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与悬浮电极,其中悬浮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同层形成,该悬浮电极位于阵列基板上两相邻的子像素之间,与彩膜基板上各个色阻之间的黑矩阵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制作步骤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而且,该发明专利技术适当增大了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降低了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值,有效改善了触控电极块的边缘可见问题,提升了该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装置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牛活中。目前,触控显示装置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表面覆盖式以及内嵌式,其中,内嵌(Incell)式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使其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目前,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是利用互电容或自电容的原理实现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其中,利用自电容的原理,可以在触控显示装置中设置多个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自电容电极,当人体未触碰屏幕时,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当人体触碰屏幕时,对应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驱动单元中的触控用集成电路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检测各自电容电极的电容值变化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由于人体电容可以作用于全部自电容,相对于人体电容仅能作用于自电容中的投射电容,由人体碰触屏幕所引起的触控变化量会大于利用互电容原理制作出的触摸屏,因此,相对于互电容的触摸屏能有效提高触控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触控感应的准确性。在由液晶显示面板组成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制备好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位贴合,在此贴合过程中会产生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对位偏差,导致彩膜基板上的各个色阻与阵列基板上的各个像素的透光区之间差生偏差,此时,当光线穿透液晶层后,在不同色阻的相邻区域,会发生混色现象,即发生色偏。随着人们对显示图像分辨率的追求越来越高,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和彩膜基板上的绿色色阻、红色色阻和蓝色色阻被设计的越来越小,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导致的色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降低了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触控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色阻与黑矩阵,所述多个色阻分别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黑矩阵对应于所述子像素之间的遮光区;特别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悬浮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形成,且所述悬浮电极位于除触控信号线所在位置之外的所述遮光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子像素呈矩阵排列,悬浮电极与触控信号线延列方向延伸,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列方向上的所述悬浮电极在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断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所述遮光区包括:位于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区,位于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之间的第二遮光区,以及位于第三子像素与第一子像素之间的第三遮光区;在第一遮光区与第二遮光区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所述悬浮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色阻包括红色阻、蓝色阻、绿色阻,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上述黑矩阵包括:位于红色阻与蓝色阻之间的第一黑矩阵,位于蓝色阻与绿色阻之间的第二黑矩阵,及位于绿色阻与红色阻之间的第三黑矩阵,分别对应于第一遮光区、第二遮光区与第三遮光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悬浮电极包括位于第一遮光区的第一悬浮电极与位于第二遮光区的第二悬浮电极;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3μm;上述第二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3μm与5μ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上述第二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二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上述第一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4μm;上述第二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3.5μm与5.5μ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黑矩阵与上述第一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黑矩阵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6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遮光区,该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5.5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公共电极层、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位于第一基板上;其中,触控电极块与公共电极层同层形成,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金属层,该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一绝缘层之间;悬浮电极与第三金属层同层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块通过位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负性液晶分子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用于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与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的悬浮电极,位于两相邻的子像素之间,与彩膜基板上各个色阻之间的黑矩阵的位置相对应,可以在不增加制作步骤的情况下改善该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色偏问题;而且,该专利技术适当增大了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进一步改善该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色偏问题的同时,降低了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值,有效改善了触控电极块的边缘可见问题,提升了该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块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悬浮电极所在位置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技术效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悬浮电极所在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位于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之间的负性液晶分子层;该阵列基板包括悬浮电极与触控信号线,该悬浮电极与该触控信号线同层形成,且该悬浮电极位于除触控信号线所在位置之外的遮光区,对应于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可以改善色偏问题。进一步的,该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以及,位于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区,位于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之间的第二遮光区,位于第三子像素与第一子像素之间的第三遮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触控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色阻与黑矩阵,所述多个色阻分别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黑矩阵对应于所述子像素之间的遮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悬浮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形成,且所述悬浮电极位于除触控信号线所在位置之外的所述遮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触控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色阻与黑矩阵,所述多个色阻分别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黑矩阵对应于所述子像素之间的遮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悬浮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形成,且所述悬浮电极位于除触控信号线所在位置之外的所述遮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呈矩阵排列,所述悬浮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延列方向延伸,所述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触控信号线在行方向上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列方向上的所述悬浮电极在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所述遮光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区,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的第二遮光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的第三遮光区;在所述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所述悬浮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包括红色阻、蓝色阻、绿色阻,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所述黑矩阵包括:位于红色阻与蓝色阻之间的第一黑矩阵,位于蓝色阻与绿色阻之间的第二黑矩阵,及位于绿色阻与红色阻之间的第三黑矩阵,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遮光区、第二遮光区与第三遮光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第一悬浮电极与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第二悬浮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3μm;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在3μm与5μm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扬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