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可充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可充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后锂离子电池,镁可充电池被认为是非常希望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途径。近年来,在国际上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有关非水的多价金属二次电池论文(ChemicalReviews,Nature,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90年,Gregory等首次以用镁、有机硼或有机铝阴离子的镁盐溶液成功地组装了镁可充电池,实现了镁可充电池的第一次突破。2000年,以色列科学家Aurbach等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以MgxMo3S4为正极的镁离子电池(1990年,Gregory等的Mg2(BuEt)2/THF),大幅提高镁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实现了镁可充电池的第二次突破。之后,国内外掀起了有关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质、负极材料的研究热潮。在国内外,在镁可充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镁离子电池发展相对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适合镁离子嵌脱的正极材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为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碳复合物,所述材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碳含量为1.71±0.30%,其余为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为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碳复合物,所述材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碳含量为1.71±0.30%,其余为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镁-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选自Mg0.5±xFePO4、Mg0.5±xMnPO4、Mg0.5±xCoPO4、Mg0.5±xNiPO4中的一种,其中0<x≤0.05。3.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1)电化学脱锂将4~8质量份锂-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碳复合材料、1~5质量份导电剂、1质量份粘接剂搅拌混均,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制得浆糊状物,将其涂覆于集流体上,80~100℃真空干燥6~24h,3~6MPa压力下压片,制得锂-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电极极片;以锂-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电极极片为正极,以锂为负极,在氩气气氛中组装纽扣电池;或者以锂-过渡金属磷酸类化合物为工作电极,铂片或碳棒为辅助电极,银离子电极为参比电极,组装成三电极测试体系;组装的三电极体系在含锂电解液中充电截止电压为1.00V(vs.Ag+/Ag)或4.05V(vs.Li+/Li),电流密度为5~100mA/g、室温下恒电流充电脱锂,得到橄榄石结构FePO4电极片;2)电化学嵌脱镁在含镁盐的电解液中,步骤1)所述橄榄石结构FePO4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渝萍,何春燕,陈昌国,李钰莹,罗婷,黄丽婷,肖仁超,周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