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左右晃动。利用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在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增加了具有三个连接点的稳定机构,使得驱动轮车毂转向时,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左右晃动。利用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在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增加了具有三个连接点的稳定机构,使得驱动轮车毂转向时,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专利说明】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转向时,驱动桥控制半轴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带动驱动轮车毂发生偏转,从而实现转向的功能。由于半轴的一端通常都连接在驱动轮车毂的侧壁上,驱动轮转向时,通常以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为支点,以半轴对驱动轮车毂施加的作用力为动力发生偏转。由于驱动轮车毂只在半轴的位置,在单个作用力下发生偏转,这样就导致了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容易发生左右晃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稳定的,能够抑制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发生左右晃动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左右晃动。 进一步,所述驱动轮车毂与减震弹簧连接的一端向外凸出设有的连接头;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驱动轮车毂上安装的下支臂和稳定杆;下支臂靠外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减震弹簧的连接头上形成所述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的连接点,其靠里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形成所述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使得减震弹簧上下移动时,下支臂靠外的一端能够绕其靠里一端上下移动;稳定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靠外的一端的上表面,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位于下支臂安装位置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所述另一个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 进一步,所述下支臂靠外的一端设有球头座,球头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具有半球形的内腔,内腔开口的直径小于内腔的最大直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球头杆,球头杆一端为球形,并嵌入在球头座的内腔中,与球头座内腔的内壁可滑动连接;球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弹簧的连接头可转动连接;下支臂靠里一端横向设有贯穿其侧面的通孔,并通过穿过其通孔的螺钉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使得减震弹簧上下移动时,下支臂的球头杆能够发生旋转,带动其靠外的一端能够绕其靠里一端转动。 进一步,所述球头座的开口位置还设有圆弧面的防尘罩,使得所述球头杆上球形的一端嵌入在球头座的内腔时,防尘罩能够包裹住球头杆的球形的一端暴露在球头座外表面的部分。 进一步,所述球头座由两个相同的侧部拼接而成,两个侧部正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内壁为弧面的开槽,开槽靠上一端延伸贯穿出侧部的上表面,两个侧部的开槽共同拼接形成所述球头座的内腔。 进一步,所述稳定杆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为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片,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沿固定片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定位机构的通孔,定位机构的一侧绕通孔的周向方向向外凸出设有一圈限位圈,限位圈的侧面整体呈中空的外部开口大,与通孔连接处开口小的圆台状。 进一步,所述稳定杆还包括杆体,所述下支臂靠外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通孔;杆体的一端整体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从下支臂的上表面穿过下支臂的通孔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上,杆体的另一端上套接有安装片,并能够从定位机构上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穿过定位机构的通孔安装,安装片刚好抵接在定位机构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的通孔上,杆体穿过定位机构设有限位圈一侧的部分还套接有橡胶件,橡胶件的外表面靠近定位机构的位置为圆弧面,并抵接在定位机构的限位圈的内壁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利用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在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增加了具有三个连接点的稳定机构,使得驱动轮车毂转向时,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下支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为驱动轮车毂提供第二个作用点,当驱动轮转动发生晃动时,下支臂连接在车体上的一端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晃动。稳定杆一端固定在下支臂上,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上,增加了驱动轮转动的稳定性。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下支臂通过球头杆与球头座的转动连接实现与驱动轮车毂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转动的范围由球头座的开口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球头座的开口,使用方便。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球头座还设有防尘罩,能够防止灰尘进入球头座中,影响球头杆正常转动。球头座由两个侧部拼接而成,方便球头杆的安装。 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稳定杆通过限位圈和橡胶件实现可转动连接,能够减小器件的磨损,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前驱电动车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下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种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如图1~4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I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I前端驱动轮2与车体I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7,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3,驱动轮车毂7与车体I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4 ;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7和车体I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上,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I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7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7左右晃动。具体实施时,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的连接点,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避免了和半轴的施力点重合,从而降低电动车的稳定效果。 所述驱动轮车毂7与减震弹簧4连接的一端向外凸出设有的连接头;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驱动轮车毂7上安装的下支臂5和稳定杆6 ;下支臂5靠外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减震弹簧4的连接头上形成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上的连接点,其靠里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车体I上形成连接在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偏离驱动轮车毂上主轴安装位置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左右晃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