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57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包括;一可收折的婴儿车骨架,其由一手把管、一前脚管及一后脚管彼此枢接而成;一定位座,其连接于该后脚管的上端,并枢接该前脚管及该手把管;一卡合销,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定位座,该卡合销位于手把管末端时可限制手把管转动;一可控制驱移该卡合销的释放装置,其装置于该婴儿车骨架与该卡合销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定位座连接于该后脚管上端,使该定位座枢接前脚管和手把管,而定位座设有可移动的卡合销,卡合销可于婴儿车骨架于展开状态时,移动至该手把把管的末端限制手把管被转动,使婴儿车骨架呈展开固定状态,还可驱动该卡合销移动脱离限制位置,使婴儿车折收,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以及操作顺畅的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收折式的婴儿车结构,展于开时可供婴儿乘坐其中,而在运送与储藏时可以折收缩小。为了能控制骨架的展开、折收与固定,婴儿车骨架需要设有一收折结构。传统的婴儿车收折结构,通常包括一上关节供装置于婴儿车的手把管上,及一下关节供固定于前脚管的末端,其端而具有一定位槽。手把管枢接于下关节,且于手把管设有一拉杆可供带动定位杆,该定位杆主要系由一弹性组件而将其保持于该定位槽内而形成卡掣固定状态,当欲折收骨架时,则可利用该拉杆拉动该定位杆而脱离定位槽而形成释放折收状态。前述的传统收折结构,仅利用该定位杆配合定位槽予以固定,强度较为不足,容易因下关节的塑料破裂而造成骨架意外收折的情况。另外,美国专利案号为5605409的专利案,其主要由该上关节于手把管的轴线上移动而卡合前脚管未端,虽其强度加强,然其释放与卡合动作方式系为直线运动,其手把管与前脚管必须在平行的情况才会卡合完整,因此,此结构具有容易造成卡合不完整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传统的婴儿车关节结构,其具有强度不足等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佳之支撑强度以及操作顺畅的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可收折的婴儿车骨架,其由一手把管、一前脚管及一后脚管彼此枢接而成;一定位座,其连接于该后脚管的上端,并枢接该前脚管及该手把管;一卡合销,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定位座,该卡合销位于手把管末端时可限制手把管转动;一可控制驱移该卡合销的释放装置,其装置于该婴儿车骨架与该卡合销之间。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脚管与该手把管之1间枢接有可连动该前脚管朝该手把管转动且靠拢的连接片。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管的下端形成一限制部。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具有两侧片,该两侧片设置有一长槽孔,并可供容纳该卡合销于该长槽孔内移动,而该前脚管与该手把管枢接于该两侧片之间。如上所述的一利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合销装置于可在该后脚管上滑动的移动块上,在该移动块与该后脚管之间设置有一弹性组件。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装置装置于该手把管,其包括有一驱动块、一连动件以及一释放件;所述的该驱动块可转动的枢接于该手把管的下端处,所述的释放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手把管上,所述的连动件连接于驱动块与释放件之间。如上所述的一利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释放件为一手拉钩。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释放装置装置于后脚管,其包括一连动件、一弹性组件及一释放件,其中该连动件连接于该移动块与该释放件之间,该释放件可直接驱动该卡合销脱离手把管的限制部。如上所述的一利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两侧片之边缘设有一定位槽。如上所述的一利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动件横向地设置一可移动的定位销,该定位销可与定位槽卡掣定位。本技术的关节结构,主要是利用一定位座连接于该后脚管上端,且使该定位座枢接前脚管以及手把管,而定位座装置有一可移动的卡合销,该卡合销可于婴儿车骨架于展开状态时,移动至该手把把管的末端,以阻挡并限制手把管被转动,进而达成婴儿车骨架可呈展开固定状态,操作者可经由释放装置驱动该卡合销移动,以脱离对手把管的限制位置,进而达到婴儿车可折收之状态,由于该卡合销是限制在手把管的末端,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以及操作顺畅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婴儿车骨架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骨架展开固定时,卡合销之位置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骨架展开固定时,卡合销与固定座配合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锁定机构展开时压掣连动件自由端的透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手把上、下管折收时,连动件自由端移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骨架展开固定时,驱动块与移动块位置透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骨架收折时,驱动块与移动块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卡合销脱离限制部时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婴儿车骨架折收时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婴儿车骨架折收后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驱动动作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释放件装置于后脚管上动作示意图。标号洗明第一实施例10婴儿车骨架20收合关节结构11前脚管111下固定片12后脚管13手把管131手把上管 132手把下管133锁定机构 134上固定片135长槽孔 136限制部137手拉钩 14连接片2定位座 21两侧片22长槽孔23定位槽3卡合销 311延伸端31 移动块 32弹性组件4 释放装置 41驱动块42 连动件 43弹性组件411长槽 421自由端422延伸片 423斜槽424定位销 425弹性组件9 壳体第二实施例13手把管424定位销3 卡合销5 释放件42连动件41 驱动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所示,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婴儿车骨架10含有一收合关节结构20,用以控制其展开固定或收合。婴儿车骨架10至少包括有一前脚管11、一后脚管12以及一手把管13。其中前脚管11上端固定连接一呈U字型的下固定片111,并与前脚管11形成一体。手把管13,包括有一手把上管131、一手把下管132以及一锁定机构133,其中该手把下管132下端固定连接一上固定片134并与手把下管132形成一体,该上固定片134设有长槽孔135,且于该上固定片134下端形成一限制部136,而该锁定机构133连接于该手把上管131与手把下管132之间,其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号为第M255,827号的技术专利案。锁定机构133是利用装置于手把上管131的手拉钩137控制,释放时可使手把上管131与手把下管132得以相对转动折收(如图5、6所示)。连接片14,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脚管11以及手把下管132,并使该手把管13转动时,可由连接片14连动该前脚管11向手把管13靠拢收折。定位座2,其固定连接于该后脚管12的上端,该定位座2具有一体成型的两侧片21,该定位座2上端为开放端,并枢接前脚管11以及手把管13在两侧片21之间,并使前脚管11与手把管13得相对于定位座2转动展开或收折,另于该两侧片21设置长槽孔22以及定位槽23。壳体9,其覆盖于定位座2外侧,并与手把下管132连接。接着请参考图1-4及图7-9所示,其中卡合销3装置于该定位座2的两侧片21的长槽孔22之间,并可于该长槽孔22的范围内移动,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卡合销3是装置于可在后脚管12上滑动的移动块31上,该移动块31在卡合销3的上端并凸出有延伸端311,且该移动块31与后脚管12之间设有弹性组件32,由该弹性组件32保持卡合销3位于该长槽孔22上方位置,于婴儿车骨架10展开状态时,该卡合销3由弹性组件32保持位于手把管13末端的限制部136位置,并使手把管13因受卡合销3之限制而无法转动,以此达到婴儿车骨架10展开固定的效果;卡合销3被移动而脱离该手把下管132的限制部136,进而使该婴儿车骨架10呈可收折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收合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可收折的婴儿车骨架(10),其由一手把管(13)、一前脚管(11)及一后脚管(12)彼此枢接而成;一定位座(2),其连接于该后脚管(12)的上端,并枢接该前脚管(11)及该手把管 (13);一卡合销(3),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定位座(2),该卡合销(3)位于手把管(13)末端时可限制手把管(13)转动;一可控制驱移该卡合销(3)的释放装置(4),其装置于该婴儿车骨架(10)与该卡合销(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川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