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8631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3:57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主要有油水分离室、进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层环形板、圆柱内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连接;圆柱形油水分离室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下端盖中心设置排水口,其内部设置圆柱内筒;所述的圆柱内筒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圆柱内筒顶部与油水分离室相接并固定,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留有间隙;所述的多层环形板由亲水性材料制成,与圆柱内筒垂直嵌套,与油水分离室内壁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油水混合液进行二次脱水,具有结构新颖,油水分离效率高,且油水分离过程中不破坏油分子结构,油水分离过程自动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混合液的分离原理与装置,用于油水分离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油田采出的石油大多是含有水分的油水混合液体,在生产中也会出现油中含有水分的现象。这样的油液不能在生产中直接利用,废弃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所以对油水混合液进行分离使得能够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油水分离技术在人们的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工业生产上需要对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特别是有色冶炼、餐饮业、石油化工等行业;为了保护江河湖海不被污染,船舶在航行中舱底机器处所产生的油水混合液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到江河湖海里。而目前一般的油水分离效率低,分离不彻底,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加入化学剂,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经济的油水分离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利CN103446779A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该油水分离器具有两个分离器本体,其特征是:柱塞泵与第一分离器本体的油水混合液进口连通,第一分离器本体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设于第一分离器本体的出水口和第二电磁阀之间;出水管和第二分离器本体的油水混合液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支管,支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在出水管上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之间连接有水质监测仪;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分离器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水质检测仪、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与电控箱电连接。该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仅能处理含大量水分的油液,油水分离效率受两个分离体之间的电磁阀的动作限制,因而效果很难控制。专利CN102631798A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桶,主要包括分层桶和阀门,其特征是:分层桶的底部与连通管道相连通,连通管道与位于分层桶底部外面的阀门相连,阀门位于分层桶的底部外面。该装置结构虽简单,但该装置是靠重力沉降而实现油水分离效率的,因而处理时间长,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复杂、分离效果差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主要有油水分离室、进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层环形板、圆柱内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室是圆柱形,其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下端盖中心设置排水口,油水分离室内部设置圆柱内筒;所述的圆柱内筒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圆柱内筒顶部与油水分离室相接并固定,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留有间隙;所述的多层环形板由亲水性材料制成,环形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_5_,与圆柱内筒垂直嵌套,与油水分离室内壁留有间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油水分离室为圆柱形,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左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待处理的油水混合液在压力源作用下沿着进油管进入油水分离室;在剪切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油水混合液沿着油水分离室内壁呈螺旋式向下流动;在向下流动过程中进入设置在油水分离室内的多层环形板上,所述的多层环形板和圆柱内筒均由亲水性材料制成,环形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_5_,与多层环形板充分接触的油水混合液在亲水性材料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水在多层环形板上不断积聚,形成大水滴,脱水后的油液在圆柱内筒壁的作用下进行二次脱水进入圆柱内筒;在油水分离室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圆柱内筒中的充分脱水后的油液由出油口排出;油水分离室下端盖设置排水口,多层环形版与圆柱内筒外壁上积聚的大水滴在重力沉降作用下向下流动,汇集到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的间隙处,最后由排水口排出,从而实现油水分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设置在油水分离室切线方向的进油管道,使得油水混合液获得切向速度,在油水分离室内与多层环形板充分接触,提高环形板脱水效率,即依靠系统内部结构和能量来实现油水分离;利用圆柱内筒的亲水性材料,使经多层环形板脱水后的油液在圆柱内筒壁的亲水性材料作用下进行二次脱水,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脱水效率,实现油水分离;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油水分离效率高,且油水分离过程中不破坏油分子结构,油水分离过程自动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油口,2-进油管,3-排水口,4-油水分离室,5-多层环形板,6_圆柱内筒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由出油口 1、进油管2、排水口 3、油水分离室4、多层环形板5、圆柱内筒6组成,油水分离室4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的油水分离室4左上部布置进油管2,内部嵌有一圆柱内筒6 ;所述的圆柱内筒6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在圆柱内筒6外部垂直方向上均匀设有多层环形板5,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待处理的油水混合液在压力源作用下由进油管2沿切线方向进入油水分离室4,获得切向速度;进入分离室的油水混合液沿着油水分离室4内壁呈螺旋式流动,并作用在多层环形板5上,由亲水性材料制成的多层环形板5,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水滴积聚形成大水滴,脱水后的油液进入圆柱内筒6,圆柱内筒壁对油水混合液进行二次脱水,使得油水混合液充分脱水,最后由出油口 I排出;在多层环形板5和圆柱内筒6外壁上积聚的大水滴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汇集到圆柱内筒6底部与油水分离室4下端盖的间隙处,从排水口 3排出,实现油水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利用系统内部结构和能量实现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分离效率高,解决了目前一些油水分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分离效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工业油液的设备上,通过运用旁通回路的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不影响原系统的功能,就可实现油水分离后的油液重新输入系统继续运行,并且不会破坏油分子结构,从而提高了油液正常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主权项】1.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主要有油水分离室、进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层环形板、圆柱内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室是圆柱形,其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下端盖中心设置排水口,油水分离室内部设置圆柱内筒;所述的圆柱内筒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圆柱内筒顶部与油水分离室相接并固定,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留有间隙;所述的多层环形板由亲水性材料制成,环形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5_,与圆柱内筒垂直嵌套,与油水分离室内壁留有间隙。【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主要有油水分离室、进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层环形板、圆柱内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连接;圆柱形油水分离室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下端盖中心设置排水口,其内部设置圆柱内筒;所述的圆柱内筒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圆柱内筒顶部与油水分离室相接并固定,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留有间隙;所述的多层环形板由亲水性材料制成,与圆柱内筒垂直嵌套,与油水分离室内壁留有间隙。本技术使得油水混合液进行二次脱水,具有结构新颖,油水分离效率高,且油水分离过程中不破坏油分子结构,油水分离过程自动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IPC分类】B01D17-025, B01D17-02, B01D17-022【公开号】CN204337834【申请号】CN20142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主要有油水分离室、进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层环形板、圆柱内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设置在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与油水分离室相切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室是圆柱形,其上端盖中心设置出油口、下端盖中心设置排水口,油水分离室内部设置圆柱内筒;所述的圆柱内筒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圆柱内筒顶部与油水分离室相接并固定,圆柱内筒底部与油水分离室下端盖留有间隙;所述的多层环形板由亲水性材料制成,环形板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5mm,与圆柱内筒垂直嵌套,与油水分离室内壁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韩超刘阁朱华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