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073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轮机动车在凹凸不平的恶劣路况下或急速转弯时易发生车体侧倾,甚至翻车的技术问题。底盘包括连接架(5)和横梁(6),三轮机动车包括后桥(7),其特征在于,底盘平衡装置包括:阻尼器(1)、U形连杆(2)、后桥连杆(3)和转动支架(4);阻尼器(1)的一端与连接架(5)铰接,阻尼器(1)的另一端与后桥(7)铰接;横梁(6)上紧固连接有转动支架(4);U形连杆(2)通过转动支架(4)与横梁(6)铰接;两根后桥连杆(3)分别与U形连杆(2)的一端铰接后通过另一端与后桥(7)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强三轮机动车行车车身自平衡性,提升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轮机动车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三轮机动车通常不设置底盘平衡装置,少数设置有底盘平衡装置的三轮机动车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平衡能力微弱,形同虚设。在三轮机动车重载或负载不均匀的使用环境下,缺乏底盘平衡功能的三轮机动车由于姿态稳定性差,在凹凸不平的恶劣路况下或急速转弯时易发生车体侧倾,甚至翻车,这一技术缺陷为三轮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轮机动车在凹凸不平的恶劣路况下或急速转弯时易发生车体侧倾,甚至翻车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所述底盘包括连接架和横梁,所述三轮机动车包括后桥,所述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包括:阻尼器、U形连杆、后桥连杆和转动支架;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铰接;所述横梁上紧固连接有所述转动支架;所述U形连杆通过所述转动支架与所述横梁铰接;两根所述后桥连杆分别与所述U形连杆的一端铰接后通过另一端与所述后桥铰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转动支架设置有胶套,所述胶套垫衬于所述U形连杆的横梁部分与所述转动支架的铰接孔的孔壁之间,所述胶套的宽度与所述铰接孔的孔深相适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U形连杆和后桥连杆为实体杆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转动支架包括与所述横梁紧固连接的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的U形压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转动支架通过轴承与所述U形连杆形成铰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阻尼器为液压减震阻尼器、弹簧减震阻尼器或空气阻尼器。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具有提升三轮机动车抗载能力及提升三轮机动车行车车身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阻尼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三轮机动车行车车身自平衡性,产生抑制车身发生侧翻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由U形连杆、后桥连杆和转动支架形成的连杆机构有助于对重载中的三轮机动车车架形成动态的辅助支撑,进一步加强三轮机动车行车车身自平衡性,提升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降低侧翻事故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的,本技术转动支架设置有胶套,减少金属件之间的摩擦配合,延长三轮机动车后悬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本技术转动支架由底座和与底座螺栓连接的U形压板组成,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结构俯视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结构右图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失一般性,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其中,底盘包括连接架5和横梁6,三轮机动车包括后桥7,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的结构包括:阻尼器1、U形连杆2、后桥连杆3和转动支架4;阻尼器1的一端与连接架5铰接,阻尼器1的另一端与后桥7铰接;横梁6上紧固连接有所述转动支架4;U形连杆2通过转动支架4与横梁6铰接;两根后桥连杆3分别与U形连杆2的一端铰接后通过另一端与后桥7铰接。本技术通过利用阻尼器1及由U形连杆2和后桥连杆3组成的连杆机构形成一款集减震、平衡车体姿态功能于一体的底盘平衡装置,具有提高三轮机动车行车车身自平衡性,抑制车身发生侧翻的技术效果,上述结构能够保证三轮机动车重载、转急弯时不发生倾斜甚至侧翻,阻尼器1的设置还能进一步起到提升驾乘的舒适度的有益效果。进一步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转动支架4设置有胶套8,胶套8垫衬于所述U形连杆2的横梁部分与转动支架4的铰接孔的孔壁之间,胶套8的宽度与所述铰接孔的孔深相适配。胶套8的设置消除了U形连杆2的横梁部分与转动支架4的铰接孔的直接摩擦,同时利用胶套8自身的弹性在U形连杆2以转动支架4为支点转动时,还能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此外,胶套8还具有耐磨性好,易于更换的有益效果。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为增加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的结构强度,U形连杆2和后桥连杆3为实体杆件。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转动支架4包括与横梁6紧固连接的底座4-1和与底座4-1螺栓连接的U形压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转动支架4通过轴承与U形连杆2形成铰接。轴承连接使转动支架4与U形连杆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为满足这一连接关系U形连杆2也可设计为分体式结构。或将上述轴承改为上下扣合的轴套,并在轴套与U形连杆2的接触缝隙处填充润滑脂。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阻尼器1为液压减震阻尼器、弹簧减震阻尼器或空气阻尼器。上述阻尼器均为现有技术,将其应用在本技术中的目的为使本技术方案的工作效果更好,其具体内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阻尼器1的一端不限于与连接架5铰接,位于连接架5同样位置的横梁也可以用于实现铰接这一技术方案,因此,将阻尼器1的一端铰接在横梁上同样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上技术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所述底盘包括连接架(5)和横梁(6),所述三轮机动车包括后桥(7),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1)、U形连杆(2)、后桥连杆(3)和转动支架(4);所述阻尼器(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5)铰接,所述阻尼器(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7)铰接;所述横梁(6)上紧固连接有所述转动支架(4);所述U形连杆(2)通过所述转动支架(4)与所述横梁(6)铰接;两根所述后桥连杆(3)分别与所述U形连杆(2)的一端铰接后通过另一端与所述后桥(7)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所述底盘包括连接架(5)和横梁
(6),所述三轮机动车包括后桥(7),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1)、
U形连杆(2)、后桥连杆(3)和转动支架(4);所述阻尼器(1)的一
端与所述连接架(5)铰接,所述阻尼器(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7)
铰接;所述横梁(6)上紧固连接有所述转动支架(4);所述U形连杆(2)
通过所述转动支架(4)与所述横梁(6)铰接;两根所述后桥连杆(3)
分别与所述U形连杆(2)的一端铰接后通过另一端与所述后桥(7)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机动车底盘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转动支架(4)设置有胶套(8),所述胶套(8)垫衬于所述U形连杆
(2)的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现峰
申请(专利权)人:偃师市华宝龙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