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铭清专利>正文

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819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是在车底盘对应车身重心集中分布之适当位置支架处,安装一反作用臂,中段设气油压缸呈可伸缩顶推状,其一端为掣动端,另端则为反作用端,其端部设有对应地面之磨擦界面;该掣动端呈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之支架上,而反作用端则可上下摆臂,利用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之气油压缸顶杆对应该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顶面枢接,气油压缸作动时,使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产生上下摆臂动作,其制动端下摆抵触地面时,则可藉一反作用力沿反作用臂传送,加上反作用臂上之气油压缸跟随顶推之加强反作用力,强制该支架吸收,达到可因应紧急刹车时提供一附加之辅助掣动力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之附加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大型车辆之紧急辅助刹车或掣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皆知,大型车辆如大货车、大巴士、联结车、货柜车等,于载运大重量之物品或乘客时,高速行驶的刹车距离会随着重量加速度的原理而加大,亦即在相同行驶速度与车辆机械条件相同之基础上,载重恰与刹车距离成正比,因此紧急刹车时,车辆本身的刹车系统所能提供的刹车力量普遍多呈现大载重时不足或不稳打滑、甩尾的现象,吾人常见之车祸事故中,上述之情形真是屡见不鲜;相反的,若于大载重车辆遇紧急刹车不及时,能适时提供一跟随该刹车系统之极限力量释放同时的辅助掣动力量,则将可有效缩短刹车距离,并可提升车身之平稳度,那么许多紧急之千钧一发间,其可能产生之伤害将得以降到最低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升大载重车辆紧急刹车时的安全性,解决大型车原厂配置之刹车系统刹车力量可能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该装置有一反作用臂,一端为掣动端,另端则为反作用端,掣动端由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之支架上,而反作用端端部设有对应地面之磨擦界面;另一气、油压装置之气油压缸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且该气油压缸之顶杆,恰好对应于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顶面枢接,使气油压缸作动时,可使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产生上下摆臂动作,当该反作用端向下摆动抵触地面时,则该掣动端之掣动界面恰便抵顶车底盘上之支架;该反作用臂之中段还设有第二气油压缸,使反作用臂之制动端呈伸缩顶推之构造型态。本技术的优点是,对大型车辆之紧急刹车,增加了辅肋制动装置,大大增加了刹车的安全性,解决了大型车刹车系统刹车力量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运用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反作用力及向力原理应用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 反作用臂(100) 掣动端(101) 反作用端(102) 气油压缸(103) 磨擦界面(2)车底盘 (20) 支架 (3) 地面(4) 气、油压装置 (40) 气油压缸(400) 顶杆 (5) 操控装置(6) 驾驶室X-----反作用力量P-----顶推力RP----相对磨擦阻力W-----重量S-----车行速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1、2所示,一反作用臂(10),该反作用臂(10)的一端为掣动端(100),另一端则为反作用端(101),中段则设有一强力伸缩之气油压缸(102),其中该掣动端(100)呈轴枢型态固定于车底盘(2)车身重心集中分布之适当位置支架(20)向前伸展,该支架(20)位置系靠近车底盘(2)各悬吊装置之相对位置,而该反作用端(101)则是呈可上下摆臂之型态设置,于其端部设有对应道路地面(3)之强力磨擦界面(103),此磨擦接口(103)之取材,需要用耐高温防止燃烧以及与道路地面(3)磨擦之耐磨性和磨擦系数较高者为佳。气、油压装置(4),供应各气油压缸所需之气油压动力源,除上述反作用臂(10)中段之气油压缸(102)外,主要还供应另一气油压缸(40),该气油压缸(40)轴枢固定于车底盘(2),且气油压缸(40)之顶杆(400)恰好对应上述该反作用臂(10)之反作用端(101)顶面枢接,使气油压缸(40)作动可作用该反作用臂(10)之反作用端(101)产生上下摆臂动作,当该反作用端(101)下摆而抵触地面(3)产生相对磨擦阻力时,则该反作用臂(10)可获得第一股反作用力为该支架所吸收,而跟随其后几乎在同时反作用臂(10)之气油压缸(102)作动顶推,加强该反作用臂(10)与地面(3)之相对顶推力量,使该反作用臂(10)获得第二股反作用力,强制为支架(20)所吸收。操控装置(5),设于驾驶室(6)内,用以操控上述该气油压装置(4),以因应紧急刹车时启动本创作之紧急掣动装置。上述本技术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其理想的运用位置是于车辆后段左右两侧悬吊装置重心集中之支架(20)上各安设一组,两侧对称之复数装置其机械条件一致,且受同一气油压装置(4)同步作动,其作用条件也一致;当然若有其必要,在联结车或货柜车的货物承载拖板底盘之前后各悬吊装置支架上可平均分布各设置一组,如此重力得平均分布被吸收,将可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减低后段重力加速度追顶车头,造成偏斜打滑的情况者。藉上述本创作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当大载重车辆于高速行进时,遇紧急刹车时,本能的驾驶会先使用车辆原配备之刹车系统,提供正常之刹车掣动力量,而当情况需要,几乎于同一时间即可操作该操控装置(5)启动本紧急辅助掣动装置,本技术运作时,制动过程如下启动该操作装置(5),运转中之气油压装置(4)压力传送使该气油压缸(40)作动,该气油压缸(40)顶杆(400)即向下顶压该反作用臂(10),该反作用臂(10)之反作用端(101)的强力磨擦接口(103)立即承受预定压力顶压于道路地面(3),于与该地面(3)产生强烈之相对磨擦阻力时,使该反作用臂(10)获得第一股顶抵地面(3)的反作用力,而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该反作用臂(10)中段之气油压缸(102)作动伸长增加一顶推力(P),加强该反作用臂(10)与地面(3)之相对顶推力量,使该反作用臂(10)获得第二股反作用力,两股反作用力汇集组传导而强制为该支架(20)所吸收,使车辆快速刹住;此中,存在一个重要理论与观念,亦即大型载重车辆之所以刹车距离难以缩短,主要是由于车身加上载运货物的重量太大所造成,而本创作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正是利用这股重量(W)以及反作用臂(10)顶抵地面之角度向力应用;该气油压缸(40)顶杆(400)压制反作用臂(10),使该车身重量(W)得以透过反作用臂(10)之反作用传导,而强制车身重心集中点(坚固支架20所在位置)所吸收,藉重力加速度的重量(W)与速度(S)产生借力使力的绝佳效果;换言之,藉由本装置之机构原理设计以及反作用臂(10)顶抵之反作用向力(相对磨擦阻力RP)运用,结合重量、速度与角度向力原理的灵活应用,本装置于紧急刹车时扮演掣动力量传导放大之重要角色,将上述之二股重要的反作用力量(X)汇集并强制车底盘最坚固且为重心集中点的支架(20)所吸收,产生快速掣动的效果,成功而有效的克服前揭习用技术,由于欠缺完善之运用与设计构思所存在之诸多缺失,达成说明书预期之目的合于实用性者。综上所述,本技术车辆用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其具可有效缩短刹车距离,提升行车安全性之实用性功效,可增进产业之利用价值,实为一难得而优异之创作,已符合新型专利之申请要件,谨请钧局详予公平合理之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反作用臂,一端为掣动端,另端则为反作用端,掣动端由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之支架上,而反作用端端部设有对应地面之磨擦界面;另一气、油压装置之气油压缸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且该气油压缸之顶杆,恰好对应于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顶面枢接,使气油压缸作动时,可使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产生上下摆臂动作,当该反作用端向下摆动抵触地面时,则该掣动端之掣动界面恰便抵顶车底盘上之支架。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作用臂之中段还设有第二气油压缸,使反作用臂之制动端呈伸缩顶推之构造型态。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是在车底盘对应车身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之紧急辅助掣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反作用臂,一端为掣动端,另端则为反作用端,掣动端由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之支架上,而反作用端端部设有对应地面之磨擦界面;另一气、油压装置之气油压缸轴枢固定于车底盘,且该气油压缸之顶杆,恰好对应于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顶面枢接,使气油压缸作动时,可使反作用臂之反作用端产生上下摆臂动作,当该反作用端向下摆动抵触地面时,则该掣动端之掣动界面恰便抵顶车底盘上之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铭清
申请(专利权)人:黄铭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