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492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翻斗车,特别是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其料头与车架间装有支承臂.在翻斗过程中,翻斗支点是变化的,这种结构可使后移了的料斗仍可前翻卸料.此外车架不布置在前驱动桥及后转向桥的上方,而与它们相贯采用上述结构,其纵向稳定性系数可达0.7,能实现满载高速行驶时制动而不倾翻.与现有前桥驱动翻斗车相比,可改善车架及前后桥的受力状况,消除司机体重不同对牵引性能的影响,还可减少对司机震动的震源.(*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翻斗车,特别是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该翻斗车是由内燃机作动力的轮胎式自行运卸物料的车辆,在前部车架上有一个装载物料的料斗、借助该车上液压缸的推力倾翻料斗,实现卸料。现有的前桥驱动翻斗车,采用重力翻斗卸料,虽然结构简单,但不能控制卸料,且纵向稳定性较差;采用液压翻斗卸料的,虽然可实现控制卸料,但其纵向稳定性仍未解决好。衡量纵向稳定性,通常用纵向稳定性系数表示,即L/H,式中L和H分别为满载时重心位置距前桥轴心的距离和离地面的高度。在满载高速行驶下制动不倾翻条件为L/H≥φ,φ为路面附着系数,一般取沥青混凝土路面附着系数φ=0.7,而现有的上述前桥驱动翻斗车,其纵向稳定性系数最高的也仅为0.56左右,显然不能满足满载高速行驶制动时的不倾翻条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其纵向稳定性系数可达0.7,能满足满载高速行驶制动不倾翻条件。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1、将料斗后移、双缸倾翻卸料,相应地降低翻转支点,并在翻斗过程中改变翻转支点,使后移了的料斗仍能实现前翻卸料。2、车架不布置在驱动桥及转向桥上方,而将车架下移,采用车架与前驱动桥及后转向桥相贯布置的结构。车架包括前后车架两部分,前后车架之间用空心铰销连接、前后车架可相对摆动,传动轴穿过空心铰销内孔实现动力传递。本技术与现有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相比,除可保证纵向稳定性,增加行驶速度、提高生产率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可改善车架和前后桥的受力状况、可消除司机体重不同对牵引性能的影响,还可减少对司机振动的振源。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高稳定性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已将左前轮剖去)。车架包括前车架5和后车架6,前车架5与前驱动桥壳8相贯布置、可用联接件连接或做成一体,后车架6与后转向桥7做成一体,前后车架连接后可相对摆动,料斗1通过支承臂2与前车架5连接,由液压缸4控制料斗1翻转卸料。图2是前车架与前驱动桥壳及后车架连接的一种实施例。前车架5通过螺栓9与前驱动桥壳8连接在一起,前车架5通过空心铰销14与后车架6连接,空心铰销14用螺栓11固定在后车架6上,前车架5与空心铰销14之间可相对摆动,连接变速箱与减速箱的传动轴10穿过空心铰销14的内孔,实现动力传递。图3是翻斗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翻斗卸料时,液压缸4推动铰点A使料斗1上的支板13靠住支承臂2,一起绕支点C向前翻转,当支承臂2转动α角,碰到前车架上的限位装置12后,支承臂2不再向前转动,液压缸继续推进,料斗翻转支点便由C点变成B点,即料斗绕B点向前翻转,达到卸料角度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由装有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的车架、前驱动桥、后转向桥及料斗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5〕和后车架〔6〕两个部分,车架与前驱动桥及后转向桥相贯布置,前车架〔5〕通过空心铰销〔14〕与后车架〔6〕连接,传动轴〔10〕穿过空心铰销〔14〕的内孔,所述料斗与前车架间装有支承臂〔2〕,料斗〔1〕上装有支板〔13〕,当液压缸〔4〕推动A点时,支板〔13〕靠住支承臂〔2〕后,使料斗〔1〕与支承臂一起绕支点C转动,借助于前车架〔5〕上装的限位装置〔12〕,使支承臂〔2〕只转动a角,当液压缸〔4〕继续推动时,料斗〔1〕变为绕支点B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前桥驱动液压翻斗车,由装有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的车架、前驱动桥、后转向桥及料斗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5]和后车架[6]两个部分,车架与前驱动桥及后转向桥相贯布置,前车架[5]通过空心铰销[14]与后车架[6]连接,传动轴[10]穿过空心铰销[14]的内孔,所述料斗与前车架间装有支承臂[2],料斗[1]上装有支板[13],当液压缸[4]推动A点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继
申请(专利权)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