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72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及制造该制动装置的方法。制动装置包括由盖(12)和圆筒(10)形成的增压器(1)。一中心孔(8)形成在该圆筒上。包括一本体(14)的主气缸(5)部分地通过中心孔进入到增压器中。主气缸通过空心轴(9)的塑性变形固定到增压器的圆筒上,该空心轴接近中心孔并朝外壳的外部延伸,它穿透形成在主气缸本体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孔。该圆筒还可以包括围绕中心孔的平面,凸缘(6)朝着主气缸本体的外部径向延伸并或多或少地平地支承在该圆筒平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气压制动器增压器。其目的在于提供将主气缸安装在增压器外壳上的装置以及生产这种装置的方法。尤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主气缸固定在外壳上的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将主气缸和外壳有效地固定到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大面积区域分布被施加在主气缸连接到外壳的区域的应力。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减少用来制造这种装置的部件的数量,以及减少用于制造该增压器的时间,并减少气动增压器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制造该增压器的方法。用于机动车的气动制动增压器通常包括具有由金属片制成壁的外壳。该外壳包括可变容量的前腔,其通过隔板与后腔分离,该后腔同样具有可变容量。该隔板由密封并且柔韧的隔膜和刚性的裙板制成。通过穿透喷口该主气缸部分地穿透外壳的前腔。位于主气缸侧的前腔气动地连接到真空源。后腔以由阀门控制的方式气动地连接到驱动流体源,该后腔位于前腔相对侧和制动踏板侧。静止,也就是说当驾驶员不压下制动踏板时,前腔和后腔将相互连接,后腔与大气压力隔离。在制动时,前腔首先与后腔隔离,然后空气进入后腔。这种空气的进气有效驱动隔板向前。刚性裙板于是驱动增压器的气动活塞,该增压器自身借助一推动杆驱动主气缸的主活塞。于是可以有超过4000牛顿的拔出力施加到主气缸上。对于主气缸来说,被紧固到增压器的外壳上是绝对必需的,从而阻止主气缸相对于外壳的任何移动。外壳具有大致圆筒形,分别通过盖子和后壁将它两端封闭。外壳的后壁不是平坦的,它是有拱顶的。最初,增压器外壳被做成具有大体平坦圆环形的后壁,然后发现如果该外壳后壁的平坦内表面具有大体菱形形状的话,则外壳圆筒的金属片就能更好地经受住由于在制动期间的压力而造成的变形。其后,开始使用被制成具有菱形平面的圆筒。一倾斜面从该平面的边缘向外壳的圆筒状的边缘延伸。通常,主气缸借助于主气缸的凸缘固定到外壳上,该凸缘相对于主气缸本体成直角延伸,并相对于外壳圆筒的外表面被挤压。通过使用一套固定螺钉将凸缘和外壳圆筒相连接。至少一个螺钉,通常是两个,穿过该圆筒和主气缸凸缘,螺钉头安装在外壳内,螺钉通过螺母固定在适当位置。通常,螺钉加强件加强固定区域。该加强件插入到螺钉头和外壳圆筒的平面之间。该加强件具有一螺钉孔。该加强件有利地具有和外壳圆筒的平面接触的平面,以及与该圆筒的倾斜面接触的倾斜面。因此加强件的倾斜面优选具有等于壁的倾斜面斜度的斜度。因此,提供加强件和该圆筒的内表面之间相应的平坦的和倾斜的接触。如果加强件的放置是自动的,那么该放置机器需要被装配得非常精确。同样,如果放置通过手来实现,那么操作者就需要特别专心。这是因为加强件必须被放置在允许其进行精确加强在工作条件下受到最重压的金属片圆筒区域的位置。加强件相对于该圆筒的内表面的最轻微的偏移意味着加强件的倾斜度不再与该圆筒的倾斜度相一致,遭受拔出力的区域因此没有被正确地加强。外壳圆筒的金属片将在制动的情况下进行过度的工作,并将被变薄,该变薄导致在固定区域位置的金属片的易变形,并导致主气缸的分离。一旦加强件被正确地设置,螺钉就被引导进入螺钉孔,螺钉使用螺母固定。该固定步骤同样需要更加注意,以为了避免加强件的任何转动,该转动能导致所述加强件的不正确定位。用于将主气缸固定到增压器的当前的系统因此需要非常精确,并需要反复检查。这将导致时间显著的浪费。浪费的时间将影响增压器的制造成本。此外,在这样的装置中,通常使用两个固定螺钉。所述螺钉设置在菱形平坦的内表面的最远端。在主气缸和外壳之间的接触点仅仅位于该固定螺钉头和围绕着加强件的周边的部位。施加在主气缸上的压力因此被集中在这些固定区域。圆筒的金属片必须相当厚,并且该厚度增加了加强件的厚度,以为了能够补偿压力的不良分布。最后,需要用于固定的部件(螺钉,加强件,螺母)的数量部分地说明了制造增压器高花费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产生一个支承面来寻求解决这些部件数量过多和不良压力分布的问题,该支承面用于主气缸和增压器外壳之间的接触,并具有远大于先有技术的面积,同时减少了用于该装置的部件的数量。当将主气缸固定到外壳时所需的检查步骤也被减少。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扩展用于主气缸和增压器外壳的圆筒之间接触的支承面区域,以便实际上使得外壳圆筒的所有平坦内表面都受到压力。因此该压力被更好地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增压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加强件。为了达到该目的,主气缸被从增压器内部安装,主气缸凸缘位于增压器外壳内。它和外壳圆筒的平坦的内表面相接触。因此,主气缸具有用于通过其整个凸缘区域和增压器外壳接触的支承面。所述凸缘充当圆筒平面的加强件的角色。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主题是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由限定了一封闭气压外壳(pneumatic envelope)的盖子和圆筒(cylinder)构成的具有纵轴(X)的增压器,-形成在增压器的圆筒上的中心孔,-包括主气缸本体的主气缸(master oylinder),其用于通过中心孔而部分地进入到气压外壳,从而使得主气缸的轴与增压器的轴同心,其特征在于主气缸通过空心轴的塑性变形固定到增压器的圆筒上,该空心轴与中心孔邻接且朝着该外壳的外部延伸并穿透在主气缸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至少一个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主气缸在与主气缸的轴垂直的平面内包括一朝着主气缸本体外部径向延伸的凸缘。增压器的圆筒包括一围绕中心孔的平表面。凸缘具有或多或少地平地支靠于该圆筒平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机动车制动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在增压器圆筒上形成中心孔,该中心孔邻接于一空心轴;-将主气缸借助于增压器的开口端引入到增压器中;-使主气缸的本体通过圆筒的中心孔从增压器的圆筒露出;-使空心轴变形以使至少一凹口进入加工在主气缸本体上的孔中,从而压接(crimping)主气缸; -利用一盖子将增压器的开口端封闭。通过阅读下面描述并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将被更好理解。这些仅仅以本专利技术的不起限定作用的指示被给出。图中示出了附图说明-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的总体截面图;-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详细实施例的圆筒壁的外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详细实施例的圆筒和主气缸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给出的图充分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规定的主气缸如何从增压器的内部进行安装。增压器1在其端部通过盖子12和圆筒10被封闭。该圆筒10包括一平表面7和一倾斜面13(图2),倾斜面13从平表面7的边缘延伸到圆筒10的圆筒边缘。增压器1配备有气动连接到后腔3的前腔2。用来表示增压器内部的术语通常是气压外壳。前腔2收容有主气缸5的穿透喷口4,该喷口可以理解为主气缸5的本体14的收容在增压器1内部的一部分。主气缸5配备有主气缸凸缘6,凸缘6在穿透喷口4的位置设置在主气缸5的本体14上。形成在圆筒10的表面7上的是允许主气缸5的穿透喷口4穿过的孔8(图2),所述孔8设有空心轴9。该空心轴9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形成圆筒的材料的塑性而得到。从圆筒10的金属片剪切出形成孔8的具有比主气缸5的本体14小的直径的环形物。然后在该孔的位置利用一加压工具对金属片加压,该加压工具的直径大约与主气缸5的本体14的直径相等。该加压工具将扩大孔8的直径,从而制造环绕该孔8的空心轴9。空心轴9指向增压器1的外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装置,包括:一具有纵轴(X)的增压器(1),其由限定一封闭的气压外壳的一盖子(12)和一圆筒(10)构成;一中心孔(8),其形成在所述增压器的圆筒上;一主气缸(5),其包括主气缸本体(14),该主气缸本体用于 通过所述中心孔而部分地进入到所述气压外壳,从而使得所述主气缸的轴与所述增压器的轴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缸通过一空心轴(9)的塑性变形固定到所述增压器的圆筒上,该空心轴邻接所述中心孔且朝着所述外壳的外部延伸并穿透在主气缸本体外表面 上形成的至少一个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勒博G桑松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