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01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调整装置,设于一具一安全带的椅具上,用以调整安全带,安全带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盖体及一按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基座设于椅具上,具有一开口,盖体连接于基座,与基座共同界定出一与该开口连通的第一容室,第一容室的侧壁上具有供安全带进出的穿设区,按压单元设于第一容室内,可于一卡制位置及一释放位置间移动,并具有一按压部、一顶推部,及一设于按压部及顶推部间的卡制件,按压部位于基座的开口处,顶推部与第一容室间设有一弹性件,恒将按压单元推向卡制位置,安全带由穿设区穿入,绕过卡制件后由穿设区穿出,当按压单元位于卡制位置时,可与第一容室的侧壁夹持安全带,当位于释放位置时,安全带不受夹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带调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一具安全带的椅具以快速调整安全带长度的安全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一般一具安全带2的椅具100,例如设于汽车内的安全座椅100,包含一椅子1,及一设于椅子1上的安全带2。椅子1包括一椅座11及一连接于椅座11一端的椅背12。安全带2包括一设于椅座11前端的中央带21,中央带21远离椅座11的一端上连结有一扣环22。二腰带23由椅座11接近椅背12一端的两侧延伸而出,每一腰带23具有一自由端,该自由端上连结有一腰带插扣件24,腰带插扣件24为可拆离的分别插设于扣环22的左右两侧。二肩带25分别穿设于椅背12的左右侧上方,并于椅背12的后方借由一连结环26及一固定带27,与设于椅座11底面上的一固定器3连接,每一肩带25于远离连结环26的一端设有一肩带插扣件28,肩带插扣件28为可分离的分别连接于扣环22左右侧的上方。每一肩带25上可更设有一位于肩带插扣件28及与椅背12连接处间的日型扣29,用以调整肩带25的长度。目前具安全带2的椅具100借由日型扣29的设置来调整肩带25的长短,使乘坐的人可透过安全带2绑固于椅具100上,这种使用日型扣29的方式由于调整上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在使用上并不方便,而且肩带25在调整时由于没有可以参考的辅助物,容易造成两肩带25调整后长度不一的情况,因此不是使乘坐的人在安全带的绑固下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便是需要再花费时间慢慢调整使肩带25的长度较为一致。另一方面,当肩带25调整后的长度不一时,受肩带25绑固的乘坐者于外力的冲击下,如紧急煞车,容易造成身体受力不平衡而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调整安全带长短的安全带调整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带长短可同步调整的安全带调整装置。于是,本技术的安全带调整装置设于一具一安全带的椅具上,用以调整安全带的长短,安全带调整装置包含一基座、一壳体,及一按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基座设于椅具上,包括一开口,盖体可与基座组合,且与基座组设后可共同界定出一与基座的开口连通的第一容室,第一容室的侧壁上具有供安全带出入的一入口部及一出口部,按压单元为可移动的设于第一容室内,并可于一卡制位置及一释放位置间移动,按压单元具有一按压部、一顶推部,及一设于按压部及顶推部间的卡制件,按压部位于基座的开口处,且顶推部及第一容室间设有一弹性件,恒将按压单元推向卡制位置,安全带是由该入口部穿入,于绕过卡制件后由该出口部穿出,当按压单元位于卡制位置时,卡制件与第一容室的内壁夹持安全带,当按压单元位于释放位置时,安全带不受夹持。本技术的安全带调整装置,主要是利用基座及壳体所共同界定出的第一容室内设置一按压单元,透过按压的动作,使穿设于安全带调整装置中的安全带可卡制或释放,于释放时可调整安全带的长度,且于卡制时可固定安全带的长度,除可避免目前安全带透过日型扣来调整的麻烦外,也可使调整后安全带中肩带的长度相当,不至使乘坐者产生不适,且可确保其安全性而不致受到损伤。附图说明下面通过二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安全带调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现有具安全带的椅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带调整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安全带调整装置设于一椅具上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安全带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安全带调整装置的侧视剖面图,说明按压单元是位于一卡制位置,且安全带遭夹持。图5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安全带调整装置的侧视剖面图,说明按压单元是位于一释放位置,且安全带未被夹持。图6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按压单元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安全带调整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安全带调整装置中盖体的另一实施态样。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下将以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参考图式来做详细的说明,使可获致全盘性的了解。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安全带调整装置4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设于一婴儿车5的安全带调整装置400为例来作说明,但是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示的为限,熟悉该项技艺者当可应用于如弹跳椅(bouncer)、汽车安全座椅、高脚椅(high chair)及摇摆椅(swing)等其它不同的椅具。婴儿车5包含一椅子51及一设于椅子51上的安全带52,椅子51包括一椅座511及一由椅座511的一端向远离椅座511的方向延伸的椅背512,椅座511中央前侧形成一通孔5111。安全带52包括一设于椅座511前端的中央带521、二分别由椅座511接近椅背512一端的两侧向外对应延伸的腰带522,及二分别穿设于椅背512左右两侧上方的肩带523,中央带521、腰带522及肩带523则透过一扣环组524可分离的连结于椅座511的上方。此外,肩带523穿过椅背512后,透过一固定带525连接于安全带调整装置400。安全带调整装置400设于椅座511底面的前侧,包含一基座41、一盖体42及一按压单元43。基座41设于椅座511上,其上形成一对应椅座511的通孔5111且贯穿的开口411,基座41于开口4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锁接槽412。盖体42为可拆离的连接于基座41下方,可与基座41共同界定出一与开口411连通的第一容室44(见图4及图5),且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应锁接槽412的螺接孔421,可借由螺丝45透过锁接槽412及螺接孔421将基座41及盖体42固结。盖体42圈绕第一容室44的侧壁422上形成连通第一容室44,且可供安全带52进出的穿设区425,穿设区425于本实施例中为从一侧壁422的顶面向下凹陷的一凹口部425。按压单元43设于第一容室44内,可相对于基座41在一卡制位置及一释放位置间移动,包括一位于开口411处的按压部431、一位于按压部431相反侧的顶推部432,及一设于按压部431及顶推部432间的卡制件433。按压单元43于接近盖体42凹口部425的一侧面且于卡制件433的上下方上分别形成一穿设孔434,二穿设孔434间于按压单元43上形成一通路435于以连通,使得穿入凹口部425的安全带52可穿设于二穿设孔434间。此外,一弹性件46设于第一容室44内,其两端分别顶抵于盖体42及按压单元43的顶推部432上,恒将按压单元43的按压部431推向基座41开口411处,弹性件46可为螺旋弹簧46,或其它如弹片46等不同态样。另一方面,盖体42的底面上可增设一界定出一第二容室47的延伸部426,延伸部426具有围绕第二容室47的一底壁,第二容室47与第一容室44连通,且按压单元43可于顶推部432的底面上向下延伸一凸柱436,于此情形下,螺旋弹簧46可套设于凸柱436并以其远离按压单元43的一端顶抵于围绕第二容室47的底壁上。如图4及图5所示,欲将安全带52与安全带调整装置400组立时,可将安全带52中的固定带525,以其连结肩带523的另一端透过通路435先行穿设于按压单元43的二穿设孔434间,穿设方式为由下方的穿设孔434穿入,经由通路435而由上方的穿设孔434穿出,再将按压单元43的凸柱436套设弹性件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调整装置,设于一具一安全带的椅具上,用以调整该安全带,该安全带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一盖体及一按压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位于该椅具上,具有一开口;    该盖体组设于该基座上,且于两者相互组设后形成有一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是与该开口相通,于该第一容室侧壁上具有一供该安全带进出的穿设区;    该按压单元是可移动的组设于该第一容室内,并可于该第一容室内的一卡制位置及一释放位置间移动,该按压单元具有一按压部、一顶推部及一位于该按压部及该顶推部间的卡制件,该按压部是位于该开口处,而于该顶推部与该第一容室间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是使该按压件具有一保持于该卡制位置的弹力;    该安全带是由该穿设区穿入,绕过该卡制件,再由该穿设区穿出,而该按压单元位于该卡制位置时,该卡制件是与该第一容室内壁夹持该安全带,于该按压单元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安全带是不受夹持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