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膜醭毕赤酵母及其在手性合成(R)‑1,3‑丁二醇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990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1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膜醭毕赤酵母及其在手性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醭毕赤酵母及其在手性合成(R)-1,3-丁二醇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膜醭毕赤酵母(Pichiamembranaefaciens)及其在手性合成(R)-1,3-丁二醇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催化

技术介绍
(R)-1,3-丁二醇是合成青霉烯类和碳青霉烯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在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中,唯独青霉烯类对于静止状态细菌具有抗菌作用,而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两者已经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因而,(R)-1,3-丁二醇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LlarrullLI,etal.CurrOpinMicrobiol,2010,13:551-7)。(R)-1,3-丁二醇可由化学反应或者生物手段获得。化学法或以苏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亚硝化脱氨、甲酯化、钯催化氢化和氢化铝锂还原而得(LarchevequeM,etal.SynthCommun,1991,21:2295-300),或以轴向手性配体制备的钌基络合物催化4-羟基-2-丁酮不对称氢化而得(BoazNW,etal.TetrahedronLett,2006,47:4033-5)。最经典的是日本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所开发的技术:乙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成3-羟基丁醛,再由骨架镍催化而加氢生成1,3-丁二醇,然后拆分;但是,设备投资大,技术难度高,产品分离纯化困难,对环境不友好。生物法已有研究报道,包括:微生物不对称还原4-羟基-2-丁酮(MatsuyamaA,etal.JMolCatalB:Enzym,2001,11:513-21);微生物对映选择性氧化外消旋体中的(S)-1,3-丁二醇(MatsuyamaA,etal.JMolCatalB:Enzym,2001,11:513-21);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1,3-丁二醇进行对映选择性双酰基化,所得产物再行水解(EguchiT,etal.BiotechnolLett,1993,15:955-60)。生物法较之化学法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工艺简单易控、环境亲和等优点,是最绿色的手性化合物制备技术。生物合成比生物拆分的原料利用率更高。因而,获取具有卓越的羰基不对称还原能力的菌株,是生物法生产(R)-1,3-丁二醇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国内开展相关研究。郑仁朝等人分离得到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krusei)ZJB09162,该菌株能够将45g/L4-羟基-2-丁酮转化为38.7g/L(R)-1,3-丁二醇,产物对映体过量值99%(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12,94:969-76)。杨套伟等人分离得到杰丁毕赤酵母(P.jadinii)HBY61,该菌株能够将45g/L4-羟基-2-丁酮转化为38.3g/L(R)-1,3-丁二醇,产物对映体过量值100%(JIndMicrobiolBiotechnol,2014,10.1007/s10295-014-1521-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能够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手性合成(R)-1,3-丁二醇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生物法(R)-1,3-丁二醇生产技术丰富选择、夯实基础。所述菌株为膜醭毕赤酵母(P.membranaefaciens)PGU,其特征在于,已于2014年4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9096。塞罗吉萨毕赤酵母(P.cellokiesa)、希德毕赤酵母(P.heedii)、杰丁毕赤酵母(P.jadinii)、林德毕赤酵母(P.lindnerii)和巴斯德毕赤酵母(P.pastoris)也能够将4-羟基-2-丁酮不对称还原为(R)-1,3-丁二醇(YangTW,etal.JIndMicrobiolBiotechnol,2014,10.1007/s10295-014-1521-5),但是,膜醭毕赤酵母未见于相关报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膜醭毕赤酵母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手性合成(R)-1,3-丁二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培养:膜醭毕赤酵母PGU接入共底物溶液,培养时间为2h;2)转化:向步骤1)得到的含有膜醭毕赤酵母PGU的共底物溶液中加入4-羟基-2-丁酮,以供膜醭毕赤酵母PGU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所述(R)-1,3-丁二醇。优选地,步骤1)所述共底物溶液为在pH值为7.0的0.1mol/L磷酸钾缓冲溶液中加入共底物得到的溶液,所述共底物为蔗糖、葡萄糖、甘油或乙醇中的一种。优选地,步骤1)所述共底物溶液为在含有9g/L磷酸氢二钾、6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铜、0.2g/L氯化钴、0.1g/L钼酸钠、0.1g/L硫胺素和0.1g/L生物素的水溶液中加入共底物得到的溶液,所述共底物为蔗糖、葡萄糖、甘油或乙醇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共底物为蔗糖,其在共底物溶液中的浓度为60~120g/L;更优选地,为90g/L。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膜醭毕赤酵母的接入密度为6×106~16×106/mL;更优选地,为12×106/mL。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的温度控制在26~34°C;更优选地,控制在32°C。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中通气搅拌以保持共底物溶液的溶氧水平高于1mg/L;更优选地,高于1.5mg/L。优选地,步骤2)的转化时间为15~75小时;更优选地,为68h。优选地,步骤2)中4-羟基-2-丁酮以10~55g/L的浓度添加在含有膜醭毕赤酵母PGU的共底物溶液中;更优选地,第一次加入4-羟基-2-丁酮至15g/L,然后每隔12h分4批等量加入4-羟基-2-丁酮,直至累积浓度达到49g/L。步骤2)后还包括(R)-1,3-丁二醇的分离和纯化步骤:离心分离步骤2)所得的转化液,收集上清液,先用氯化钠饱和,再用等量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减压至绝对压力35~45kPa,蒸发萃取相,得到转化产物。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株能够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手性合成(R)-1,3-丁二醇的膜醭毕赤酵母PGU。充分活化的所述酵母在优选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将49g/L4-羟基-2-丁酮转化为44.1g/L(R)-1,3-丁二醇。(R)-1,3-丁二醇收率88.0%,生产率0.649g/(Lh)。产物对映体过量值99%,符合药物合成的光学纯度要求。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生物法(R)-1,3-丁二醇生产技术的起点和基础。附图说明图1膜醭毕赤酵母(P.membranaefaciens)PGU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的转化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2膜醭毕赤酵母(P.membranaefaciens)PGU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的转化产物的红外光谱。菌株的保藏本专利技术的膜醭毕赤酵母(Pichiamembranaefaciens)PGU,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No.9096,保藏日期:2014年4月28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酵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4651243.html" title="膜醭毕赤酵母及其在手性合成(R)‑1,3‑丁二醇中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膜醭毕赤酵母及其在手性合成(R)‑1,3‑丁二醇中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株膜醭毕赤酵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PGU,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 9096,保藏日期:2014年4月28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膜醭毕赤酵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膜醭毕赤酵母(Pichiamembranaefaciens)PGU,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9096,保藏日期:2014年4月28日。2.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醭毕赤酵母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手性合成(R)-1,3-丁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预培养:膜醭毕赤酵母PGU接入共底物溶液,培养时间为2h;2)转化:向步骤1)得到的含有膜醭毕赤酵母PGU的共底物溶液中加入4-羟基-2-丁酮,以供膜醭毕赤酵母PGU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所述(R)-1,3-丁二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共底物溶液为在pH值为7.0的0.1mol/L磷酸钾缓冲溶液中加入共底物得到的溶液,所述共底物为蔗糖、葡萄糖、甘油或乙醇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共底物溶液为在含有9g/L磷酸氢二钾、6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铜、0.2g/L氯化钴、0.1g/L钼酸钠、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肖为周茂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