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553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反射层以及胶框层;反射层设置在非透光区域以及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将固化UV光通过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反射至非透光区域上的反射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反射层的设置可以提高胶框的固化率,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的边缘的胶框固定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其中胶框一般由亚克力、环氧树脂以及光起始剂组成,通过加热或UV光照射胶框的方式使其固化,从而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粘结在一起。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该阵列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1,胶框12以及金属线13,如数据线或扫描线。其中部分胶框12位于金属线13的上方,这样使用UV光照射固化胶框12时,由于金属线13的阻挡,导致图1中的A部分的胶框12固化不良。未完全固化的胶框12处有可能出现液晶泄露的现象,同时未完全固化的胶框12可能会对液晶造成污染,从而导致相应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不良。故,有必要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的对所有胶框进行固化,且可避免未固化的胶框对液晶造成污染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胶框固化率较低且未固化的胶框易对液晶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基板衬底上;反射层,设置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的反射面;以及胶框层,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用于形成胶框。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胶框层还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反射层和所述非透光区域满足以下条件:其中α为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非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夹角,b为反射层的厚度,c为所述非透光区域的厚度,s为相邻的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距。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固化UV光垂直于所述基板衬底所在平面入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非透光区域为数据线、扫描线或黑色矩阵。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阵列基板上,所述反射面为金属反射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通过胶框连接;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基板衬底上;反射层,设置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的反射面;以及胶框层,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用于形成胶框。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反射层和所述非透光区域满足以下条件:其中α为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非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夹角,b为反射层的厚度,c为所述非透光区域的厚度,s为相邻的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距。相较于现有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反射层的设置提高了胶框的固化率,避免了未固化的胶框对液晶造成污染;解决了现有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胶框固化率较低且未固化的胶框易对液晶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照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包括基板衬底21、非透光区域22、反射层23以及胶框层24。非透光区域22设置在基板衬底21上;该非透光区域2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扫描线或黑色矩阵等不透光组件。反射层23设置在非透光区域22和基板衬底21之间,其包括多个反射面231,优选为金属反射面;该反射面231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非透光区域22之间的间隙,并将固化UV光反射至非透光区域22上。胶框层24设置在非透光区域22上以及相邻的两个非透光区域22之间,用于形成胶框。其中反射层23的反射面231设置在非透光区域22下。请参照图3,图3为图2的B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反射层23和非透光区域22满足以下条件:其中α为反射面231与非透光区域22所在平面的夹角,b为反射层23的厚度,c为非透光区域22的厚度,s为相邻的非透光区域22之间的间距。本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上的胶框进行固化时,固化UV光垂直于基板衬底21所在平面,从基板衬底21侧入射;当固化UV光入射到反射层23的反射面231上时,固化UV光在反射面231上发生了反射。本优选实施例的反射层23和非透光区域22满足公式(1)的条件,使得反射面231上反射的所有固化UV光均可通过非透光区域22之间的间隙,并反射至非透光区域22上,照射到位于非透光区域22上方的胶框层24,以使得A’区域的胶框层24上的胶框可以完全固化。这里非透光区域22的厚度c,相邻非透光区域22之间的间距s以及反射层23的厚度b可为固定量,反射面231与非透光区域22所在平面的夹角α可为变化量,阵列基板20的设计者可根据公式(1)、非透光区域22的厚度c、相邻非透光区域22之间的间距s以及反射层23的厚度b,确定反射面231与非透光区域22所在平面的夹角α,以达到最佳的胶框固化效果。这样本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不仅提高了固化UV光的使用率,而且避免了胶框的未完全固化的不良发生。当然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也可在彩膜基板上实施,该彩膜基板可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反射层以及胶框层,非透光区域设置在基板衬底上;该非透光区域可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线或黑色矩阵等不透光组件。反射层设置在非透光区域和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反射面;该反射面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将固化UV光反射至非透光区域上。胶框层设置在非透光区域上,用于形成胶框。其中反射层的反射面设置在非透光区域下以及相邻的两个非透光区域之间。其中除了胶框设置在彩膜基板上之外,其他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的具体制作原理相同。具体请参见上述阵列基板20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通过反射层的设置提高了胶框的固化率,避免了未固化的胶框对液晶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通过胶框连接。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反射层以及胶框层。非透光区域设置在基板衬底上;该非透光区域可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扫描线或黑色矩阵等。反射层设置在非透光区域和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反射面;该反射面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将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基板衬底上;反射层,设置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的反射面;以及胶框层,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用于形成胶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衬底;非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基板衬底上;以及胶框层,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用于形成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反射层,设置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基板衬底之间,其包括多个用于使固化UV光通过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并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的反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非透光区域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层还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非透光区域满足以下条件:其中α为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非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夹角,b为所述反射层的厚度,c为所述非透光区域的厚度,s为相邻的所述非透光区域之间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UV光垂直于所述基板衬底所在平面入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珍霞马小龙李泳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