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158151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称取锂源、铁源、磷源,并全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A,期间加入一定量的助剂;称取碳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碳材料的分散溶液B;将溶液A和分散溶液B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C;将溶液C在保护性气体氛围和150~400℃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加热至500~700℃,期间通入还原性气体,烧结1~100min,即得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材料不仅纯度高,性能优异,而且此方法工艺简单可控,省去了干燥,破碎,烧结等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04因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热稳定性优、循环性能好、安全无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理想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FePO4较低的放电电压平台(约3.4V)使其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发展应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通过提高磷酸铁锂的克容量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比例称取锂源、铁源、磷源,并全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A,期间加入一定量的助剂;b、称取碳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碳材料的分散溶液B ;C、将溶液A和分散溶液B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C ;d、将溶液C在保护性气体氛围和150?400°C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加热至500?700°C,期间通入还原性气体,烧结I?lOOmin,即得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中,所述锂源、铁源、磷源、碳材料中,L1:Fe:P:C的摩尔比为(1.05?1.5):1:1:(0.5 ?3) ο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a中所述助剂为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硝酸、碳酸、水杨酸、葡萄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a和b中所用的溶剂为水、乙醇、丙酮、丙醇、异丙醇、异丁醇、甲醇、正丁醇、乙腈、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d中通入的保护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通入还原性气体的步骤为直接通入氢气,或者,加入加热可分解氢气的气体或液体;所述加热可分解氢气的气体或液体为乙炔、甲醇、乙醇或甲烷;在通入还原性气体时,同时混合氮气通入,其中,氮气与还原气体的体积比为(I?20):1。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锂源、铁源、磷源为可溶性材料。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锂源为氧化锂、氢氧化锂、乙酸锂、碳酸锂、硝酸锂、亚硝酸锂、磷酸锂、磷酸二氢锂、草酸锂、钼酸锂、钒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铁源为磷酸铁、磷酸亚铁、焦磷酸亚铁、碳酸亚铁、氯化亚铁、氢氧化亚铁、硝酸亚铁、草酸亚铁、氯化铁、氢氧化铁、硝酸铁、柠檬酸铁、三氧化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磷源为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铁、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碳材料在使用前,对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与改性处理。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表面修饰与改性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碳材料置于加热炉中,通入反应气体并加热至200-600°C,保温10-20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其中,所述反应气体为02、03、F2、C12、N02、水蒸气、乙醇蒸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气体流量控制为10-200mL/min。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中,所述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如上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中包含如上所述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中采用液相法,从配比上配制超容量的磷酸铁锂材料,并采用特殊的表面修饰与改性的碳材料作为超容量部分的载体,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的克容量,以解决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另外,在液态中,可以实现功能化的碳材料和磷酸铁锂原材料复合反应,使制备得到产品均匀,一致性好。而且,采用喷雾干燥烧结法从液相直接一步得到产品,省去了干燥,破碎,烧结等步骤,工艺简单可控。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超容量的磷酸铁锂材料,一次粒径小于30nm,材料性能优异:0.1C放电克容量可达200mAh/g以上,磷酸铁锂的理论克容量为17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可达98%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充放电测试结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充放电测试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通过详细描述以及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液相法和喷雾干燥烧结法相结合,合成碳材料复合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材料不仅纯度高,性能优异,而且此方法工艺简单可控,省去了干燥,破碎,烧结等步骤。具体地,所述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比例称取锂源、铁源、磷源,并全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A,期间加入一定量的助剂;b、称取碳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碳材料的分散溶液B ;C、将溶液A和分散溶液B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C ;d、将溶液C在保护性气体氛围和150?400°C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加热至500?700°C,期间通入还原性气体,烧结I?lOOmin,即得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中,所述锂源、铁源、磷源、碳材料中,L1:Fe:P:C的摩尔比为(1.05?1.5):1:1:(0.5?3)。所述碳材料可以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等。所述锂源、铁源、磷源为可溶性材料。所述锂源为氧化锂、氢氧化锂、乙酸锂、碳酸锂、硝酸锂、亚硝酸锂、磷酸锂、磷酸二氢锂、草酸锂、钼酸锂、钒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铁源为磷酸铁、磷酸亚铁、焦磷酸亚铁、碳酸亚铁、氯化亚铁、氢氧化亚铁、硝酸亚铁、草酸亚铁、氯化铁、氢氧化铁、硝酸铁、柠檬酸铁、三氧化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磷源为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铁、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a中所述助剂的作用是协助原材料溶解,可以选择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硝酸、碳酸、水杨酸、葡萄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步骤a和b中所用的溶剂为水、乙醇、丙酮、丙醇、异丙醇、异丁醇、甲醇、正丁醇、乙腈、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入口 ο步骤b中,混匀的过程可以是将碳材料加入溶剂中,经超声或球磨、砂磨、高速搅拌、高速分散等工艺处理,得到均匀分散的溶液B。步骤c中,混匀的过程可以是将溶液A和溶液B经搅拌或球磨处理后得均匀的溶液C。步骤d中通入的保护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通入还原性气体气体的步骤为直接通入氢气,或,加入加热可分解氢气的气体或液体,比如:乙炔、甲醇、乙醇或甲烷。在通入还原性气体时,同时混合氮气通入,其中,氮气与还原气体的体积比为(I?20):1。综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液相法,从配比上配制超容量的磷酸铁锂材料,在液态中,实现功能化的碳材料和磷酸铁锂原材料复合反应,制备的产品均匀,一致性好;采用喷雾干燥烧结法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比例称取锂源、铁源、磷源,并全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A,期间加入一定量的助剂;b、称取碳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碳材料的分散溶液B;c、将溶液A和分散溶液B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C;d、将溶液C在保护性气体氛围和150~400℃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加热至500~700℃,期间通入还原性气体,烧结1~100min,即得超容量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中,所述锂源、铁源、磷源、碳材料中,Li:Fe:P:C的摩尔比为(1.05~1.5):1:1:(0.5~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涌尚伟丽陈玲震黄少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