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钦明专利>正文

婴儿车锁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60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锁固装置,其包含:锁固构件,具有在其一端的突起部与在其另一端的凹穴,容纳于婴儿车的后脚管内,以使其可移动于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的第一位置与突起部突出后脚管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及弹簧,配置于锁固构件的空穴中,用以使锁固构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当婴儿车的骨架在折叠位置时,后脚管可藉由弹簧使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的锁固构件,相对于关节予以固定,使得锁固构件的突起部紧靠关节接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婴儿车,特别是有关一种将婴儿车锁固在折叠位置的锁固装置。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婴儿车并未配置有在折叠婴儿车后可使其锁固于折叠位置的装置。婴儿车时常会自一地方搬到另一地方,例如自屋内搬到车内,因此当使用者要带着婴儿一起去购物时,使用者必须先将婴儿车锁固于折叠位置以放入车内。为了使婴儿车锁固于折叠位置,如图5所示,通常会使用具有C形扣环于其两端的固定构件6,藉由将C形扣环扣入婴儿车的推杆1与后脚管2以使婴儿车固定于折叠位置。此种固定构件一般是以塑胶材料制成,因此其C形扣环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婴儿车无法固定于折叠位置,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锁固装置,其允许婴儿车在折叠后可锁固于折叠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婴儿车锁固装置,该婴儿车含有可在折叠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骨架、与骨架连接的轮子、及与骨架连接并用以支撑婴儿的座椅。骨架含有一推杆、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其中各后脚杆是藉由关节连接至推杆。锁固装置配置成作用在关节与后脚杆之间,其包含锁固构件,具有在其一端的突起部与在其另一端的凹穴,容纳于后脚管内,并可移动于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的第一位置与突起部突出后脚管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及弹簧,配置于锁固构件的空穴中,用以使锁固构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其中,当骨架在折叠位置时,后脚管可藉由弹簧使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的锁固构件,相对于关节予以固定,使得锁固构件的突起部紧靠关节接合,而且后脚管可藉由使锁固构件对抗弹簧的偏移力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予以解开以相对于关节自由转动,使得骨架可自折叠位置移至使用位置。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关节是以大致中空的三角形状形成,三角形含有封闭的第一边、开放的第二边、及具有圆孔与缺口的第三边。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关节具有用以容纳推杆与后脚管的内厚度。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延伸自突起部设有围绕在后脚管外表面的环。在依照附图研究以下的说明后,其它的目的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显著,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配置有根据本技术的锁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锁固装置,当活动管在收合位置时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实新型的锁固装置,当锁固构件的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时的部分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锁固装置,当枢转至使用位置时的部分剖面图;及图5是配置有习知锁固装置的婴儿车的部分剖面图。首先参考图1,显示包含有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锁固装置的婴儿车。婴儿车可以是任何标准型的婴儿车,其包含有安装在由轮14与16支撑的骨架12上的座椅。骨架12包含一推杆1、二前脚管8、及二后脚管2,其中各后脚管2藉由关节3以与推杆1连接。两固定栓7分别配置于推杆1的各端。现在参考图2至4,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锁固装置。各关节3以大致中空的三角形状形成,此三角形包含封闭的第一边31、开放的第二边32、及具有圆孔35与缺口34的第三边33,并设有用以容纳推杆1与后脚管2的内厚度,其中推杆1穿过圆孔35紧靠并容纳于第一边31的内表面,且以第一固定件11予以固定,而后脚管2是容纳于第二边32与第三边33的接角处并由第二固定件21予以枢转连接。如图2所示,锁固装置可配置于一或两个关节3。锁固装置包含可滑动容纳于后脚管2的锁固构件4。锁固构件4具有用以使第二固定件21穿过的滑动孔44以便滑动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如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锁固构件4另包含位在其一端的突起部43与位在另一端用以容纳弹簧5的凹穴45,弹簧5的一端紧压著凹穴45的底部而另一端由止住栓22挡住。再者,锁固构件4包含延伸自突起部43并设有围绕于后脚管2的外表面的套环46的拉柄42。如图2所示,骨架12是完全地处于折叠位置,当突起部43是在第二位置时,其中突起部43突出于后脚管2的外侧并藉由弹簧5所施加的回弹力紧接于缺口34的端缘。在此例中,骨架12是紧固于折叠位置。为了使骨架12自折叠位置移至使用位置,锁固构件4必须藉由朝向与轮14连接的后脚管2的端拉起拉柄42,直到突起部43退入后脚管2的内侧,而移至第一位置。然后,图4显示骨架12是正确地位在使用位置而固定栓7变成在固定位置。相反地,若使用者希望将骨架12自使用位置移至折叠位置,则需解开固定栓7并使锁固构件4移至第一位置。然而,在先前的说明中,以相关的较佳实施例予以叙述本技术,且为了解说的目的提出了许多详述,对于熟习此技术者而言,本技术可容许其它的实施例,且其中所述的某些细节可相当地不同而未离开本技术的基本原理。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锁固装置,该婴儿车含有可在折叠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骨架、与骨架连接的轮子、及与骨架连接并用以支撑婴儿的座椅,而骨架含有一推杆、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其中各后脚杆是藉由关节连接至推杆,该锁固装置配置成作用在关节与后脚杆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锁固构件,具有在其一端的突起部与在其另一端的凹穴,容纳于后脚管内,并可移动于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的第一位置与突起部突出后脚管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及弹簧,配置于锁固构件的空穴中,用以使锁固构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其中,当骨架在折叠位置时,后脚管可藉由弹簧使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的锁固构件,相对于关节予以固定,使得锁固构件的突起部紧靠关节接合,而且后脚管可藉由使锁固构件对抗弹簧的偏移力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予以解开以相对于关节自由转动,使得骨架可自折叠位置移至使用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关节是以中空的大致三角形状形成,该三角形含有封闭的第一边、开放的第二边、及具有圆孔与缺口的第三边,当骨架锁固于折叠位置时,缺口紧接着锁固构件的突起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关节具有用以容纳推杆与后脚管的内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用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延伸自突起部的拉柄,且拉柄设有围绕在后脚管外表面的套环。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锁固装置,其包含:锁固构件,具有在其一端的突起部与在其另一端的凹穴,容纳于婴儿车的后脚管内,以使其可移动于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的第一位置与突起部突出后脚管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及弹簧,配置于锁固构件的空穴中,用以使锁固构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当婴儿车的骨架在折叠位置时,后脚管可藉由弹簧使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的锁固构件,相对于关节予以固定,使得锁固构件的突起部紧靠关节接合。文档编号B62B7/08GK2388088SQ99213399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郑钦明 申请人:乔安娜·A·尼可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锁固装置,该婴儿车含有可在折叠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骨架、与骨架连接的轮子、及与骨架连接并用以支撑婴儿的座椅,而骨架含有一推杆、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其中各后脚杆是藉由关节连接至推杆,该锁固装置配置成作用在关节与后脚杆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锁固构件,具有在其一端的突起部与在其另一端的凹穴,容纳于后脚管内,并可移动于突起部退入后脚管内侧的第一位置与突起部突出后脚管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及弹簧,配置于锁固构件的空穴中,用以使锁固构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其中 ,当骨架在折叠位置时,后脚管可藉由弹簧使其朝向第二位置偏移的锁固构件,相对于关节予以固定,使得锁固构件的突起部紧靠关节接合,而且后脚管可藉由使锁固构件对抗弹簧的偏移力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予以解开以相对于关节自由转动,使得骨架可自折叠位置移至使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钦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钦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