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学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63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在车底盘下设制一转动轴,其轴的中部固定有连动杆,轴的两端铰接大传动杆,大传动杆与制动盒铰接,在制动盒内设有平带板,在制动盒中部里侧壁铰接有辅助制动盒运动的小传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汽车需要急刹车时,在原制动器制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制动动作,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且易于安装在任何车型的车体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目前,各种汽车的刹车装置均是通过刹车踏板将动作传递到汽动或液动装置,而后带动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摩擦而达到刹车效果。此种刹车方法尽管可以使汽车从运动到停止,但停止的速度和距离对于紧急状态下的刹车要求来讲还不够完善,因为汽车运动时不仅有其机械运动速度,它还存在一种惯性运动,当汽车车轮得到刹车信号开始减速到停止时,车体本身还有一个向前运动的惯力作用,则车轮靠惯性力仍可向前移动,而车祸或不幸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这段移动距离造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汽车惯性力使地面经刹车制动装置对车体产生反向拉力,从而达到刹车目的汽车刹车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包括连动杆、转动轴、大传动杆、小传动杆和制动盒。中空的转动轴套在与车底盘相固定的固定杆上。连动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轴的中部,转动轴两端分别铰接大传动杆的一端,大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制动盒相铰接,小传动杆一端与制动盒里侧壁相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车底盘上的固定杆相铰接。在制动盒内设有框架,在框架上可固定若干个套装簧片和弹簧组的支撑杆,钢丝的一端固定在簧片上,另一端穿过另一簧片和框架与平带板连接。另外,一端固定在制动盒内簧片上的钢丝的另一端还可穿过框架固定在轴杆上的卷轴轴心上,而轴杆的两端固定于制动盒侧壁上的轴承内,卷筒套装于轴杆的中部,且将平带板的一端固定于卷筒轴上。也可将钢丝一端固定在制动盒的框架上,另一端与平带板连接。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附图一、汽车刹车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二、制动盒结构图;附图三、制动盒结构图;附图四、制动盒结构图。图中1、弹簧2和2’、簧片3和3’、钢丝4和4’、框架5、制动盒6、铰接孔7、平带板8、小传动杆9、大传动杆10、转动轴11、连动杆12、踏板连杆13、支架14、踏板15、车轮16、支撑杆17、车底盘18连接杆19固定杆20、固定杆21、卷轴22、卷筒23、轴承24、轴杆25、支板26、压簧27、双环卡28、支点如图示在原制动踏板的旁边设制一个与原踏板的高度位置相同且相邻的踏板(14),踏板(14)连接的踏板连杆(12)和支板(25)是用轴连接在一起,连接点下还设制了一压簧(26),在支板(25)靠近连接轴的1/3处安装一支架(13),支板(25)另一端的1/3部分贴置于连动杆(11)的下面。将中空的转动轴(10)套在固定杆(20)上,连动杆(11)套装并固定于转动轴(10)的中部,将两个大传动杆(9)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转动轴(10)的两端,然后将固定杆(20)和固定在车底盘下的固定杆(19)的两端分别用双环卡(21)卡住。大传动杆(9)的另一端与制动盒(5)铰接,两个小传动杆(8)的一端与制动盒(5)中部的里侧相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固定于车底盘下的固定杆(18)的两端部相铰接。当汽车正常行进时,踏板(14)与原刹车踏板并行,如遇紧急情况时,驾驶员将脚同时踩在原踏板和踏板(14)上,这样汽车在受到原刹车的制动力同时,还接受辅助制动作用,踏板(14)向下压,使踏板连杆(12)和支板(25)交接处下的压簧(26)压缩,并支板(25)因一端受到向下压力而使另一端向上运动并将连动杆(11)抬起,由于连动杆(11)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其固定于转动轴(10)上的一端随之转动并带动转动轴(10)顺时针转动,同时使大传动杆(9)和制动盒(5)产生联动,而小传动杆(8)则相应辅助制动盒(5)的向下移动,制动盒(5)所带的平带板(7)送入车轮下,车轮在受到原制动力作用开始刹车同时,它还受汽车行进时产生的惯性力继续向前转动并压在平带板(7)上,此时制动盒(5)内的框架(4)和(4’)上固定的支撑杆(16)上套装的簧片(2)(2’)和弹簧(1)因受到一端连接平带板(7)另一端连接簧片(2)的钢丝(3)的拉力而移动或压缩。此时汽车体不仅受到原制动作用,还因车轮下的平带板(7),使汽车体与地面经平带板(7)的连接,产生一种汽车惯性力经平带板(7)转变为地面对汽车体的约束力(反向拉力),当约束力等于汽车体的惯性力时,汽车停止行进。这样则可以缩短刹车距离。在恢复正常后,继续行进前,驾驶员一是将脚抬离踏板(14)使压簧(26)复原,二是先将汽车向后倒车,将车轮下平带板(7)放松回原位,且连动杆(11)、转动轴(10)、大传动杆(9)、小传动杆(8)均回原位,方可向前行驶。采用上述方案,使驾驶员在遇到急刹车时,在原有制动的基础上,再增加辅助制动力,汽车可在双重制动作用下缩短刹车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它包括连动杆(11)、转动轴(10)、大传动杆(9)、小传动杆(8)和制动盒(5),其特征是在中空的转动轴(10)的中部固定连动杆(11),转动轴(10)的两端分别铰接大传动杆(9)的一端,大传动杆(9)的另一端与制动盒(5)铰接,小传动杆(8)的一端铰接在制动盒(5)的里侧壁上,另一端与固定杆(18)相铰接;其制动盒(5)内框架(4)和(4’)上固定有若干个套装簧片(2’)(2)和弹簧(1)的支撑杆(16),钢丝(3)的一端固定在簧片(2)上,另一端穿过簧片(2’)和框架(4’)与平带板(7)连接。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端固定在制动盒(5)内簧片(2)上的钢丝(3)和(3’)的另一端穿过框架(4’)分别固定在轴杆(24)上的卷轴(21)和(21’)上,轴杆(24)的两端固定于轴承(23)内,卷筒(22)套装于轴杆(24)的中部,且将平带板(7)的一端固定于卷筒(2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3)和(3’)一端可固定在制动盒(5)的框架(4)上,另一端与平带板(7)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在车底盘下设制一转动轴,其轴的中部固定有连动杆,轴的两端铰接大传动杆,大传动杆与制动盒铰接,在制动盒内设有平带板,在制动盒中部里侧壁铰接有辅助制动盒运动的小传动杆。本专利技术是在汽车需要急刹车时,在原制动器制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制动动作,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且易于安装在任何车型的车体上。文档编号B60T1/00GK1107790SQ94118848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邓学谦 申请人:邓学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刹车制动装置,它包括连动杆(11)、转动轴(10)、大传动杆(9)、小传动杆(8)和制动盒(5),其特征是在中空的转动轴(10)的中部固定连动杆(11),转动轴(10)的两端分别铰接大传动杆(9)的一端,大传动杆(9)的另一端与制动盒(5)铰接,小传动杆(8)的一端铰接在制动盒(5)的里侧壁上,另一端与固定杆(18)相铰接;其制动盒(5)内框架(4)和(4′)上固定有若干个套装簧片(2′)(2)和弹簧(1)的支撑杆(16),钢丝(3)的一端固定在簧片(2)上,另一端穿过簧片(2′)和框架(4′)与平带板(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邓学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