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换向头钻孔工装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0620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换向头钻孔工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底座固连于操作台上;第二步,把换向头的圆柱体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与换向头的圆柱体相抵;第四步,通过手柄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板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与换向头抵接;第五步,通过定位销连接钻模板;第六步,对换向头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通过定位块实现了对零件横向定位,同时利用定位棒及固定块实现了对零件纵向定位及平面度的测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稳定性,使加工后的零件具备较高的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结构,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钻孔技术方法应用于机械加工,如图1所示,对该换向头I的通孔101进行加工,对于此类通孔深度大,并且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适合钻孔方式,但需要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零件加工时候的稳定性,才能具备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迫切需要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加工精度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底座固连于操作台上;第二步,把换向头的圆柱体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与换向头的圆柱体相抵;第四步,通过手柄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板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与换向头抵接;第五步,通过定位销连接钻模板;第六步,对换向头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通过定位块实现了对零件横向定位,同时利用定位棒及固定块实现了对零件纵向定位及平面度的测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稳定性,使加工后的零件具备较高的加工精度,利用钻模板实现了对零件的孔位钻削,避免了因与零件直接接触而造成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待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固定板与固定块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图6所示,,包括底座2,在底座2上装置固定板8,在固定板8上开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嵌接固定块9,如图3所示,固定块9上开有第一半圆形开口 901,如图4、图6所示,第一半圆形开口 901的直径与安装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 801的直径相同,第一半圆形开口 901与第二半圆形开口 801连接形成整圆孔内还装置定位棒10,定位棒10为圆柱形。如图5、图6所示,定位板6对称布置在底座2上并与固定板8的一侧连接,使定位板6、固定板8连接形成方波形;位于定位板6上开有贯通槽,贯通槽内装置定位块4,位于定位块4的一侧还设置手柄3。位于定位板6的上部还通过定位销5连接钻模板11,如图2所示,钻模板11的中部开有用于钻头经过的过渡孔1102,钻模板11为“T”形,在钻模板11上还对称开有定位孔1101。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将底座2固连于操作台上;第二步,把换向头I的圆柱体102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 901与第二半圆形开口801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 901与第二半圆形开口 801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10与换向头I的圆柱体102相抵;第四步,通过手柄3带动定位块4在定位板6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4与换向头I抵接;第五步,通过定位销5连接钻模板11 ;第六步,对换向头I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底座固连于操作台上; 第二步,把换向头的圆柱体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 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与换向头的圆柱体相抵; 第四步,通过手柄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板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与换向头抵接; 第五步,通过定位销连接钻模板; 第六步,对换向头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底座固连于操作台上;第二步,把换向头的圆柱体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与换向头的圆柱体相抵;第四步,通过手柄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板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与换向头抵接;第五步,通过定位销连接钻模板;第六步,对换向头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通过定位块实现了对零件横向定位,同时利用定位棒及固定块实现了对零件纵向定位及平面度的测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稳定性,使加工后的零件具备较高的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省时省力。【IPC分类】B23Q3-06, B23B47-28【公开号】CN104708075【申请号】CN201310689659【专利技术人】过晓杰 【申请人】无锡市赛能微电机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3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机换向头钻孔工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底座固连于操作台上;第二步,把换向头的圆柱体插接在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第三步,从第一半圆形开口与第二半圆形开口连接形成整圆孔内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棒与换向头的圆柱体相抵;第四步,通过手柄带动定位块在定位板上的贯通槽内作滑移,直至定位块与换向头抵接;第五步,通过定位销连接钻模板;第六步,对换向头的矩形端进行钻孔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赛能微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