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副仪表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734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副仪表板及汽车,包括: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上的电源基座和电源转换模块;电源基座包括位于电源基座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边缘包括两个导电部和至少一个卡紧部,第一凹陷部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电源基座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电源转换模块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电源转换模块与卡紧部配合,卡紧在第一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将手机充电结构设置在副仪表板上,结构简单,线路排布整齐。并且满足多个手机同时充电,而且可以在充电结构上存放物品。方便乘员选择充电位置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副仪表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载手机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副仪表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载手机充电,大都集成在DVD或者CD的USB接口上,由于此处都在中控台的上部,手机充电时连接线长,凌乱,可能造成驾驶风险。且提供的可充电的插孔数目有限,不能满足车内乘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副仪表板及汽车,安装于汽车副仪表板上,结构简洁,充电线排布整齐。具有多个充电插口,可满足多部手机同时充电。并且当车载手机结构无手机充电时,将电源模块取下后,可以存放较大的物品。 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包括: 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上的电源基座和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基座包括位于电源基座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和至少一个卡紧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所述电源基座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卡紧部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的第一凹陷部内。 可选地,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上具有放置电源基座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设有电源装置,所述接插件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紧部为金属卡片。 [0011 ] 可选地,所述卡紧部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所述卡槽数量为6个。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为金属卡片。 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护板、副仪表板本体和安装于副仪表板本体上的车载手机充电结构; 所述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包括:电源基座和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基座包括位于电源基座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和至少一个卡紧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所述电源基座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卡紧部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的第一凹陷部内。 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以上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电源基座布置在副仪表板上,结构简洁,充电线排布整齐。可同时实现多部手机充电,驾驶室内的乘客可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充电孔。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在无手机充电时,将电源转换模块取出,第一凹陷部内可存放卡片,手机,票单等物品,从而实现汽车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车载手机充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源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导电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源基座的第二面的接插件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副仪表板上的第二凹陷部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基座;2、电源转换模块;3、第一凹陷部;4、导电部;5、卡紧部;6、凹槽;7、第一开口 ;8、第二开口 ;9、导电孔;10、接插件;11、副仪表板;12、第二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包括: 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11上的电源基座I和电源转换模块2 ; 所述电源基座I包括位于电源基座I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3,所述第一凹陷部3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4和至少一个卡紧部5,所述第一凹陷部3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6 ;所述电源基座I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10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7和第二开口 8 ;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9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与卡紧部5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I的第一凹陷部3内。 所述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在有手机充电的情况下,车内乘员可依据自己需要将物品通过预留的第一开口 7和第二开口 8放置在电源基座I上;所述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在无手机充电时,车内乘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电源转换模块2取下,第一凹陷部3内可存放较大的物品。实现车内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11上具有放置电源基座I的第二凹陷部12,所述第二凹陷部12内设有电源装置,所述接插件10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避免了手机充电集成在中控台的上部USB接口上引起的充电线过长,凌乱。此装置结构简单,充电线线路排布整齐。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卡紧部5为金属卡片。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金属卡片弹性形变的卡紧力,将电源转换模块2卡紧在电源基座I的第一凹陷部3内。连接更牢固。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卡紧部5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卡槽6数量为6个。可以同时满足多部手机同时充电,并且车内的乘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充电。 可选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导电部4为金属卡片。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且导电部在实际应用中,对电源转换模块也有卡紧作用。使得电源转换模块2与电源基座I连接的更牢固。 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护板、副仪表板本体和安装于副仪表板本体上的车载手机充电结构; 所述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包括:电源基座I和电源转换模块2 ; 所述电源基座I包括位于电源基座I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3,所述第一凹陷部3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4和至少一个卡紧部5,所述第一凹陷部3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6 ;所述电源基座I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10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7和第二开口 8 ;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9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与卡紧部5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I的第一凹陷部3内。 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副仪表板。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11)上的电源基座(1)和电源转换模块(2);所述电源基座(1)包括位于电源基座(1)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3),所述第一凹陷部(3)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4)和至少一个卡紧部(5),所述第一凹陷部(3)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6);所述电源基座(1)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10);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9);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与卡紧部(5)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1)的第一凹陷部(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11)上的电源基座(I)和电源转换模块(2); 所述电源基座(I)包括位于电源基座(I)第一面的第一凹陷部(3),所述第一凹陷部(3)边缘处包括两个导电部(4)和至少一个卡紧部(5),所述第一凹陷部(3)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多个凹槽出);所述电源基座(I)的第二面包括一个接插件(10);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的其中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⑶;在另外两个侧面设有多个导电孔(9);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与卡紧部(5)配合,卡紧在电源基座(I)的第一凹陷部(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11)上具有放置电源基座⑴的第二凹陷部(12),所述第二凹陷部(12)内设有电源装置,所述接插件(10)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部(5)为金属卡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手机充电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建伟沙立君郭美刚程新化张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