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537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包括设置于垛板下方对其支撑的下片体、设置于垛板上方对其夹持、并与下片板体连接的上片体和设置于上片体上或下片体上的吊耳,吊起吊耳时上片体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下片体可以供垛板放置,上片体与下片体共同将垛板夹住,二者连接固定,并且设置有起吊用的吊耳,由于起吊后,上片体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原来处于上方的上片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动到下方,当降下吊耳时,上片体先贴地,完成了对垛板的翻面。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不会划伤钢丝绳,避免了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翻面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因工序作业的需求,必须进行翻面作业。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钢丝绳捆扎一定数量的平板类零件,然后用天车起吊进行翻面。从实际作业来看,天车起吊钢丝绳捆扎平板类零件进行的翻面作业,往往因平板类零件会对钢丝绳刮擦、割伤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以这种方式对平板类零件进行翻面效率低下、安全系数低。其中,平板类零件易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最为重要。因此,如何避免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面装置,以实现避免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面装置,包括设置于垛板下方对其支撑的下片体、设置于垛板上方对其夹持、并与下片板体连接的上片体和设置于上片体上或下片体上的吊耳,吊起吊耳时上片体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下片体包括用于支撑垛板的下片板,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位于其四圈的下片板外框梁和四角固接于下片板外框梁四圈的“十”字形下片板内框梁。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上片体包括用于夹持垛板的上片板,其为与下片板对称的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位于其四圈的上片板外框梁和位于其内部、四角固接于上片板外框梁四圈的“十”字形上片板内框梁。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下片板外框梁的四角固接有与下片板板面垂直、其高度大于下片板厚度的朝向上方的插接梁,插接梁上端设置有向下的喇叭形插槽,插槽的开口由上向下逐渐减小。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上片体外框梁的四角固接有与上片板板面垂直、其高度大于上片板厚度的朝向下方的插头,插头的头部形状为与插槽匹配的锥形。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插接梁的侧面设置有贯穿的下片体销轴孔,插头的侧面设置有贯穿的上片体销轴孔,上片体和下片体通过插入下片体销轴孔和上片体销轴孔内的连接销连接。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吊耳包括设置于下片板前端的两个插接梁外侧壁面上的下片体吊耳。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吊耳还包括设置于上片体前端的两个插头外侧壁面上的上片体吊耳。优选地,在上述翻面装置中,下片体还包括分别与下片板后部的两个插接梁固接的两个对称的圆弧座,圆弧座为半圆形板状结构,以其直边一侧的端面与插接梁后端面贴合、固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包括设置于垛板下方对其支撑的下片体、设置于垛板上方对其夹持、并与下片板体连接的上片体和设置于上片体上或下片体上的吊耳,吊起吊耳时上片体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下片体可以供垛板放置,上片体与下片体共同将垛板夹住,二者连接固定,并且设置有起吊用的吊耳,由于起吊后,上片体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原来处于上方的上片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动到下方,当降下吊耳时,上片体先贴地,完成了对垛板的翻面。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不会划伤钢丝绳,避免了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下片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下片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上片体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上片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翻面过程示意图;上图中:1为垛板、2为下片体、21为下片板、211为下片板外框梁、212为下片板内框梁、22为插接梁、221为下片体销轴孔、23为下片体吊耳、24为圆弧座、3为上片体、31为上片板、311为上片板外框梁、312为上片板内框梁、32为插头、321为上片体销轴孔、33为上片体吊耳、4为连接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面装置,避免了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下片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下片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上片体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上片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翻面装置翻面过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翻面装置,包括设置于垛板1下方对其支撑的下片体2、设置于垛板1上方对其夹持、并与下片板体2连接的上片体3和设置于上片体3或下片体2上的吊耳,吊起吊耳时上片体3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下片体2可以供垛板1放置,上片体3与下片体2共同将垛板1夹住,二者连接固定,并且设置有起吊用的吊耳,由于起吊后,上片体3的重心位于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原来处于上方的上片体3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动到下方,当降下吊耳时,上片体3先贴地,完成了对垛板1的翻面。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不会划伤钢丝绳,避免了平板类零件对钢丝绳割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整个结构中,吊耳的位置最为重要,其为通过设计与计算后,固化在翻面装置上,从而实现了翻面装置的自偏心。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下片体2包括用于支撑垛板1的下片板21,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位于其四圈的下片板外框梁211和四角固接于下片板外框梁211四圈的“十”字形下片板内框梁212。下片体2包括下片板21,下片板21是一个框架的片状结构,框架结构既能实现基本功能,又避免了全部采用实心结构造成过重的重量,难以起吊。框架结构采用的外圈和内圈的设计,内圈为呈“十”字形的结构,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上片体3包括用于夹持垛板1的上片板31,其为与下片板21对称的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位于其四圈的上片板外框梁311和位于其内部、四角固接于上片板外框梁四圈的“十”字形上片板内框梁312。上片体3包含上片板31,上片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垛板(1)下方对其支撑的下片体(2)、设置于垛板(1)上方对其夹持、并与所述下片板体(2)连接的上片体(3)和设置于所述上片体(3)上或所述下片体(2)上的吊耳,吊起所述吊耳时所述上片体(3)的重心位于所述翻面装置的重心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垛板(1)下方对其
支撑的下片体(2)、设置于垛板(1)上方对其夹持、并与所述下片板
体(2)连接的上片体(3)和设置于所述上片体(3)上或所述下片体
(2)上的吊耳,吊起所述吊耳时所述上片体(3)的重心位于所述翻
面装置的重心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片体(2)
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垛板(1)的下片板(21),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
括位于其四圈的下片板外框梁(211)和四角固接于所述下片板外框梁
(211)四圈的“十”字形下片板内框梁(2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体(3)
包括用于夹持垛板(1)的上片板(31),其为与所述下片板(21)对
称的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位于其四圈的上片板外框梁(311)和位于其
内部、四角固接于所述上片板外框梁四圈的“十”字形上片板内框梁
(3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片板外
框梁(211)的四角固接有与所述下片板(21)板面垂直、其高度大于
所述下片板(21)厚度的朝向上方的插接梁(22),所述插接梁(22)
上端设置有向下的喇叭形插槽,所述插槽的开口由上向下逐渐减小。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志远陈积翠郭建勋张旭柳祝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