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强专利>正文

自卸翻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81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翻斗车,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由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还包括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好的解决翻斗重心稳定的问题,避免翻斗向侧面翻的危险。(*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卸翻斗车
技术介绍
自卸翻斗车在运输中载运的货物(如碳灰、竹木、废旧五金等)体积大、重量轻时,就需要将翻斗加长。一般自卸翻斗车的翻斗是采用一个千斤顶,但由于翻斗加长后,翻斗自卸时重心高不稳定,翻斗容易向侧面翻,这会导致车辆损坏,以及会伤害到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心稳定的自卸翻斗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由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还包括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本技术由于在翻斗底部增设了第二千斤顶,使得翻斗翻转时,将原来的重力集中在一点上,现可分散到由两千斤顶在支撑时形成的四边形的支架体上。因此较好的解决重心稳定的问题,避免翻斗向侧面翻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架与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2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3,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经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还包括车体的大梁2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4,第二千斤顶4是在第一千斤顶3与车体的驾驶室7之间。参照图2,第一千斤顶3的第一液压油缸33与车体大梁2铰接,第一支撑臂34一端与车体的大梁2铰接,第一支撑臂34另一端铰接的第一摇臂31与车体的翻斗1的底部铰接,第一活塞32一端与第一摇臂31铰接。第二千斤顶4的第二摇臂41一端与车体的大梁2铰接,第二摇臂41另一端铰接的第二支撑臂44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铰接,第二液压油缸43与第二摇臂41铰接接,第二活塞42一端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铰接。参照图3,安装在车体上的液压油箱5的出口由管道连接加压器6,加压器6一路由管道与第二液压缸43进口连接,另一路与第一液压缸33进口连接。第一液压缸33出口和第二液压缸43出口分别由管道与液压油箱5的进口连接(即高压并联,低压并联),使得第一液压缸33和第二液压缸43的活塞同步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翻斗车,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由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其特征是还包括车体大梁(2)与车体翻斗(1)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翻斗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千斤顶(4)的第二摇臂(41)一端与车体的大梁(2)铰接,第二摇臂(41)另一端铰接的第二支撑臂(44)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铰接,第二液压油缸(43)与第二摇臂(41)铰接,第二活塞(42)一端与车体的翻斗(1)底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翻斗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千斤顶(3)的第一液压油缸(33)与车体的大梁(2)铰接,第一支撑臂(34)一端与车体的大梁(2)铰接,第一支撑臂(34)另一端铰接的第一摇臂(31)与车体的翻斗(1)的底部铰接,第一活塞(32)一端与第一摇臂(31)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翻斗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油箱(5)的出口由管道连接加压器(6),加压器(6)一路由管道与第二液压缸(43)进口连接,另一路与第一液压缸(33)进口连接;第一液压缸(33)出口和第二液压缸(43)出口分别由管道与液压油箱(5)的进口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翻斗车,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由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还包括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本技术较好的解决翻斗重心稳定的问题,避免翻斗向侧面翻的危险。文档编号B60P1/04GK2709241SQ200420070909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徐国强 申请人:徐国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翻斗车,它包括车体,车体的大梁与车体的翻斗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一千斤顶,与第一千斤顶的液压油缸由管道连接的液压油箱,其特征是:还包括车体大梁(2)与车体翻斗(1)底部之间安装的第二千斤顶(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