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56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推车,其推车车架包括底架;第一前轮支架,其前端部与底架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第二前轮支架,其前端部与底架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第一推杆,其下部与第一前轮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第二推杆,其下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后轮撑架,后轮撑架是由第一后轮支架及第二后轮支架相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连接形成的,后轮撑架与底架的后部之间通过第五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连接。推车车架的杆件较少,结构较简单,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降低了运输成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包括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下前部的前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下后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有的推车车架可以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进行折叠,但折叠后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运输成本也较高;有的推车车架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折叠,但为了实现这种推车车架在左右方向也可以折叠,其结构通常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其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运输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下前部的前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下后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底架;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推车车架从打开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推杆与所述的第二推杆都向对方靠拢; 后轮撑架,所述的后轮撑架是由第一后轮支架及第二后轮支架相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转动轴相转动连接形成的,所述的后轮撑架与所述的底架的后部之间通过第五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五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后轮撑架与所述的底架的后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之间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转动,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前端部相枢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也相枢轴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关节上的两个转动枢轴相空间垂直;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前端部相枢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也相枢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关节上的两个转动枢轴也相空间垂直。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枢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也相枢轴转动连接,第三转动关节上的两个转动枢轴相空间垂直;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上端部相枢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也相枢轴转动连接,第四转动关节上的两个转动枢轴也相空间垂直。所述的底架的后部、所述的后轮撑架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交叉所构成的交叉平面的前方。所述的第五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后轮撑架通过第一转动轴相枢轴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五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底架的后部通过第二转动轴相枢轴转动连接,第五转动关节上的两个转动枢轴相空间垂直。所述的底架的后端部设有限位件,当所述的推车车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的后轮撑架抵在所述的限位件上。所述的第一推杆与所述的第二推杆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撑架结构,所述的撑架结构的外端部分别与两侧的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撑架结构包括第一杆件、内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内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包括第一后轮接头,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接头相枢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接头上还枢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后轮连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上部相枢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包括第二后轮接头,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接头相枢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后轮接头上还枢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后轮连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上部相枢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接头的枢轴转动连接处偏离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接头的枢轴转动连接处,所述的第二后轮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接头的枢轴转动连接处偏离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接头的枢轴转动连接处。所述的推车车架上设置有打开锁定机构,所述的打开锁定机构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打开状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杆件较少,结构较简单,并且折叠时推车车架可以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同时折叠收拢,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降低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半折叠立体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半折叠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展开主剖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展开右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4的A处放大图;其中1、推车车架;2、前轮组件;3、第一后轮组件;4、第二后轮组件;5、第一前轮支架;6、第二前轮支架;7、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后轮撑架;10、第一后轮支架;11、第二后轮支架;12、底架;13、第一转动关节;14、第二转动关节;15、第三转动关节;16、第四转动关节;17、第五转动关节;18、第一后轮接头;19、第二后轮接头;20、第一后轮连杆;21、第二后轮连杆;22、撑架结构;23、第一杆件;24、第二杆件;25、第一转动轴;26、第二转动轴;27、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婴儿推车,包括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下前部的前轮组件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下后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后轮组件3及第二后轮组件4;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底架12;第一前轮支架5,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13使得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二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关节14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14使得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一推杆7,所述的第一推杆7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后端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下前部的前轮组件(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下后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后轮组件(3)及第二后轮组件(4);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底架(12);第一前轮支架(5),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13)使得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前端部 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二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关节(14)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14)使得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 (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第一推杆(7),所述的第一推杆(7)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5)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第二推杆(8),所述的第二推杆(8)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 轮支架(6)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推车车架(1)从打开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推杆(7)与所述的第二推杆(8)都向对方靠拢;后轮撑架(9),所述的后轮撑架(9)是由第一后轮支架(10)及第二后轮支架(11)相十字交叉并在 交叉处通过第一转动轴(25)相转动连接形成的,所述的后轮撑架(9)与所述的底架(12)的后部之间通过第五转动关节(17)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五转动关节(17)使得所述的后轮撑架(9)与所述的底架(12)的后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7)的下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转动关节(15)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15)使得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7)的下端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8)的下端部之间通过第四转动关节(1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16)使得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8)的下端部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转动,所述的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底架(12)的前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1)的下部,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钟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