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94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活塞杆及减速顶外壳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活塞杆上套有一拨动块和一回程阀板,拨动块通过一摩擦器与滑动油缸体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正向过车时,对每一车轮做功,在反向过车时,减少对车轮做的功。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在一般减速顶上增改少量零件就可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减速顶领域。目前国内外铁路使用的减速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无论车辆正向经过或是反向牵出,减速顶都会对车轮做功。尤其是当车辆高速牵出时,问题特别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出现不少型式的单向减速顶;然而单向减速顶的结构复杂、生产、安装及维护保养等都比较困难。另外单向减速顶比一般减速顶增加了倾倒及复位动作,使用时的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故推广较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结构新颖的减速顶,车轮从不同方向压下减速顶时,减速顶滑动油缸会向不同方向转动,而且保证正向过车时滑动油缸体以正常速度复位,对每个车轮做功;反向过车时,滑动油缸以较慢速度复位,减少对车轮的做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活塞杆及减速顶外壳组成。其特殊之处是,活塞杆上套有一拨动块及一回程阀板,拨动块通过一摩擦器与滑动油缸体接触,回程阀板压靠在拨动块上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结构图1为滑动油缸体,2为活塞杆,3为回程阀板,4为拨杆,5为拨动块,6为活塞杆上的通孔,7为回程阀板上的节流小孔,8为摩擦器,9为减速顶壳体,10为定位件。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1、活塞杆2及减速顶外壳9组成。其特殊之处是活塞杆2上套有一拨动块5及一回程阀板3,拨动块5通过摩擦器8与滑动油缸体2接触,回程阀板3压靠在拨动块5的上部。回程阀板3上有回油节流小孔7,其孔的数目与位置与活塞杆的通孔6相对应,回程阀板3的转动能使活塞杆2上的通孔6关闭或开通。拨动块5与活塞杆2之间有一定位件10,保证拨动块5能相对于活塞杆2转动一角度。工作过程如下当车轮从不同方向压下减速顶时,滑动油缸体1会发生相应方向的转动。而活塞杆2与壳体9相连,所以不会随之转动。因而滑动油缸体1与活塞杆2之间除有一往复运动外还有一相对转动。滑动油缸体1带动拨动块5转动,拨动块5同时带动回程阀板3转动。当正向过车时,回程阀板3上的节流小孔7正好转到与活塞杆2上的通孔6相通的位置,油缸体复位的液压流通路无阻,滑动油缸体1能以正常速度复位,对每一车轮都可做功。当反向过车时,回程阀板3转动到另一位置,堵塞活塞杆2上的通孔6,油缸体复位的液压流通路不畅,滑动油缸体1的复位速度很慢,一般需要的复位时间为20~30秒。这就减少对反向过车其他车轮做的功。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活塞杆及减速顶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上套有一拨动块及一回程阀板,拨动块通过一摩擦器与滑动油缸体接触,回程阀板压靠在拨动块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顶,其特征在于回程阀板上有回油节流小孔,其数目与孔的位置与活塞杆上的通孔相对应,回程阀板的转动能使活塞杆上的通孔关闭或开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顶,其特征在于拨动块与活塞杆之间有一定位件,保证拨动块能相对于活塞杆转动一角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活塞杆及减速顶外壳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活塞杆上套有一拨动块和一回程阀板,拨动块通过一摩擦器与滑动油缸体接触。本专利技术能在正向过车时,对每一车轮做功,在反向过车时,减少对车轮做的功。本专利技术只需在一般减速顶上增改少量零件就可实现。本专利技术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文档编号B61K7/02GK1072382SQ91110708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关相, 周振华 申请人:上海铁路局站场调速技术发展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反向慢复位型减速顶由滑动油缸体、活塞杆及减速顶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上套有一拨动块及一回程阀板,拨动块通过一摩擦器与滑动油缸体接触,回程阀板压靠在拨动块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关相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路局站场调速技术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