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力果专利>正文

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99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是利用发动机排气带走的部分热量,使水加热汽化成高压蒸气来获得制动力的力源装置。该装置包括锅炉腔(D),带有供水定压阀的水箱(3)和蒸汽充气装置,它具有不消耗发动机动力,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是机车车辆制动力源装置的技术改进。现有的内燃机车辆(特别是中吨位以上的载重汽车,如EQ140及大型客车)多采用动力制动,即多利用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表现为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作为制动的全部或大部分力源,以减小踏板力。但这种装置都要消耗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即消耗一部分能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消耗发动机动力,利用发动机排气带走的部分热量,使水加热汽化成高压蒸汽来获得制动力的力源装置。附图为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排气总管,2为金属套管,3为水箱,4为放水阀杆,5、7、17、18、19、20为密封圈,6、21为弹簧,8、31、27为活塞,9为活塞缸体,10、36为密封垫,11为水箱盖,12为导气管,13为连接管,14为充气缸体盖,15、16、30、32为气道,24为充气缸体,22、33为螺钉,23为垫板,25为进气阀,26为排气阀,28为放水孔,29为放水螺钉,34为除垢窗,35为盖板。本技术的要点之一,是在靠近排气支管的排气总管〔1〕的外面加装一个套管〔2〕,套管〔2〕的两端与排气总管〔1〕封接。套管〔2〕与排气总管〔1〕之间构成〔D〕腔,称之为锅炉腔。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在靠近排气支管的排气总管〔1〕上设置一锅炉腔〔D〕、在锅炉腔〔D〕上部设置具有供水定压阀的水箱〔3〕,在水箱〔3〕的一侧设置的蒸汽充气装置构成,锅炉腔〔D〕通过放水孔〔28〕与水箱〔3〕相通,通过导气管〔12〕与水箱〔3〕的水面上部空间相通,通过气道〔16〕与蒸汽充气装置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在靠近排气支管的排气总管[1]上设置一锅炉腔[D]、在锅炉腔[D]上部设置具有供水定压阀的水箱[3],在水箱[3]的一侧设置的蒸汽充气装置构成,锅炉腔[D]通过放水孔[28]与水箱[3]相通,通过导气管[12]与水箱[3]的水面上部空间相通,通过气道[16]与蒸汽充气装置相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D〕腔是由在靠近排气支管的排气总管〔1〕的外面加装一个套管〔2〕,且套管〔2〕的两端与排气总管〔1〕封接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水定压阀,包括活塞缸体〔9〕,放水阀杆〔4〕,活塞〔8〕、弹簧〔6〕,活塞〔8〕设置在活塞缸体〔9〕内,放水阀杆〔4〕的上端与活塞〔8〕的下端相连接,活塞〔8〕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密封圈〔7〕与活塞缸体〔9〕密封接触,活塞缸体〔9〕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密封圈〔5〕与放水阀杆〔4〕密封接触,弹簧〔6〕上端与活塞〔8〕下端相接触,下端与活塞缸体〔9〕下端内壁相接触。4.按照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机动车辆制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蒸汽充汽装置包括充气缸体盖〔14〕,充气缸体〔24〕、活塞〔27〕、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力果
申请(专利权)人:石力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