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上水地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668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客车上水地面自控装置,是一种在客车水箱上满水后,自动关闭水阀的装置。这种客车上水地面自控装置由满水反馈控制电路、微功率电磁铁、控制水阀簧板和球形三通水阀组成。本装置可实现客车上满水自动控制。关闭水阀,不会造成溢水,且上水管内余水还能流回井内。从而达到节省水电、清洁站容、免除冬季刨冰和方便站内有关行车人员检修作业的目的。本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安全可靠、易于推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客车上水
多年来铁路客车上水都是靠人工操作上水关水,因此无法预知水是否上满,常常是水箱水管溢出水后才去关闭水井上水阀。这样不仅造成大量水电浪费,影响站容,尤其是冬季结冰,给检车、工务和上水等站内有关工作人员作业带来困难和危险,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劳力清除积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客车上水地面自控装置,保证客车水箱上满水后自动关闭水阀,而又不溢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铁路客车上水装置,由上水管、水阀、开关阀杆及控制件组成。控制件由电磁铁、球型三通阀、开阀杆、关阀弹簧及控制电路组成。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铁路客车上水装置示意图1为上水管、2为水井、3为电线联接片、4为水阀、5为水阀入水管、6为开关阀杆、7为开阀杆、8为控制电路、9为球型三通阀出水管、10为固定支架、11为杠杆、12为电磁铁、13为电源、14为关阀弹簧、15为满水导电板、16为客车水箱、17为球型三通阀,18为客车上水管口。铁路客车上水装置由上水管1、水阀4、开关阀杆6、电磁铁12、球型三通阀17、开阀杆7、关阀弹簧14及控制电路8组成。电线联接弹片3附在软管1上,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相联,电线联接片3上接有满水导电板15。控制电路另一端与电磁铁12相连。电磁铁12与杠杆11勾连成一体,杠杆11与开阀杆7固连,杠杆11与开阀杆7上绕有关阀弹簧14。上水时将上水软管1和电线联接弹片3插接在客车上水管口18内。打开开阀杆7再打开水井阀门4即可上水。上满水后水箱水位标点接通满水导电板15,打开门电路8启动控制电磁铁12,电磁铁12带动杠杆11,杠杆11带动开阀杆7,从而关阀球型三通阀17的进水口,同时自动切断电源13。这样就完成了上水,在关阀弹簧的作用下开阀杆又回归至以前的位置,同时软管1内的余水自动流入水井。最后关阀水井阀门4,拨掉软管1,即完成所有上水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客车上水地面控制装置,由上水管、水阀、开关阀杆及控制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件由电磁铁、球型三通阀、开阀杆、关阀弹簧及控制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有一电线联接片伸入水箱,电线联接片上接有满水导电板;控制电路与电磁铁相连,电磁铁与杠杆相连,杠杆与开阀杆相连,开阀杆可以关、启球型三通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车上水地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与开阀杆上绕有关阀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客车上水地面自控装置,是一种在客车水箱上满水后,自动关闭水阀的装置。这种客车上水地面自控装置由满水反馈控制电路、微功率电磁铁、控制水阀簧板和球形三通水阀组成。本装置可实现客车上满水自动控制。关闭水阀,不会造成溢水,且上水管内余水还能流回井内。从而达到节省水电、清洁站容、免除冬季刨冰和方便站内有关行车人员检修作业的目的。本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安全可靠、易于推广。文档编号B61D35/00GK2189573SQ94200408公开日1995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魏树新, 李森柱, 张象文, 张新盛, 冯玉祥 申请人:哈尔滨铁路局科学技术协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客车上水地面控制装置,由上水管、水阀、开关阀杆及控制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件由电磁铁、球型三通阀、开阀杆、关阀弹簧及控制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有一电线联接片伸入水箱,电线联接片上接有满水导电板;控制电路与电磁铁相连,电磁铁与杠杆相连,杠杆与开阀杆相连,开阀杆可以关、启球型三通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树新李森柱张象文张新盛冯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铁路局科学技术协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