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酿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46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酱油酿制方法,依次包括配料、蒸料、接种、制曲、发酵、压榨、灭菌和澄清后得产品,其特征在于发酵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采用低盐固态的高温发酵方法,后发酵采用高盐稀态低温发酵方法,尤其后发酵加有增香处理,发酵控制工艺参数为:前酵品温:43-45℃,后酵品温:28-32℃;前酵水浴:45-48℃,后酵水浴:30-35℃;前酵天数:18-22天,后酵天数:8-12天。本发明专利技术酿制方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品风味好,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酱油酿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酱油酿制方法。
技术介绍
酱油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历史已长达千年以上。目前在全国年产量可达到50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生产工艺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中国酱油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低档酱油的代名词,其根源是生产工艺落后和生产菌种的单一造成的。我国酱油主要生产工艺是六十年代为满足人口大量增长而研究开发的低盐固态酱油生产工艺,产品风味和档次较差。针对我国现有酱油生产工业的现状,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酱油工业生产水平,使之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生产水平,最终提高酱油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提升我国酱油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目前酱油的酿制方法主要有低盐固态发酵方法和高盐稀态发酵方法,分别控制如下:低盐固态发酵方法控制:酱醅含盐量为5~9%、酱醅水分50~58%、发酵品温40~50℃、发酵周期为20~30天。高盐稀态发酵方法控制:酱醅含盐量为12~16%、酱醅水分60~70%、发酵品温15~30℃、发酵周期为4~6个月。通过改善酿制工艺,提高酱油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是技术人员一直在致力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酱油酿制方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生产周期短,产品风味好,质量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酱油酿制方法(高效清洁酱油发酵工艺),依次包括配料、蒸料、接种、制曲、发酵、压榨、灭菌和澄清后得产品,其特征在于发酵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采用低盐固态的高温发酵方法,使成曲中的复合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加快发酵速度,后发酵采用高盐稀态低温发酵方法,使酵母得以生长,达到酱醪增香的目的。后发酵加有增香处理,增加酱油香味。增香可以用由鲁氏酵母、球拟酵母和日本酵母制成的增香液,其重量比例为2∶(1-2)∶(1-2),也可以用由鲁氏酵母、球拟酵母和蒙奇球-->拟酵母组成的复合固定化酵母。能在酱油及HP类物质下生长代谢,并且具有对该类物质增加风味成份的功能。配料选用脱脂大豆和小麦,使生产酱油后的副产品可以生产花色酱产品。发酵控制工艺参数最好为:前酵品温:43-45℃,后酵品温:28-32℃;前酵水浴:45-48℃,后酵水浴:30-35℃;前酵天数:18-22天,后酵天数:8-12天。增香酵母的添加量控制为:按每毫升酱醪中含3-6×106个酵母细胞数计。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投产新工艺,也可以直接在原有工艺上进行的相应的改进调整即可应用,利于实施。经试验论证,与国内低盐固态工艺和国外高盐稀态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异效果:(1)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该工艺生产的酱油色红、味鲜、酱香浓郁,比低盐固态酱油的气味、口感、内在质量都好,压榨后原油指标:氨基酸态氮≥0.8g/100mi;还原糖≥4.0g/100mi;酒精度≥1.5g/100mi;达到了日本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水平。(2)生产周期比高盐稀态工艺大大缩短:日本的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周期为180天以上,而本专利技术酿制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态发酵的结合,使生产周期缩短为30天,缩短了6倍,并且,蛋白质利用率达到80%以上,提高了生产设备利用率和资金周转速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为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1/2,生产效率高。(3)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利于环保:由于该工艺采用脱脂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生产周期短,可利用压榨后的酱坯再发酵,生产各种花色酱,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做到资源最优化利用,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向。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酱油酿制方法如下:包括配料、蒸料、制曲、前酵以及酵母培养、酵母增香的后酵和压榨、出油和澄清沉淀直至得产品。主要工艺参数控制为:1、原料配比:豆粕∶炒麦=(5-7)∶(5-3)-->2、润水温度:80℃-95℃3、润水量:为豆粕质量的1.0-1.2倍4、润水时间:30-40min5、蒸料压力:0.15-0.2Mpa6、保压时间:13-15min7、蒸料时间:45-55min8、接种温度:25-40℃9、接种量:0.3-0.5‰(曲精)10、培养时间:36-40h11、培养温度:30-35℃12、盐水浓度:12-13°Be13、盐水温度:45-55℃14、盐水用量:原料总重的2.5-2.8倍15、酵母增殖罐品温:30-32℃16、前酵品温:43-45℃,后酵品温:28-32℃;    前酵水浴:45-48℃,后酵水浴:30-35℃;    前酵天数:18-22天,后酵天数:8-12天。17、酵母增香液添加量:按每毫升酱醪中含3-6×106个酵母细胞数计18、添加剂用量:加入1‰体积比的山梨酸钾。质量控制指标:(一)原料质量指标:1、豆粕A、感观指标(1)具有香味,无不良异味,无霉味(2)不发霉,不变质,无杂质B、理化指标(1)水分:≤10%(2)粗蛋白:≥42g/100g(3)粗淀粉:≥10g/100g(4)水溶性蛋白质:18-20%-->2、炒麦粉A、感观指标:(1)具有炒麦焦香,无异味(2)无杂质、污物以及焦糊颗粒B、理化指标:(1)水分:13%(2)粗蛋白:≥12g/100g(3)粗淀粉:≥60g/100g3、含盐、水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4、固定化增香酵母:感观指标:(1)白色或微黄色具有酵母特有香味;(2)豆腐块似的胶态状;(3)无杂质、无开口、无变霉现象。(二)熟料质量指标:A、感观指标:(1)有香味,无焦糊味或其它异味;(2)无硬心,有弹性,不粘手B、理化指标:(1)水分:45-48%(2)蛋白消化率:≥80%(三)成曲质量指标:A、感观指标:(1)曲料呈黄绿色,表里如一,有曲香,无异味;(2)菌丝粗壮,无长毛,疏松,不扎手,无硬块B、理化指标:(1)水分:27-30%(2)蛋白酶活力≤1200单位(vg/g)(福林法)(四)熟醪质量指标:A、感观指标:-->(1)上、下层颜色均一,呈红褐色,无发乌现象;(2)有清新的醇香、醋香味、无异味;(3)咸、鲜宜人,无明显酸、苦、涩味。B、理化指标:(1)氨氮:>0.8g/100ml(2)还原糖:>6g/100ml(3)食盐:15%(4)可溶性固形物:≥13%(五)酵母增香液质量指标:(1)有浓郁的醇香及酯香味;(2)酵母数≥5×107个/毫升(六)残渣指标:(1)粗蛋白:<5%(2)主成份:<1%(3)水分:30%(4)食盐:<10%(七)成品指标(GB18186-2000稀态工艺标准)  级别  氨氮(g/100ml)  无盐固形物(g/100ml)  特级  0.8  15.0  一级  0.7  13.0  二级  0.55  10.0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酱油酿制方法如下:包括配料、蒸料、制曲、前酵以及酵母培养、酵母增香的后酵和压榨、出油和澄清沉淀直至得产品。主要工艺参数控制为:1、原料配比:豆粕∶炒麦=6∶42、润水温度:100±1℃3、润水量:为豆粕质量的1.1倍-->4、润水时间:40min5、蒸料压力:0.18Mpa6、保压时间:14min7、蒸料时间:50min8、接种温度:35±10℃9、接种量:0.3‰10、培养时间:40h11、培养温度:33±1℃12、盐水浓度:12.5°Be13、盐水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酱油酿制方法,依次包括配料、蒸料、接种、制曲、发酵、压榨、灭菌和澄清后得产品,其特征在于发酵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采用低盐固态的高温发酵方法,后发酵采用高盐稀态低温发酵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酿制方法,依次包括配料、蒸料、接种、制曲、发酵、压榨、灭菌和澄清后得产品,其特征在于发酵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采用低盐固态的高温发酵方法,后发酵采用高盐稀态低温发酵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油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后发酵加有增香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酱油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增香用增香液由鲁氏酵母、球拟酵母和日本酵母制成,重量比例为2∶(1-2)∶(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酱油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增香用由鲁氏酵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金平焦炳刘先印李隆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玉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