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74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括轴设在婴儿车推架顶部的一掣动把手,及枢接于掣动把手侧边的一收合拉杆,收合拉杆底端与一滑块连结,该掣动把手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顶部,包括一圆筒部及凸设在该圆筒部周面的一凸块,当转动掣动把手时,可牵动收合拉杆及滑块,使滑块与一定位块产生分离,而可将婴儿车收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以往的婴儿车收合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包含一下支杆1、一定位块2、一上支杆3及一滑块4,其中,该下支杆1位於婴儿车车架的前方二侧杆体,底端供前轮枢接(图上未示),该下支杆1顶端以铆钉101枢接该定位块2,该定位块2顶面一侧纵向设有一孔洞201,另一侧开设有三面透空的一凹槽202,并在对称於凹槽202的位置处穿设有一轴枢部203,该上支杆3底端可转动地轴设在轴枢部203上并套设在凹槽202中,另外,该孔洞201外侧向上凸设有呈尖凸状的一嵌卡部位204。该滑块4一侧的底部设有一凸杆401,该凸杆401可嵌套在定位块2的孔洞201中,该滑块4另一侧设有一套孔402,该套孔402侧边设有沿轴向延伸适当深度的一槽道403,该槽道403中装设有一弹簧404及一推块405,且该推块405可嵌固在上支杆3上,另外,该凸杆401外侧设有呈凹孔状的一插孔406。当婴儿车为展开的使用状态时,该定位块2是枢接在下支杆1顶部及上支杆3底部,该滑块4是可滑动地套设在上支杆3上,利用该弹簧404的回释弹力作用,将该插孔406套设在嵌卡部位204上,使该滑块4与定位块2嵌卡结合。收合时,操作者必须以手推动该滑块4,当该滑块4沿着上支杆3向上滑动时,会使该凸杆401、插孔406自孔洞201、嵌卡部位204中脱离,进而使该滑块4与定位块2分离,然後,扳转该上支杆3,使该滑块4与上支杆3以轴枢部203为转动中心,而相对於该下支杆1及定位块2产生转动,使该上支杆3、滑块4转折至下支杆1、定位块2侧边,即可达到婴儿车收合的目的。利用上述的装置虽然可达到收合、组立展开使用的目的,但是,收合时,操作者必须以双手同时握持在滑块4上,使该滑块4沿上支杆3滑动,而不能以单手完成操作。本技术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种可以单手收合、组立展开婴儿车的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本技术的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该婴儿车包括顶端设有定位块的下支杆、一推架、设在该推架两侧的上支杆,及套设在该上支杆底端的滑块,该上支杆底端活动枢接在定位块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括一收合拉杆及一掣动把手;该收合拉杆是以细长形杆材弯折形成二侧杆及在二侧杆顶端之间的一连结杆,该二侧杆末端枢设在滑块外侧;该掣动把手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顶部,包括一圆筒部及凸设在该圆筒部周面一侧的一凸块,该凸块靠近末端处设有供收合拉杆的连结杆轴设的一圆孔。因此,当转动掣动把手时,可牵动收合拉杆及滑块,且使滑块与定位块产生分离,而达到收合的目的。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的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可供操作者以单手转动掣动把手60,即可利用收合拉杆50牵动位於车架两侧的二滑块40向上滑移,完成收合的操作。相反的,再次展开使用时,操作者也是可以单手将婴儿车展开使用。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的婴儿车收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及嵌卡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收合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含二下支杆10、二定位块20、一推架30、二滑块40、一收合拉杆50及一掣动把手60。该下支杆10、定位块20、推架30、滑块40的构造大概与以往的构件相同,也就是各定位块20固设在下支杆10顶端,且顶部设有一孔洞21与一嵌卡部位22。该推架30包括二上支杆31,及连结在二上支杆31之间的一横杆32,且各上支杆31一侧固设有一推块33,底端以一铆钉71枢接在定位块20的侧边。各滑块40的一侧设有一套孔41,以套孔41套设在上支杆31上,可使滑块40沿着上支杆31的长方向滑动,且在各套孔41侧边套设有一弹簧42,各上支杆31的推块33底部可压制在弹簧42顶部,藉弹簧42使滑块40被掣动而沿上支杆31向上滑动,且在掣动力释除後具有向下回复至原位。各滑块40底部对应於定位块20的孔洞21、嵌卡部位22设有一凸杆43及一插孔44,利用各凸杆43与孔洞21的套合、嵌卡部位22与插孔44的嵌套,可将达到使定位块20与滑块40结合。该收合拉杆50是以细长形杆材弯折成倒U形,而形成二侧杆51及二侧杆51顶端之间的一连结杆52,该二侧杆51底端分别枢设在各滑块40外侧。该掣动把手60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30顶部的横杆32中间,包括一圆筒部61,该圆筒部61周面的一侧凸设有具预定长度的一凸块62,该凸块62靠近末端处设有一圆孔63,该圆孔63可供该收合拉杆50的连结杆52穿设定位。如图4所示,当婴儿车展开时,利用各弹簧42弹力作用,使各滑块40定位在对应的定位块20的顶部,且各凸杆43套设在对应的孔洞21中,各插孔44也嵌套在对应的嵌卡部位22上,使得每一上支杆31与下支杆10获得连结,而使婴儿车的车架可稳固的展开。收合时,如图5所示,操作者只须以单手将该掣动把手60往顺时针方向转动,该掣动把手60就会相对於横杆32转动,使该凸块62的位置由圆筒部61的下方位置转移至左下侧方,且使该圆孔63的位置由下而上爬升适当距离,而牵动整个收合拉杆50产生向上移升的动作,且各侧杆51底端也会牵动滑块40沿上支杆31长方向产生上升的动作,此时,各凸杆43从对应的孔洞21中脱离,各插孔44也从对应的嵌卡部位22上脱离,各弹簧42呈被压缩状态,则各滑块40与定位块20之间没有任何的卡制,如图6所示,操作者就可将推架30往下支杆10方向扳动,使得每一滑块40、推架30分别位於定位块20、下支杆10一侧,而达到收合的目的。相反的,再次展开使用时,操作者也是可只以单手将推架30向上扳起,在各上支杆31与下支杆10形成平行对接时,各滑块40与定位块20形成相对,各凸杆43自动与对应的孔洞21相对、嵌卡部位22自动与对应的插孔44呈相对,且利用弹簧42本身的回释弹力,使各滑块40定位在定位块20上,以达到使各定位块20与滑块40结合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该婴儿车包括顶端设有定位块的下支杆、一推架、设在该推架两侧的上支杆,及套设在该上支杆底端的滑块,该上支杆底端活动枢接在定位块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括一收合拉杆及一掣动把手;该收合拉杆是以细长形杆材弯折形成二侧杆及在二侧杆顶端之间的一连结杆,该二侧杆末端枢设在滑块外侧;该掣动把手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顶部,包括一圆筒部及凸设在该圆筒部周面一侧的一凸块,该凸块靠近末端处设有供收合拉杆的连结杆轴设的一圆孔。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括轴设在婴儿车推架顶部的一掣动把手,及枢接于掣动把手侧边的一收合拉杆,收合拉杆底端与一滑块连结,该掣动把手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顶部,包括一圆筒部及凸设在该圆筒部周面的一凸块,当转动掣动把手时,可牵动收合拉杆及滑块,使滑块与一定位块产生分离,而可将婴儿车收合。文档编号B62B7/06GK2385944SQ9921487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该婴儿车包括顶端设有定位块的下支杆、一推架、设在该推架两侧的上支杆,及套设在该上支杆底端的滑块,该上支杆底端活动枢接在定位块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包括一收合拉杆及一掣动把手; 该收合拉杆是以细长形杆材弯折形成二侧杆及在二侧杆顶端之间的一连结杆,该二侧杆末端枢设在滑块外侧;该掣动把手可转动地套设在该推架顶部,包括一圆筒部及凸设在该圆筒部周面一侧的一凸块,该凸块靠近末端处设有供收合拉杆的连结杆轴设的一圆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煌
申请(专利权)人:旭斌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