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饱和调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8790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包括:通过料管连通在一起的喷管以及通过流体管连通在一起的流体筒,喷管和流体筒均为十字交叉的结构,每个喷管均形状匹配的套在对应的流体筒内部,喷管的四个自由端各带有一喇叭口结构,组成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管壁的分散孔,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将若干个调浓装置连接在料管和流体管上,能够跟大范围,并适应不同形状需要的分散调浓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包括:通过料管连通在一起的喷管以及通过流体管连通在一起的流体筒,喷管和流体筒均为十字交叉的结构,每个喷管均形状匹配的套在对应的流体筒内部,喷管的四个自由端各带有一喇叭口结构,组成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管壁的分散孔,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将若干个调浓装置连接在料管和流体管上,能够跟大范围,并适应不同形状需要的分散调浓作业。【专利说明】溶液饱和调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浓度调节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溶液、或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时,将某些粉末分散挥洒在一定的空间内,以实现对一些检测试剂进行预分散,通常需要将粉末吹散在此空间的空气或特种气体内,并且保证粉末在此空间内的浓度相对恒定,通常需要用一定流速的空气将粉末吹送出去进而进行分散。 或者将一种溶液或这浆料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内,并且不断的补充此种溶液或浆料在另一种物质内的浓度保持饱和状态或相对较为恒定的浓度。 或者将两种物质分散到第三种物质内前,先将前两种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混合,以满足分散前溶剂的相溶效果,使得需要分散的物质能够更为均匀的分散开。 或者需要保证相应的空气或液体在有分散粉末等分散物进入时保持相对静态的液态或气态环境,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搅动现象。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溶液饱和调浓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包括:通过料管连通在一起的喷管以及通过流体管连通在一起的流体筒,所述喷管和所述流体筒均为十字交叉的结构,每个所述喷管均形状匹配的套在对应的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四个自由端各带有一喇叭口结构,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管中心处均连通有料管,每个所述流体筒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所述料管同轴的套设在所述流体管内,所述料管与所述喷管连通但不与所述流体筒连通。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靠近每个所述喷管中部均连通有料管,靠近每个所述流体筒中部均连通有流体管,所述料管和所述流体管轴线平行的相邻设置,所述料管所述喷管连通但不与所述流体筒连通。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管中心处均连通有一根料管,每个所述流体筒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所述料管同轴的套设在所述流体管内,靠近每个所述喷管中部均还连通有一根料管,所述料管和所述流体管轴线平行的相邻设置,所述料管贯穿所述流体筒但不与所述流体筒连通。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流体筒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靠近每个所述喷管的中部均还连通有两根料管,所述料管和所述流体管轴线平行的相邻设置,所述料管与贯穿所述流体筒但不与所述流体筒连通。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的喷管轴线与位于其外部的所述流体筒轴线重合。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的开口朝向所述调浓系统外侧。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孔为锥形结构,位于所述喇叭口内壁一侧的分散孔半径小于外壁一侧半径。 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管与一个对应的所述流体筒共同组成一个调浓装置,若干个所述调浓装置串联在一起组成调浓系统。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带有喇叭口结构的喷管与流体筒配合使用,能够将料管内的被分散物通过流体筒内的流体打散分散出去,分散效果较好,不会对分散空间内的其他流体产生搅拌式的大规模扰动,分散孔密集的排布有助于均匀分散;同时十字交叉结构的喷管能够均匀的超四个方向进行分散作业,分散更为均匀;将若干个调浓装置连接在料管和流体管上,能够跟大范围,并适应不同形状需要的分散调浓作业。 两条料管的情况还能够实现两种物料的不同配比混入,同时也能够实现两种物料在喷管内先得到预混合,再进行调浓,这也调浓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调浓装置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有料管的喷管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有料管的喷管立体图;图中:1、调浓装置,2、喷管,4、流体筒,6、料管,8、喇叭口,10、分散孔,12、流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包括:通过料管6连通在一起的喷管2以及通过流体管12连通在一起的流体筒4,喷管2和流体筒4均为十字交叉的结构,每个喷管2均形状匹配的套在对应的流体筒4内部,喷管2的四个自由端各带有一喇叭口 8结构,组成喇叭口 8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管壁的分散孔10,喇叭口 8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流体筒4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分散孔10的设置有助于减缓流体冲出喇叭口 8外是对调浓装置I所在环境内的空气产生的扰动。十字交叉结构有助于分散物从多个方向尽量均匀的分散到溶液中。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每个喷管2中心处均连通有料管6,每个流体筒4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12,料管6同轴的套设在流体管12内,料管6与喷管2连通但不与流体筒4连通,这样设置的料管6不但能够为当前的喷管2提供分散物,也可以同时为与调浓装置I串联的另一调浓装置I提供分散物料;同时套在一起的料管6和流体管12使得调浓装置I结构更为简洁。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靠近每个喷管2中部均连通有料管6,靠近每个流体筒4中部均连通有流体管12,料管6和流体管12轴线平行的相邻设置,料管6喷管2连通但不与流体筒4连通,这样设置的料管6不但能够为当前的喷管2提供分散物,也可以同时为与调浓装置I串联的另一调浓装置I提供分散物料;同时此种技术方案中流体管12端部容易的接通流体源,料管6端部容易的接通分散物源,料管6和流体管12的接通方式互不影响。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每个喷管2中心处均连通有一根料管6,每个流体筒4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12,料管6同轴的套设在流体管12内,靠近每个喷管2中部均还连通有一根料管6,料管6和流体管12轴线平行的相邻设置,料管6贯穿流体筒4但不与流体筒4连通,这样设置的料管6不但能够为当前的喷管2提供分散物,也可以同时为与调浓装置I串联的另一调浓装置I提供分散物料;同时此种技术方案中设有两条料管6,能够同时提供两种分散物,并在喷管2中先进行预混合。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每个流体筒4中心处均连通有流体管12,靠近每个喷管2的中部均还连通有两根料管6,料管6和流体管12轴线平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液饱和调浓系统,包括:通过料管连通在一起的喷管以及通过流体管连通在一起的流体筒,所述喷管和所述流体筒均为十字交叉的结构,每个所述喷管均形状匹配的套在对应的所述流体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的 四个自由端各带有一喇叭口结构,组成所述喇叭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管壁的分散孔,所述喇叭口自由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流体筒的内壁能够密封的设置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邓会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环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