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8626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W/H≤1.0,采用0°-180°-90°-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毛坯拐臂的厚度较成品锻件增加20%左右进而增加了剩余锻比,曲拐锻件弯锻后设拔长工序,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通过消除锻件的表面缺陷可降低锻件的加工余量,提高曲拐锻件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W/H≤1.0,采用0°-180°-90°-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毛坯拐臂的厚度较成品锻件增加20%左右进而增加了剩余锻比,曲拐锻件弯锻后设拔长工序,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通过消除锻件的表面缺陷可降低锻件的加工余量,提高曲拐锻件的成品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标零件的锻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船用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型轮船生产大国,国内有众多的造船企业,但是轮船上的核心部件一一发动机中所使用的曲轴却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外能够生产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主机曲轴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捷克、西班牙、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半组合曲轴毛坯的制造关键在于曲拐毛坯的锻造成形技术,曲拐形状复杂、尺寸大,国内企业由于锻造工艺不成熟,由于锻造时的缺陷导致锻件的成品率低,使得曲拐锻件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日韩等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处于劣势。 曲拐锻造时产生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喇叭口缺陷:在弯锻过程中,弯曲部位内表面材质向两侧凸起,这部分堆积的材质阻碍弯曲部位材质的正常流动,内表面的压应力使得凸起部分的流动方向逐渐偏向两侧的贴模方向,而不是完全沿着曲臂方向,这样就造成曲臂根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小,在最终精整后形成喇叭口形状的缺陷;2)细腰形缺陷:由于曲臂与下模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使得外表面沿曲臂方向伸长,其变形过程类似单向拉伸实验,当塑性变形较大时,在中间部位发生颈缩,曲臂外表面受两向或三向拉应力作用,形成细腰形缺陷;3)裂纹:曲拐内表面受两向压应力作用而造成表面积减小,表面已氧化的金属汇合在一起易形成折叠,使金属的承载面积减小,造成应力集中,而该位置的单元在垂直表面方向发生拉伸变形,材质向弯曲方向外侧流动,因此有可能将折叠从表层带入坯料内部,折叠尾端有可能会扩展成裂纹。 弯锻前毛坯的形状及尺寸分配直接影响弯锻过程中材质的流动方向,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采用的曲拐锻造工艺均为弯锻+压扁精整的工艺过程,由于弯曲工序过程中锻件的形状尺寸难以控制,导致锻件在弯曲后出现折叠等表面缺陷,同时由于完全前后的锻造比很小,导致锻件成品晶粒粗大,为后续锻后热处理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弯锻工序后增加拔长工序然后再进行压扁精整,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 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 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彡W/H彡1.0,采用0° -180° -90° -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毛坯拐臂的厚度较成品锻件增加20%左右进而增加了剩余锻比,曲拐锻件弯锻后设拔长工序,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通过消除锻件的表面缺陷可降低锻件的加工余量,提高曲拐锻件的成品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曲拐锻件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曲拐锻件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主视) 图4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俯视) 图5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侧视) 图6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主视) 图7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俯视) 图8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侧视) 图中:1.内档2.曲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 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I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2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 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彡W/H彡1.0,采用0° -180° -90° -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见图1-图2,是本实施例中曲拐锻件的结构示意图。括号内的尺寸为成品尺寸,曲拐锻坯经锻造工艺后的锻件尺寸为:单边拐臂长2630mm(成品2533mm),宽1440mm(成品1360mm),厚415mm(成品372mm);总厚:960mm(成品910mm),拐弯收紧部分宽990mm(成品909mm),厚 600mm(成品 520mm),曲拐轴长 100mm(成品 tZ 905mm),档宽 130mm(成品 166mm)。 见图3-图5,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坯结构示意图。原工艺为弯锻后压扁精整成型,要达到成型后的锻件尺寸,锻坯的加工余量只需考虑弯锻和压扁精整工序即可,由于曲拐锻件采用自由锻,加工余量是根据企业标准及经验值确定。具体数值如下: 锻还总长:4220mm,总宽:1440,中部凸台高:1010mm,中部凸台长960mm,中部凸台宽990mm,曲臂2长1230mm,曲臂2高420mm,内档I斜梢长400mm,内档I斜梢高80mm。 见图6-图8,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坯结构示意图。现工艺为弯锻、拔长、压扁精整成型,要达到成型后的锻件尺寸,锻坯的加工余量需考虑这三道工序的需要,具体数值如下: 锻坯总长:4350mm,总宽:1430,中部凸台高:950mm,中部凸台长950mm,中部凸台宽1230mm,曲臂2长110Omm,曲臂2高500mm,内档I斜梢长600mm,内档I斜梢高100mm。 以上尺寸的允许偏差均按国家标准设定。可以看出,改进后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尺寸在高度方向增加了,长度方向减少了,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这样经拔长工序后可满足锻件尺寸要求,同时可减少后续的机械加工余量。 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W/H = 0.5,采用0° -180° -90° -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1 %,经检查,锻造后的曲拐锻件表面无明显缺陷,达到成品质量标准要求。【权利要求】1.,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其特征在于,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彡W/H彡1.0,采用0° -180° -90° -180°四道次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其特征在于,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根吕宏伟高扬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