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7192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以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并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其中: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的外侧,彩色树脂和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触控电极的外侧。由于彩色树脂和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触控电极的外侧,这样可以使触控电极的条纹图案在屏幕上减弱或者消除,因此,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此外,由于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的外侧,触控的灵敏性不受衬底基板厚度的影响,因此,该方案还能够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屏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用户对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和触控灵敏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触控显示屏,可以从屏幕上较明显的看到触控电极的条纹图案,显示效果欠佳,一些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效果也不够理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以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并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其中: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外侧,所述彩色树脂和所述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应用于触控显示屏时,由于彩色树脂和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触控电极的外侧,这样可以使触控电极的条纹图案在屏幕上减弱或者消除,因此,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此外,由于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的外侧,触控的灵敏性不受衬底基板厚度的影响,因此,该方案还能够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在彩膜基板的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彩色树脂的外侧。在彩膜基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外侧,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彩色树脂的外侧,所述黑矩阵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该方案可使触控电极的条纹图案在屏幕上消除,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在彩膜基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内侧,所述黑矩阵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该方案同样可使触控电极的条纹图案在屏幕上消除,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在彩膜基板的又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黑矩阵包括第一遮挡层和第二遮挡层,其中:所述第一遮挡层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二遮挡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内侧;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第二遮挡层的内侧,且所述彩色树脂的分界区域被第二遮挡层遮挡。具体的,彩膜基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内侧的隔垫物,以及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外侧的保护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彩膜基板。该触控显示屏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并且触控灵敏性较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外侧的触控电极;形成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外侧的彩色树脂和/或黑矩阵。将采用该方法制作的彩膜基板应用于触控显示屏中,能够有效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并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可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内侧的隔垫物;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外侧的触控电极;形成位于触控电极外侧的彩色树脂;形成位于彩色树脂外侧的黑矩阵;形成覆盖于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外侧的保护层;其中,所述彩色树脂和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可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内侧的隔垫物;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外侧的彩色树脂;形成位于彩色树脂外侧的触控电极;形成覆盖于触控电极外侧的黑矩阵;形成覆盖于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外侧的保护层。可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内侧的彩色树脂;形成位于彩色树脂内侧的隔垫物;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外侧的触控电极;形成覆盖于触控电极外侧的黑矩阵;形成覆盖于衬底基板和黑矩阵外侧的保护层。可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内侧的第二遮挡层;形成位于第二遮挡层内侧的彩色树脂,所述彩色树脂的分界区域被第二遮挡层遮挡;形成位于彩色树脂内侧的隔垫物;形成位于衬底基板外侧的触控电极;形成覆盖于触控电极外侧的第一遮挡层;形成覆盖于衬底基板和第一遮挡层外侧的保护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部分:1-衬底基板;2-触控电极;3-彩色树脂;4-黑矩阵;41-第一遮挡层;42-第二遮挡层;5-隔垫物;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并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其中:触控电极位于衬底基板的外侧,彩色树脂和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触控电极的外侧。彩膜基板除上述结构之外,通常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内侧的隔垫物,以及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外侧的保护层。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可以理解为背离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内侧”则可以理解为靠近液晶层的一侧。所述“覆盖于触控电极的外侧”可以理解为位于触控电极的外侧并将其遮挡。衬底基板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玻璃衬底基板、树脂衬底基板等等。触控电极可以包括驱动电极和/或探测电极,其作为实现触控功能的主要结构,通常采用透明导电材质,例如氧化铟锡ITO等等。彩色树脂通常包括R(Red,红色)树脂、G(Green,绿色)树脂和B(Blue,蓝色)树脂,主要作用是利用滤光的方式产生红绿蓝三原色,再将红绿蓝三原色以不同的强弱比例混合,从而呈现出各种色彩,使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可以显示出全彩。值得一提的是,在液晶显示领域中,彩色树脂并不限于RGB(RedGreenBlue,红绿蓝)三色,还可以为RGBW(RedGreenBlueWhite,红绿蓝白)、RGBY(RedGreenBlueYellow,红绿蓝黄)和CMYK(CyanMagentaYellowBlack,青品红黄黑)等多种颜色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中:隔垫物5位于衬底基板1的内侧;触控电极2位于衬底基板1的外侧;彩色树脂3位于触控电极2的外侧;黑矩阵4位于彩色树脂3的外侧;保护层6覆盖于彩色树脂3和黑矩阵4的外侧;其中,触控电极2一部分被彩色树脂3覆盖,一部分被彩色树脂3和黑矩阵4共同覆盖。彩色树脂3和黑矩阵4具有挡光作用,可以使触控电极2的条纹图案在屏幕上减弱或减少,从而使视觉效果不明显,因此,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中:隔垫物5位于衬底基板1的内侧;触控电极2位于衬底基板1的外侧;彩色树脂3位于触控电极2的外侧;黑矩阵4位于彩色树脂3的外侧;保护层6覆盖于彩色树脂3和黑矩阵4的外侧;其中,触控电极2全部被彩色树脂3覆盖。彩色树脂3的挡光效果虽然不及黑矩阵4,但仍然可以对触控电极2的条纹图案进行遮挡,使其在屏幕上的视觉效果减弱,因此,该方案也能够有效改善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品质。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屏及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外侧,所述彩色树脂和所述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外侧,所述彩色树脂和所述黑矩阵中的至少一者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其中: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彩色树脂的外侧;或者所述彩色树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外侧,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彩色树脂的外侧,所述黑矩阵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内侧的隔垫物,以及位于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彩色树脂和黑矩阵所组成结构外侧的保护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胡伟田华莫再隆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