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力专利>正文

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4956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包括取大鼠主动脉,用无菌PBS液进行冲洗,将其沉浸在含肝素的DMEM/F12培养液中;利用无菌针线将主动脉内膜翻转出来,并在两端打结;将翻转后的主动脉放在胶原酶中消化;在37℃温箱中培育后,将被消化的主动脉放入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并将其分割成小块的主动脉薄片;将主动脉薄片进行贴壁培养,主动脉薄片的主动脉内膜部分浸入含肝素和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每隔48h更换一次培养液;第3-5天,移除主动脉薄片,之后每天更换培养液,第9天即可获得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第14天后可用于细胞传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类
,尤其涉及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血管损伤后的血管再生都涉及到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病理研究的理想工具细胞,因此如何容易、稳定地获得纯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目前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报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广泛的运用于血管病理研究,但由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来源于静脉而非动脉,所以限制了它的研究价值;同期还有文献资料报道来源于鼠类、眼球和肺部的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但是大多数原代培养方法都要求特殊的仪器,例如磁珠、特异抗体、FACSselection等。长期以来,由于鼠胸主动脉管径细小,肋间动脉分支多,虽然有采用酶消化和内膜翻转等方法,但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仍存在细胞获得率和纯度较低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消化过程中还需要翻转血管,不仅增加污染的风险,亦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活力。内膜翻转法为近些年被更多采用的方法,可以获取较高纯度的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但该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大鼠主动脉,用无菌PBS液进行冲洗,然后将其沉浸在含肝素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备用;(2)利用无菌针线将主动脉内膜翻转出来,并在两端打结;(3)将翻转后的主动脉放在胶原酶中消化;(4)在37℃温箱中培育后,将被消化的主动脉放入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主动脉两端结点剪去使其成为中空管状样,沿纵向剪开并将其分割成小块的主动脉薄片备用;(5)将主动脉薄片进行贴壁培养,所述主动脉薄片的主动脉内膜部分浸入含肝素和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每隔48h更换一次培养液;(6)第3‑5天,移除主动脉薄片,之后每天更换培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大鼠主动脉,用无菌PBS液进行冲洗,然后将其沉浸在含肝素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备用;(2)将系上尼龙线的无菌针线穿过主动脉内腔后将无菌针剪下,利用尼龙线在主动脉一末端打结固定;固定尼龙线未打结的一端,拉扯主动脉外膜将分离的主动脉沿打结端翻转,直到整个主动脉是主动脉内膜朝外主动脉外膜朝内;(3)将翻转后的主动脉放在胶原酶中消化;(4)在37℃温箱中培育后,将被消化的主动脉放入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主动脉两端结点剪去使其成为中空管状样,沿纵向剪开并将其分割成小块的主动脉薄片备用;(5)将主动脉薄片进行贴壁培养,所述主动脉薄片的主动脉内膜部分浸入含肝素和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每隔48h更换一次培养液;(6)第3-5天,移除主动脉薄片,之后每天更换培养液,所述培养液与步骤(5)相同,第9天即可获得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第14天后可用于细胞传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DMEM/F12培养液含1000U/ml肝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胶原酶为II型胶原酶或I型胶原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I型胶原酶或I型胶原酶的浓度为2g/L。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力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