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首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639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包括煤气炉鼓风机、煤气炉、锅体,煤气炉鼓风机与煤气炉相连接,煤气炉通过煤气管与煤气燃烧头相连接,所述煤气管上设置有控制煤气进出的煤气控制阀,所述煤气燃烧头上方设置有锅体,所述锅体外围设置有隔热外筒,所述隔热外筒顶部设置有集气环,集气环收集的高温尾气经尾气管由转子体抽送进入套管式换热器,转子体通过电动机带动旋转,套管式换热器通过热空气管与燃烧鼓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燃烧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煤气管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扰动滞留高热阻层气体同时管内外层对流极大提高了气流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可高效回收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尾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油
,具体涉及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
技术介绍
油辣调味制品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口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这类食品加工工艺中都有炼制配料油的步骤,即将食用油及辅料进行炼制、灭菌、熟化、融合,再添加进榨菜、腐乳、辣子鸡、豆豉辣椒等进行调制。这类食品由于受到消费者的亲睐消费量很大,因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也很大。目前这类食品的传统炼油设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煤气炉产生煤气,然后燃烧煤气来获得热源,还存在热效率很低、能耗尚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炼油系统进行高效尾热回收节能设计,以期获得大幅度提高热能利用率实现节能增效,而提供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包括煤气炉鼓风机、煤气炉、锅体,煤气炉鼓风机与煤气炉相连接,煤气炉通过煤气管与煤气燃烧头相连接,所述煤气管上设置有控制煤气进出的煤气控制阀,所述煤气燃烧头上方设置有锅体,所述锅体外围设置有隔热外筒,所述隔热外筒顶部设置有集气环,集气环收集的高温尾气经尾气管由转子体抽送进入套管式换热器,转子体通过电动机带动旋转,套管式换热器通过热空气管与燃烧鼓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燃烧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煤气管相连接,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与煤气混合后燃烧,高温尾气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回收热能后从废气口排出。进一步,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排气筒、外筒、以及设置在排气筒外表面的换热翅片组成,所述转子体设置于排气筒内部,空气由进气口经进气管进入排气筒与外筒间的空隙。进一步,所述转子体主要由转轴、环流驱动叶片和轴流驱动叶片组成,环流驱动叶片和轴流驱动叶片分别与转轴相连接,所述环流驱动叶片设置为圆弧形。进一步,所述燃烧鼓风机设置有调气风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子体,转子体可以低速低能耗有效旋转工作,使新进空气与高温尾气逆流换热,同时通过设置套管式换热器可以强化扰动滞留高热阻层气体同时实现管内外层对流极大提高了气流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可高效回收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尾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增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煤气炉鼓风机,2.煤气炉,3.煤气管,4.煤气控制阀,5.调气风门,6.燃烧鼓风机,7.煤气燃烧头,8.燃烧火焰,9.隔热外筒,10.集气环,11.锅体,12.尾气管,13.废气口,14.进气口,15.进气管,16.排气筒,17.换热翅片,18.外筒,19.转子体,20.热空气管,21.电动机,31.环流驱动叶片,32轴流驱动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包括煤气炉鼓风机1、煤气炉2、锅体11,煤气炉鼓风机I与煤气炉2相连接,煤气炉2通过煤气管3与煤气燃烧头7相连接,所述煤气管3上设置有控制煤气进出的煤气控制阀4,所述煤气燃烧头7上方设置有锅体11,所述锅体11外围设置有隔热外筒9,所述隔热外筒9顶部设置有集气环10,集气环10收集的高温尾气经尾气管12由转子体19抽送进入套管式换热器,转子体19通过电动机21带动旋转,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排气筒16、外筒18、以及设置在排气筒16外表面的换热翅片17组成,所述转子体19设置于排气筒16内部,空气由进气口 14经进气管15进入排气筒16与外筒18间的空隙,套管式换热器通过热空气管20与燃烧鼓风机6的进风口相连接,燃烧鼓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煤气管3相连接,所述燃烧鼓风机6设置有调气风门5,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与煤气混合后燃烧,产生的燃烧火焰8对锅体11进行加热,高温尾气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回收热能后从废气口 13排出。所述转子体19主要由转轴、环流驱动叶片31和轴流驱动叶片32组成,环流驱动叶片31和轴流驱动叶片32分别与转轴相连接,所述环流驱动叶片31为圆弧形。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来自煤气炉2的煤气经煤气管3、煤气控制阀4进入煤气燃烧头7与来自燃烧鼓风机6受调气风门5控制的加热后空气混合燃烧,燃烧火焰8受隔热外筒9限制对锅体11进行加热,高温尾气在集气环10通过尾气管12被抽送进入排气筒16下端;排气筒16外表面均匀发射状大量设置翅片板17以获得很大的换热面积,高温尾气进入排气筒16内部被回收利用热能后从废气口 13排出,新鲜空气由进气口 14经进气管15进入排气筒16与外筒18间的空隙上端,由上而下最后被预热从下端经热空气管20导入燃烧鼓风机6,使高温尾气与新进冷空气进行换热实现热回收。电动机21带动旋转的转子体19是排气动力与高效换热的核心部件,如图2所示,转子体19由环流驱动叶片31和轴流驱动叶片32合理轴向排布构成,当转子体19上端观察逆时针以一定的转速旋转时,轴流驱动叶片32使排气筒16内高温尾气向上运动产生抽力使尾气能流畅按预定路径输送排出,环流驱动叶片31外圆略小于排气筒16内径,能灵活旋转,环流驱动叶片31旋转使排气筒16内层主要热阻气体滞留层被不断高效扰动强化了对流换热,同时环流驱动叶片31离心旋转也使排气筒16内高温尾气得以高效由内部流向换热面,强化了管内层与外层的对流使内层热气有足够接触壁面机会通过换热面交换出去,基于环流驱动叶片31的双重作用使排气筒16内高温尾气整体有效旋转,也有极高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排气筒16内壁面高效换热;排气筒16外表面安装布置换热翅片17,通过这种增加换热面积的方式来将排气筒16内部热量高效导出与新进空气进行逆流换热预热升温,最终成为高温空气与煤气混合燃烧实现高效节能也使火力更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包括煤气炉鼓风机(I)、煤气炉(2)、锅体(11),煤气炉鼓风机⑴与煤气炉⑵相连接,煤气炉⑵通过煤气管⑶与煤气燃烧头(7)相连接,所述煤气管(3)上设置有控制煤气进出的煤气控制阀(4),所述煤气燃烧头(7)上方设置有锅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1)外围设置有隔热外筒(9),所述隔热外筒(9)顶部设置有集气环(10),集气环(10)收集的高温尾气经尾气管(12)由转子体(19)抽送进入套管式换热器,转子体(19)通过电动机(21)带动旋转,套管式换热器通过热空气管(20)与燃烧鼓风机(6)的进风口相连接,燃烧鼓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煤气管(3)相连接,高温尾气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回收热能后从废气口(13)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热回收炼油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排气筒(16)、外筒(18)、以及设置在排气筒(16)外表面的换热翅片(17)组成,所述转子体(19)设置于排气筒(16)内部,空气由进气口(14)经进气管(15)进入排气筒(16)与外筒(18)间的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热回收炼油锅,包括煤气炉鼓风机(1)、煤气炉(2)、锅体(11),煤气炉鼓风机(1)与煤气炉(2)相连接,煤气炉(2)通过煤气管(3)与煤气燃烧头(7)相连接,所述煤气管(3)上设置有控制煤气进出的煤气控制阀(4),所述煤气燃烧头(7)上方设置有锅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1)外围设置有隔热外筒(9),所述隔热外筒(9)顶部设置有集气环(10),集气环(10)收集的高温尾气经尾气管(12)由转子体(19)抽送进入套管式换热器,转子体(19)通过电动机(21)带动旋转,套管式换热器通过热空气管(20)与燃烧鼓风机(6)的进风口相连接,燃烧鼓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煤气管(3)相连接,高温尾气经过套管式换热器回收热能后从废气口(13)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永忠杨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首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