光单元;230、230’:第二遮光单元;231、231’:第二通孔;232、232’:第二通孔内表面;234、234’:第三通孔;240、240’:开口;400、400’:柔性电路板;500、500’:背光驱动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光源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B-B’剖视图。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背光源。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即将多个背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背面,进而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背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灯板以及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灯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第二灯板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灯板上并与所述第二灯板电连接;/n其中,所述第二灯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所述开口处出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至少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背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灯板以及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灯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第二灯板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灯板上并与所述第二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灯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所述开口处出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板在对应相邻四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中心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板在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灯板上的第一遮光单元,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在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光源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灯板上的第二遮光单元,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在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爱庆王小荣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