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小型起重设备安装水下超重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842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1:19
一种利用小型起重设备安装水下超重构件的方法,采用小型起重设备,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小的起重幅度、最大的吊臂角度,将待装构件及与该构件固定在一起的浮筒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待构件就位后,向浮筒充水,浮筒与构件分离,将浮筒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小型起重设备安装水下超重构件的方法,有效增大了起重设备工作幅度范围内起吊构件的重量,即在起吊相同重量的构件时,显著增大了起重设备的工作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采用小型起重设备,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小的起重幅度、最大的吊臂角度,将待装构件及与该构件固定在一起的浮筒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待构件就位后,向浮筒充水,浮筒与构件分离,将浮筒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本专利技术,有效增大了起重设备工作幅度范围内起吊构件的重量,即在起吊相同重量的构件时,显著增大了起重设备的工作幅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港航工程中超重、超大构件起吊安装施工。
技术介绍
在港航工程施工中,进行大型构件起吊安装时,由于起重设备的起重量受工作幅度的限制,随着工作幅度的增大,起重量显著降低。因此,常常需要采用大型起重船或者大型陆上吊车来配合才能完成。采用大型起重吊装设备安装施工,费用较高、效率较低、水上定位难度大。特别是当工程位置相对偏僻,大型起重设备调遣困难时,这种传统吊装方法无法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有效增大了起重设备工作幅度范围内起吊构件的重量,即在起吊相同重量的构件时,显著增大了起重设备的工作幅度。 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小型起重设备,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小的起重幅度、最大的吊臂角度,将待装构件及与该构件固定在一起的浮筒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待构件就位后,向浮筒充水,浮筒与构件分离,将浮筒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 ,包括以下步骤:1)、将浮筒挂在小型起重设备的吊钩上,并吊起浮筒; 2)、在浮筒下挂待安装的构件,将浮筒及待安装的构件一起吊至离岸边最近的水面;3)、待浮筒逐步浸入水中时,小型起重设备逐步变幅,直到满足安装要求的幅度;4)、待安装的构件安装到位,拉动浮筒上面的注水孔阀门的控制线,向浮筒内注满水,浮筒与待安装的构件脱钩;5)、浮筒浮出水面,通过注水孔阀门封闭注水孔,开始下一个起重安装循环。 所述浮筒设有四个预留空腔,四个预留空腔对称布置于浮筒上部的四个转角处,预留空腔在最低处设置放空孔。 所述浮筒底部设有注水孔阀门、阀门开启装置,注水孔阀门为接触式阀门,与浮筒接触处设橡胶止水片,橡胶止水片固定于注水孔阀门(15)内侧,在浮筒(I)与注水孔阀门 (15)间,起止水作用。所述阀门开启装置为曲柄结构,阀门开启装置中间部位铰接于浮筒上,阀门开启装置一端与注水孔阀门的开关处相接,阀门开启装置另一端与注水孔阀门的控制线相接,需要时,轻拉控制线,打开注水孔阀门。 所述通气管与浮筒上的接头结合扣紧,保证密闭,该通气管未端接出至水面外安全的地方即可。 钢管贯穿浮筒,控制线穿过钢管,控制线一端连接至潜水工作船或者岸上;控制线另一端连接注水孔阀门。 本专利技术,采用小型吊车或小型起重船等小型起重设备配合浮筒装置,即可完成水下超大、超重构件的起吊安装施工。该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起重设备功能,充分利用了设备资源,操作灵活、施工便捷、定位精准、经济节约、安全高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专利技术实施过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中浮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采用小型起重设备,将待装构件及与该构件固定在一起的浮筒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待构件就位后,向浮筒充水,浮筒与构件分离,将浮筒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 本专利技术利用浮筒I配合小型起重设备6完成水下超重型构件起吊安装施工。小型起重设备6以满足将构件及浮筒I一起吊运至最近的满足水深要求的部位为宜。浮筒I一般制作成立方体形,浮筒I的浮力与待安装的构件2的重量减去构件2本身的浮力相匹配。浮筒I外壳一般由厚4~6MM的钢板制作,内部骨架为轻钢结构。 浮筒I设有预留空腔9,预留空腔9的制作要求:在浮筒I注满水后,该预留空腔9的浮力能正好平衡浮筒I的重力。该预留空腔9共4个,对称布置于浮筒9上部的四个转角处。预留空腔9在最低处设置放空孔17,该放空孔17运行时,用盖子密封,检修时拧开盖子,放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渗入空腔9中的渗水。 通气管4保证在向浮筒I注水时,排出浮筒I内的空气,保证注水顺利完成,一般采用Φ10~15ΜΜ的塑料软管,与浮筒I上的接头结合扣紧,保证密闭。该通气管4未端接出至水面18外安全的地方即可。 注水孔阀门15为接触式阀门,与浮筒I接触处设橡胶止水片。橡胶止水片一端铰结于浮筒I上、另一端搭并紧扣在浮筒I上。 阀门开启装置14为曲柄结构,中间部位铰结于浮筒I上,阀门开启装置14 一端与注水孔阀门15的开关处相接,阀门开启装置14另一端与注水孔阀门15的控制线10相接。需要时,轻拉控制线10,打开注水孔阀门15。 将浮筒I的一端通过第一吊环12挂在小型起重设备6的吊钩3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吊环16与待安装的构件2连接。 浮筒I通过Φ80ΜΜ的钢管10贯穿,控制线10穿过钢管10,控制线10—端连接至潜水工作船或者岸上;控制线10另一端连接注水孔阀门15。便于人工从水面拉住控制线10开启浮筒底部的注水孔阀门15。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小型起重设备6安装到堆石堤7就位一②:将浮筒I挂在小型起重设备6的吊钩3上,并吊起浮筒I —③:在浮筒I下挂待安装的构件2 —④:将浮筒I及待安装的构件2 —起吊至离堆石堤7岸边最近的水面一⑤:待浮筒I逐步浸入水中时,小型起重设备6逐步变幅,直到满足安装要求的幅度一⑥:待安装的构件2安装到位一⑦:拉动注水孔阀门15的控制线10,向浮筒I内注满水一⑧:待安装的构件2脱钩一⑨:浮筒I浮出水面一⑩:封闭注水孔阀门15,开始下一个起重安装循环。【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采用小型起重设备(6),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小的起重幅度、最大的吊臂角度,将待装构件(2)及与该构件(2)固定在一起的浮筒(I)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I)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I)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6)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6)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8);待构件(2)就位后,向浮筒(I)充水,浮筒(I)与构件(2)分离,将浮筒(I)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浮筒(I)挂在小型起重设备(6)的吊钩3上,并吊起浮筒(I); 2)、在浮筒(I)下挂待安装的构件(2),将浮筒(I)及待安装的构件(2)—起吊至离岸边最近的水面; 3)、待浮筒(I)逐步浸入水中时,小型起重设备(6)逐步变幅,直到满足安装要求的幅度; 4)、待安装的构件(2)安装到位,拉动浮筒(I)上面的注水孔阀门(15)的控制线(10),向浮筒(I)内注满水,浮筒(I)与待安装的构件(2)脱钩; 5)、浮筒(I)浮出水面,通过注水孔阀门(15)封闭注水孔,开始下一个起重安装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I)设有四个预留空腔(9),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小型起重设备安装水下超重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小型起重设备(6),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小的起重幅度、最大的吊臂角度,将待装构件(2)及与该构件(2)固定在一起的浮筒(1)吊运至水面以下;待浮筒(1)逐步浸入水中后,由于浮筒(1)的浮力作用,小型起重设备(6)承担的起重量逐渐减少,小型起重设备(6)逐步增大工作幅度,直至达到安装部位(8);待构件(2)就位后,向浮筒(1)充水,浮筒(1)与构件(2)分离,将浮筒(1)吊出水面,开始下一个安装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本华漆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