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2069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体加工方法,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阀体上设有阀芯孔和安装孔,阀芯孔上设有与其相贯的工艺孔,其特征在于:在卧加工序中,对阀体上的阀芯孔分至少两次进行加工;除最后一次外,其余每次加工时留铰孔余量,拧紧各安装孔中的螺钉,完成该次加工后再把各螺钉拆解,进行下一次加工,最后一次加工进行铰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应力释放递减法,通过多次的分解和定力矩的加工,使每次加工和扭矩压力下产品的应力得到最大的释放,通过重复的操作和细节的控制,达到最终要求的装配工况效果。操作方便,无需特殊工装,可行性高,加工完成后的阀体的阀芯运动灵活,产品合格率高,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体加工方法,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加工,属于液压、气压类产品领域。
技术介绍
在液压阀控制使用过程中,阀芯在阀体中顺利、毫无阻碍的运动,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在0.004~0.008mm这个范围内居多。随着当前日新月异的先进加工设备的出台,尺寸加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前基础行业之一的铸造业不是很稳定,铸件壳体类加工过程中,因壁薄、强度、材料晶粒度粗大等原因,导致在液压阀体与阀芯装配后卡滞,从而使整个液压阀控制系统出现了大量的故障。为此,这种壳体类产品加工工艺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的加工方法,使加工完成后的阀体的阀芯运动灵活,提高产品合格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阀体加工方法,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阀体上设有阀芯孔和安装孔,阀芯孔上设有与其相贯的工艺孔,包括如下工序:铸坯-铸坯清理-人工时效-清砂抛丸处理-铸坯检验-第一次立加一第二次立加-卧加-去毛刺-打标记-珩磨-去毛刺-终检-清洗-防锈-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加工序中,对阀体上的阀芯孔分至少两次进行加工;除最后一次外,其余每次加工时留铰孔余量,拧紧各安装孔中的螺钉,完成该次加工后再把各螺钉拆解,进行下一次加工,最后一次加工进行铰孔。优选地,所述拧紧各安装孔中的螺钉时,按照对角方向,两两进行的动作顺序进行操作。优选地,所述螺钉拆解时,也按照对角方向,两两进行的动作顺序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阀体加工方法应用应力释放递减法,通过多次的分解和定力矩的加工,使每次加工和扭矩压力下产品的应力得到最大的释放,通过重复的操作和细节的控制,达到最终要求的装配工况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操作方便,无需特殊工装,可行性高,加工完成后的阀体的阀芯运动灵活,产品合格率高,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附图说明图1为阀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阀体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一个具体的阀体结构为例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阀体信息内容如下:材料:QT500-7球墨铸铁;性能特点:中等强度和性能,可加工性能较好;硬度:170~240HBW;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阀体厚度43mm,三个主阀芯孔五个安装孔如图1中1~5所示,装配M8的螺钉,要求锁紧力矩30~35N·m:每一个阀芯孔均有几个工艺孔相贯。传统的加工工艺路线:铸坯-铸坯清理-人工时效-清砂抛丸处理-铸坯检验-立加I-立加II-卧加-去毛刺-打标记-珩磨-去毛刺-终检-清洗-防锈-入库。对于产品加工完后,单个零件通过检测尺寸公差等要求均能够符合图纸要求。装配后,因为有O形圈需要密封,五个螺钉锁紧力矩均需要达到30~35N·m的力矩。从结构上可以看出阀芯及相贯孔很多,错综复杂,导致了装配后阀体变形,阀芯和阀体的配合间隙又非常小,所以直接影响阀芯运动不灵活甚至直接卡滞不动,产品合格率极低。为此,我们对加工工艺路线中加工阀芯孔的卧加工序进行特殊处理。首选,做工装,要求通过5个螺钉孔进行锁紧,目的是能够形成定力矩加工。其次,对图1中的3个阀芯孔尺寸φ10、φ14分两次进行加工(根据材料和加工结构的需求可以分三次、四次……次数以最少到达要求的为准,以减少经济损失,最少次数根据试验使用结果来定,即试验时先从2次开始分解加工,不能够满足需求再进行分解成3次加工,以此类推)。第一次加工留铰孔余量,4个阀芯孔尺寸分别依次加工到φ9.8±0.03、φ13.8±0.03,其余视图中尺寸均按照图纸要求加工到位。工装定位夹紧力必须使用力矩扳手,五个螺钉拧紧的力矩各是30N·m。5个固定螺钉,按照对角方向,两两进行的动作顺序进行操作,即先拧紧安装孔1和安装孔3或者安装孔2和安装孔4,再拧紧对角的两个,最后拧紧安装孔5,按照要求的尺寸加工后,必须要把螺钉拆解,以便缓冲加工留下的应力,非常重要。拆卸步骤与加力步骤形同;第二次加工进行铰孔,尺寸达到这一次使用力矩扳手,五个螺钉拧紧的力矩各是33N·m。完成后将阀芯孔内的沟槽进行再次走刀去除翻边毛刺。加工完成后的阀体的阀芯运动灵活,产品合格率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依据理论是:概率论中递减法。就是通过n次的分解和定力矩的加工,使每次加工和扭矩压力下产品的应力得到最大的释放,达到最终要求的装配工况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可行性非常高,效果特别好。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液压、气压控制阀因在部件总成要求中,要求体积、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比例壳体设计时,加工工艺的要求和解决易产生变形的加工工艺方法。在整体过程中,只要单件能够加工出来,就能够使用此方法达到使用需求,不需增加其他特别的设备和特别的不易加工的制造工艺,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阀体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体加工方法,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阀体上设有阀芯孔和安装孔,阀芯孔上设有与其相贯的工艺孔,包括如下工序:铸坯‑铸坯清理‑人工时效‑清砂抛丸处理‑铸坯检验‑第一次立加‑第二次立加‑卧加‑去毛刺‑打标记‑珩磨‑去毛刺‑终检‑清洗‑防锈‑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加工序中,对阀体上的阀芯孔分至少两次进行加工;除最后一次外,其余每次加工时留铰孔余量,拧紧各安装孔中的螺钉,完成该次加工后再把各螺钉拆解,进行下一次加工,最后一次加工进行铰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加工方法,适用于薄壁易变形的阀体,阀体上设有阀芯孔和安装孔,
阀芯孔上设有与其相贯的工艺孔,包括如下工序:铸坯-铸坯清理-人工时效-
清砂抛丸处理-铸坯检验-第一次立加-第二次立加-卧加-去毛刺-打标记
-珩磨-去毛刺-终检-清洗-防锈-入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卧加工序中,对阀体上的阀芯孔分至少两次进行加工;除最后一次外,
其余每次加工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黄华星张芳卞胜霞
申请(专利权)人: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