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动转辙机的新型锁闭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49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铁路电动转辙机中的新型锁闭杆,涉及一种道岔锁闭装置,是对现有的方棒锁闭杆装置的改进。该锁闭杆装置的牵引端其主锁杆和副锁杆同时包容在卡槽式的接头铁内,主、副锁杆同时承担作用力,总体中减少了薄弱环节,加上在转辙机中两端受方孔套的保护,其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力得到了很大改善,而且抗振性好,在列车挤岔时,不发生锁闭杆弯曲变形,起到了报警和检查道岔停靠位置的作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岔的新型锁闭装置,是一种用于铁路电动转辙机中锁闭杆装置。 在
技术介绍
中,铁路列车在车站的轨道上按照信号运行,不断地途经道岔或经过道岔转线,此时,为了保证列车车辆运行在道岔上的安全,要求电动转辙机中装配的机械检测机构--锁闭杆装置,不但应具有锁闭岔尖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监测岔尖停靠位置的功能,特别是应当具有列车未按照显示信号而错误运行,出现车轮挤岔时的报警功能。目前锁闭杆结构是方棒锁闭杆前端接头铁与道岔连接杆相接,可滑动的两个检查块在方棒锁闭杆空腔内间隙配合,平时由弹簧的作用紧靠极限位置,转辙机与接点相连的两个检查柱在动作的正、反位置时均有一个落在检查块的缺口里,这样即转辙机的动作杆带动尖轨的动作,而方棒锁闭杆与道岔表示连接杆相连,故方棒锁闭杆随着尖轨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只有当尖轨确实到达,并被锁闭在新位置时,与动接点联动的检查柱才能落进检查块的缺口里,由动接点接通该新位置的表示电路。在传动过程中,当动作杆断裂或因尖轨障碍而不能移到与基本轨正常密贴的位置时,由于方棒锁闭杆中的检查块并未到达所规定的终点位置,因此,检查柱就落不到检查块的缺口里,于是动接点不能接通表示电路;另外,在列车运行中发生动作杆断杆时,锁闭杆能起到临时的锁闭作用,保证在运行中的列车安全通过。在道岔中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办好信号,而列车不按照信号而错误运行,车辆挤开道岔而进入另一办好信号的线路上,这样很可能造成列车相互冲突碰撞的重大事故,所以就要求电动转辙机的锁闭杆装置在列车车轮挤岔时,应能切断表示电路,起到报警作用。但是现在使用的方棒锁闭杆不能完全保证达到所需的功能,其缺点如下(1)由于其锁闭杆前部呈正方形实体杆,后半部分是小于前端断面1/2的扁片,加上空腔凹心结构,其前端的作用力在列车通过时传至后端的薄弱环节上,发生断裂。(2)其方棒锁闭杆总体中的后锁杆为一扁片短杆,仅靠调整杆与调整螺母将其与锁闭杆连接,经往复动作所产生的抗拉或抗压力,均作用于调整杆和调整母的丝扣上,因此使用中多发生秃扣,方棒锁杆和后面的扁片短杆脱开,失去控制,影响信号正常接通。(3)锁闭杆上的副锁销装配位置紧靠杆的边缘,当发生挤岔时在副锁销受剪切力的过程中,先将前、后杆的边缘挤裂。由于以上结构中的不足之处,所以保证不了挤岔时检查柱沿锁闭杆中段的斜坡顺利上升至顶面,不能使动接点组从静点组中退出,无法切断表示电路,不能使信号楼及时得到挤岔事故的反映。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点,研制一种既增加锁闭杆的轴向抗拉和抗压强度,挤岔时不会发生弯曲变形,顺利地挤断副锁销,及时向信号楼报警,又保证锁闭功能,锁闭杆中段不会折断;推与拉的作用力不会发生在调整杆和调整母上的锁闭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锁杆上装配接头铁,其特征是主锁杆(1)和副锁杆(2)均为长方型截面的扁钢,主锁杆(1)前端用螺栓(10)固定在接头铁(3)上,再用螺栓(8)一同装配并列的可轴向移动的副锁杆(2),其中主锁杆(1)后端的调整杆(6)与横穿副锁杆(2)后边的调整母(7)配合连结。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在并列为一体的主锁杆(1)和副锁杆(2)中部凹槽内各装配一个带有弹簧(16)的单边检查的检查块(4),该检查块(4)上的单边台阶缺口与检查柱(13)下端对应,组成可挤型非锁闭式的锁闭杆。在并列为一体的主锁杆(1)和副锁杆(2)中部凹槽内各装配一个双边检查的检查块(4),该检查块(4)上的凹槽缺口与检查柱(13)下端对应,检查块(4)上装配副锁销(5),组成可挤型锁闭式的锁闭杆。在并列为一体的主、副锁杆(1)和(2)中部各有一个凹槽缺口,直接与检查柱(13)下端相对应,组成非可挤型的锁闭杆。在上述检查块(4)两边有导向轨面。并列为一体的主、副锁杆(1)和(2)分别用螺栓(8)和(10)一同装配在接头铁(3)的夹槽里。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①由于采用并列的主、副锁杆1和2作为锁闭杆,其牵引端部又同时包容在接头铁3的夹槽内,锁闭杆整体两边装配在方孔套12中,所以克服了原方棒锁闭杆前端强度高,后端薄弱而是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成倍的提高锁闭杆的水平方向的轴向抗拉和抗压强度,以及垂直方向的弯曲强度。②由于采用主锁杆1单独与接头铁3固定,同时用高强度螺栓8连接并排的副锁杆2,所以当松开螺栓8时,通过调整杆6调整锁闭杆上的检查缺口位置,主锁杆不产生移动,使调整尺寸准确、迅速、方便。③经现场使用试验,证明本技术无产生断裂、调整螺杆和调整母无产生螺扣失效现象,在挤岔时,其主、副锁杆的副锁销孔边缘处也无产生挤裂现象;其中可挤型锁闭杆(包括可锁闭式和非锁闭式)能使接点检查柱顺利地从主、副锁杆的凹槽斜坡上升至顶平面,使与检查柱联动的动接点退出静接点,切断电路,起到报警作用;其中非可挤型的锁闭杆在双机牵引道岔的第一牵引点,不但起到检查道岔停留位置的作用,而且起到锁闭道岔的作用。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铁路电动转辙机的新型锁闭杆的正视图。图2是铁路电动转辙机的新型销闭杆的俯视图。图3是铁路电动转辙机的新型锁闭杆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接头铁的正视图。图5是接头铁的俯视图。图6是接头铁的侧视图。图7是检查块的正视图。图8是检查块的侧视图。图9是非可挤型锁闭杆中部的正视图。图10是锁闭杆B向视图。图11是可挤型非锁闭式锁闭杆的检查块结构原理图。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主锁杆,2-副锁杆,3-接头铁,4-检查块,5-副锁销,6-调整杆,7-调整母,8-高强度螺栓,9-长螺母,10-固定螺栓,11-固定螺母,12-方孔套,13-检查柱,14-动接点组,15-静接点组,16-弹簧,17-导杆钉,18-导杆。下面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本技术分为可挤型和非可挤型锁闭杆两类,可挤型锁闭杆分为可锁闭式和非可锁闭式两种。主、副锁杆1和2前后并列,对照图2至图6,主锁杆1放入接头铁3夹槽(为凹槽)中用固定螺栓10和螺母11连接,高强度螺栓8通过副锁杆2长槽和主锁杆1接头铁3的孔,使主、副锁杆1和2端部都包容在接头铁3的夹槽中一同联结接头铁3夹槽也可采用单边台阶式联结主、副锁杆1和2,并列的主、副锁杆1和2左端的调整母1横穿过副锁杆2,并位于主锁杆1长槽孔处与调整杆1螺纹连接,当松开高强度螺栓8,人工转动调整杆1,参看图10,即可调整副锁杆2轴向移动。位于主、副锁杆1和2上的检查块4有两种,一种是非锁闭式的,不带副锁销孔,见图11,该单边检查的检查块4一端连接导杆18,导杆18上套有弹簧16,导杆18另一端通过导杆钉17,导杆钉17装配在锁闭杆上,在锁闭杆中只起检查道岔作用;另一种是锁闭式的,带副锁销孔用副锁销5将检查块3装配在主、副锁杆1和2凹槽中,参看图1。对照图7和图8,在铁路电动转辙机中,检查块4的缺口与检查柱13对应配合,当尖轨每次转换时,或推、或拉,左、右检查柱13端部分别落入检查块4的缺口里,锁闭式的检查块带副锁销5,既起到检查道岔停靠位置的作用,又能起到一旦转辙机中的动作杆断裂时的第二道锁闭作用;非可挤式的锁闭杆,其主、副锁杆1和2均无检查块4和副锁销5,参看图9,检查缺口分别直接设在主、副锁杆1和2上,也达到既起检查道岔停靠位置的作用,又起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铁路电动转辙机的新型锁闭杆,包括:锁杆上装配接头铁,其特征是:主锁杆(1)和副锁杆(2)均为长方型截面的扁钢,主锁杆(1)前端用螺栓(10)固定在接头铁(3)上,再用螺栓(8)一同装配并列的可轴向移动的副锁杆(2),其中主锁杆(1)后端的调整杆(6)与横穿副锁杆(2)后边的调整母(7)配合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铁路信号工厂职工技协服务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