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296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包括设置于中间体上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进油通道的端部,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第二进油通道与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没有死角,铁屑直接从第二进油通道通过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排出,即能实现清理铁屑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工作时,涡轮转子高速旋转,浮动轴承内、外径处时刻要有高压润滑油进行润滑,否则增压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磨损失效。所以浮动轴承与涡轮转子及中间壳的配合间隙很小,与中间壳的间隙为0.11_,与涡轮转子的间隙0.06_,利于形成润滑油的高压、大流速,以达到润滑、吸收热量的目的。润滑油结束润滑、吸热作用后,利用自身重力,同时借助密封环的密封作用、涡轮转子侧壁的阻挡,通过泄油槽流回发动机油箱,以达到润滑油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图1所示,为传统油道的结构,这样钻孔产生的铁肩,存在主油道底部,清洗机很难清理干净,这样会对增压器质量造成致命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第二进油通道与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没有死角,铁肩直接从第二进油通道通过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排出,即能实现清理铁肩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上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端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进油通道水平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呈八字型排列布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第二进油通道与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没有死角,铁肩直接从第二进油通道通过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排出,即能实现清理铁肩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间体;2、第一进油通道;3、第二进油通道;4、第三分支进油通道;5、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包括设置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I上的第一进油通道2、第二进油通道3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第一进油通道2与第二进油通道3相连通,且第一进油通道2与第二进油通道3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进油通道3的中部,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均与第二进油通道3相连通,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与第二进油通道3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进油通道3的中部,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与第二进油通道3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进油通道3的端部,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油通道2竖直设置,第二进油通道3水平设置。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均与第二进油通道3之间设有夹角,第三分支进油通道4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之间呈八字型排列布置。本技术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第二进油通道3与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之间没有死角,铁肩直接从第二进油通道3通过第四分支进油通道5排出,即能实现清理铁肩的目的。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上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端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进油通道水平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呈八字型排列布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包括设置于中间体上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进油通道的端部,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第二进油通道与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之间没有死角,铁屑直接从第二进油通道通过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排出,即能实现清理铁屑的目的。【IPC分类】F02B39-14【公开号】CN204327273【申请号】CN201420770507【专利技术人】冯效涛, 李长青 【申请人】山东合力增压器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油口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上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和第四分支进油通道均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中部,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端部,所述第三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分支进油通道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浮动轴承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效涛李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合力增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