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包括:端部带有喇叭口形的喷管,以及内径与所述喇叭口外径匹配的流体筒,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所述喷管还连通有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包括:端部带有喇叭口形的喷管,以及内径与所述喇叭口外径匹配的流体筒,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所述喷管还连通有料管。本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专利说明】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末分散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溶液、或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时,将某些粉末分散挥洒在一定的空间内,以实现对一些检测试剂进行预分散,通常需要将粉末吹散在此空间的空气或特种气体内,并且保证粉末在此空间内的浓度相对恒定,通常需要用一定流速的空气将粉末吹送出去进而进行分散。 或者将一种溶液或这浆料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内,并且不断的补充此种溶液或浆料在另一种物质内的浓度保持饱和状态或相对较为恒定的浓度。 或者将两种物质分散到第三种物质内前,先将前两种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混合,以满足分散前溶剂的相溶效果,使得需要分散的物质能够更为均匀的分散开。 或者需要保证相应的空气或液体在有分散粉末等分散物进入时保持相对静态的液态或气态环境,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搅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包括:端部带有喇叭口形的喷管,以及内径与所述喇叭口外径匹配的流体筒,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所述喷管还连通有料管。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管端部的喇叭口轴线与所述流体筒轴线重合。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料管贯穿所述流体筒的侧壁设置。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管的两端均设有喇叭口,所述料管在所述喷管中部连通所述喷管,所述流体筒侧壁上还连通有流体管。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管的一端设有喇叭口,另一端连通混料管。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料管同轴的设置在所述流体筒内部,并从流体筒一端穿出所述流体筒。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料管一端连通所述喇叭口,另一端从流体筒侧壁穿出所述流体筒。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管上连通有两根料管,两根所述料管同轴的连接在所述喷管两侧。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孔为锥形结构,位于所述喇叭口内壁一侧的分散孔半径小于外壁一侧半径。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喷管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喷管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喷管立体图;图中:2、喷管,4、流体筒,6、料管,7、混料管,8、喇叭口,1、分散孔,12、流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8所示,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包括:端部带有喇叭口 8形的喷管2,以及内径与喇叭口 8外径匹配的流体筒4,喷管2设置在流体筒4内部,组成喇叭口 8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管壁的分散孔10,喇叭口 8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流体筒4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喷管2还连通有料管6。分散孔10的设置有助于减缓流体冲出喇叭口 8外是对分散装置所在环境内的空气或液体产生的扰动。 喷管2端部的喇叭口 8轴线与流体筒4轴线重合,这样气流或液流能够均匀的从喇叭口 8外侧周流入分散孔10,在喇叭口 8内进行扰动搅拌,并与分散物混合均匀。 料管6贯穿流体筒4的侧壁设置,这样设置的料管6不但能够为当前的喷管2提供分散物,也可以同时为与分散装置串联的另一分散装置提供分散物料。 喷管2的两端均设有喇叭口 8,料管6在喷管2中部连通喷管2,流体筒4侧壁上还连通有流体管12,双喇叭口 8结构能够对两个方向进行物料分散,同时流体管12提供的流体能够对分散物进行相同效果的混合打散和分散。 喷管2的一端设有喇叭口 8,另一端连通混料管7,此种情况,料管6和混料管7可以分别提供两种分散物,并在进入喇叭口 8前进行预混合,然后物料的分散均匀度和分散效果更佳。 混料管7同轴的设置在流体筒4内部,并从流体筒4 一端穿出流体筒4,流体从流体筒4内壁与混料管7外壁之间流入。 混料管7 —端连通喇叭口 8,另一端从流体筒4侧壁穿出流体筒4,此种技术方案中流体筒4端部容易的接通流体源,混料管7端部容易的接通分散物源,混料管7和流体筒4的接通方式互不影响。 喷管2上连通有两根料管6,两根料管6同轴的连接在喷管2两侧,分散物从一侧的料管6进入,从另一侧的料管6流出,此种方式有助于分散物高速流动,同时一部分分散物进入到喇叭口 8,另一部分流出分散装置。 分散孔10为锥形结构,位于喇叭口 8内壁一侧的分散孔10半径小于外壁一侧半径,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流体筒4内的流体进入喇叭口 8内对分散物进行混合打散和分散,并且锥形结构的分散孔10有助于加速流体的流动,使得混合分散效果更好。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喷管2两端均设有喇叭口 8,连通筒两端被喇叭口 8封闭,流体管12中的流体能够进入到流体筒4并从分散孔10流出,料管6能够将分散物送入到喷管2内腔。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喷管2 —端设有喇叭口 8,另一端为流体口,混料管7同轴的设置在流体筒4内,并从流体口伸出流体筒4,流体能够从流体筒4和混料管7之间进入到流体筒4并从分散孔10流出,混料管7和料管6能够分别将两种分散物送入到喷管2内腔。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喷管2 —端设有喇叭口 8,另一端为流体口,混料管7自由端从流体筒4侧壁贯穿出流体筒4,流体能够从流体口进入到流体筒4并从分散孔10流出,混料管7和料管6能够分别将两种分散物送入到喷管2内腔。 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为液体或气体,分散物为液体或气体或固态粉末。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流体从流体口或流体管12进入流体筒4内,并从喇叭口 8外壁的分散孔10进入喇叭口8内侧;同时分散物从料管6或/和混料管7进入到喇叭口 8内,被较高流速的流体冲击混合,并在喇叭口 8内进行分散,最后分散物会进入到分散装置所在的环境中,并均匀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用静态分散装置,包括:端部带有喇叭口形的喷管,以及内径与所述喇叭口外径匹配的流体筒,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所述喷管还连通有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昌平,崔晓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环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