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144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机构的预紧力无法方便调节的问题。该装置包括转动部件和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具有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和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其中第一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待移动轮子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固定部件连接;驱动部件与转动部件驱动连接,驱动部件用于带动转动部件绕着第二转动连接位置转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驱动部件带动转动部件转动,从而带动待移动轮子跟着转动,待移动轮子转动之后,其在链条长度方向的位置也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链条预紧力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以一些结构的桥检车为例,链条传动装置的链条长,自重大,施加的预紧力大。当链条长时间处于大的预紧力下,车辆行驶振动时,会加速链条疲劳破坏的速度。链条在满载工况下工作时,如果预紧力达不到要求,会出现滑齿的现象。具体而言,桥检车工作平台的伸缩臂驱动装置为链条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链条31、护罩32、从动轮33、38以及主动轮36。两个从动轮33、38分别通过从动轮转动副34、37与护罩32转动连接,主动轮36通过主动轮转动副35与护罩32转动连接。链条31与伸出臂连接,其他部分(如链轮、护罩32等)与固定臂连接,工作时通过马达控制主动轮(中间轮)36的旋转方向来实现伸出臂的伸出与缩回。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桥检车工作平台长,所应用的链条长。满载工作时,会出现某些桥检车的伸缩臂的内臂无法拉回,发生主动轮打滑的情况,此时不得不通过手动调节拉杆螺丝来调节到理想的预紧力,达到收回内臂的目的。但采用手工方式调节链条的预紧力,操作十分不便。由于链条的预紧力无法方便的调节,桥检车行驶中发生较大振幅波动时,施加了较大预紧力的链条会加速链条的疲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机构的预紧力无法方便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具有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和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其中第一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待移动轮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固定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件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位置转动。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转动部件为摇臂;所述摇臂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形板状结构的其中两个顶点处。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和缸筒两者其中之一与所述摇臂转动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和缸筒两者其中另一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伸出和回缩能带动所述摇臂转动。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油缸相连,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缸活塞杆的伸出、回缩。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阀为三位四通阀;所述三位四通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 ;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缸的有杆腔连通;其中,当所述三位四通阀处于第一工作位,所述油缸的无杆腔进油;当所述三位四通阀处于第二工作位,所述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油泵和溢流阀;所述油泵与所述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油泵与所述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的油路上。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油泵与所述控制阀的进油口之间的油路上还设置有节流阀。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油缸为带有弹簧预紧力的油缸。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转动部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驱动部件的数量为一套;所述驱动部件通过连杆机构与各所述转动部件连接。如上所述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转动部件的数量与所述驱动部件的数量--对应,且一套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一个所述转动部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驱动部件带动转动部件转动,从而带动待移动轮子跟着转动,待移动轮子转动之后,其在链条长度方向的位置也发生改变。驱动部件带动转动部件朝一个方向转动,能够增加待移动轮子所在的链条的预紧力;驱动部件带动转动部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减小待移动轮子所在的链条的预紧力,从而很方便地实现了对链条预紧力的调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应用在链条传动装置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中驱动部件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1、链条;2、护罩;3、转动副4、摇臂;5、转动副;6、从动轮;7、主动轮;8、主动轮转动副;9、从动轮;10、转动副;11、摇臂;12、转动副;13、转动副;14、活塞杆;15、缸筒;16、转动副;17、转动副;18、缸筒;19、活塞杆;20、转动副;21、溢流阀;22、控制阀;23、无杆腔;24、有杆腔;25、节流阀;26、油泵;31、链条;32、护罩;33、从动轮;34、从动轮转动副;35、主动轮转动副;36、主动轮;37、从动轮转动副;38、从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2?图3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用于对链条传动装置上的链条I施加预紧力,且能根据需要调节预紧力的大小。本实施例中,为清楚描述,以将上述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应用在图2所示的链条传动装置上为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部件和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具有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和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其中第一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待移动轮子(对应于从动轮6、9)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固定部件(对应于护罩2)连接。驱动部件与转动部件驱动连接,驱动部件用于带动转动部件绕着第二转动连接位置转动。转动部件的作用是带动待移动轮子改变其在链条I长度方向的位置,以使得链条I张紧或放松,也就对应于增加预紧力或减小预紧力。转动部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比如板状结构、杆状结构、框架结构等。 驱动部件用于驱动转动部件转动,其可以采用油缸、气缸、带电机的连杆机构等。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驱动部件带动转动部件转动,从而带动待移动轮子跟着转动,待移动轮子转动之后,其在链条I长度方向的位置也发生改变,以使得链条被张紧或放松,从而实现对链条预紧力的调节。需要说明的是,链条I需增加或减小预紧力时,链条I张紧的长度或放松的长度一般为几个毫米。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转动部件的数量与驱动部件的数量--对应,且一套驱动部件用于带动一个转动部件。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链条传动装置有两个从动轮6、9,对于每个从动轮都单独设置了摇臂和驱动部件。参见图2,转动部件具体为摇臂4、11,摇臂4对应驱动轮6,摇臂11对应驱动轮9。摇臂4、11均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其中,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对应于转动副5、10)和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对应于转动副3、12)分别位于三角形板状结构的其中两个顶点处。为便于设置驱动部件,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具有第一转动连接位置和第二转动连接位置,其中第一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待移动轮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位置用于与固定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件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位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光王海孟东阁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