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764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酯化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酯化釜和催化剂喂入罐,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位于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距离为10-30米,催化剂喂入罐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与酯化釜连接,酯化釜与齐聚物管线连通。该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利用管道连通催化剂喂入罐和浆料喂入罐,利用催化剂的重力进入浆料喂入罐内,减少能量消耗,且可保证酯化反应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酯化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酯化釜和催化剂喂入罐,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位于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距离为10-30米,催化剂喂入罐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与酯化釜连接,酯化釜与齐聚物管线连通。该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利用管道连通催化剂喂入罐和浆料喂入罐,利用催化剂的重力进入浆料喂入罐内,减少能量消耗,且可保证酯化反应的稳定性。【专利说明】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酯化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酯化反应中,催化剂通过泵经过添加剂喷嘴进入齐聚物管线,使用泵不仅要消耗电能,还要定期切换泵、清洗过滤器等,增加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而且一旦泵跳停将导致添加剂喷嘴跳停,影响物料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量消耗少,且能保证反应发生稳定可靠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酯化釜和催化剂喂入罐,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位于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距离为10-30米,催化剂喂入罐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与酯化釜连接,酯化釜与齐聚物管线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将催化剂喂入罐设置在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两者存在一定的距离,催化剂喂入罐内的催化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浆料喂入罐内,可节省将催化剂泵入齐聚物管线的动力和能量,减少能耗;同时催化剂进入浆料中与浆料混合,保证浆料正常酯化,确保酯化反应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在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该结构可利用调节阀控制进入浆料反应釜内的催化剂的量,控制精确,确保反应的稳定性。 本技术所得到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利用管道连通催化剂喂入罐和浆料喂入罐,利用催化剂的重力进入浆料喂入罐内,减少能量消耗,且可保证酯化反应的稳定性。 该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的优点: 催化剂直接通过重力进入浆料喂入罐1214-T01,无需再经过泵打入齐聚物管线,从而停用了催化剂喂入泵1242-P01A/B,节约电能1.5 kw,全年能节约电能13140kwh,合人民币9198元。 催化剂直接加入到浆料喂入罐内,使反应提前进行,降低了酯化釜的温度,节省一定的热媒能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2、酯化釜4和催化剂喂入罐I,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I位于浆料喂入罐2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I与浆料喂入罐2之间的距离为20米,催化剂喂入罐I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2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2与酯化釜4连接,酯化釜4与齐聚物管线5连通,在催化剂喂入罐I与浆料喂入罐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3。【权利要求】1.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酯化釜和催化剂喂入罐,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位于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距离为10-30米,催化剂喂入罐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与酯化釜连接,酯化釜与齐聚物管线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其特征是:在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文档编号】B01J4/02GK204247170SQ201420759005【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专利技术者】季文艺, 朱洪鑫, 褚冬生, 王慧琦, 余锡攀, 沈建平 申请人:桐乡市中维化纤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添加装置,它包括浆料喂入罐、酯化釜和催化剂喂入罐,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喂入罐位于浆料喂入罐的上方,且催化剂喂入罐与浆料喂入罐之间的距离为10‑30米,催化剂喂入罐通过管道与浆料喂入罐的顶端连接;浆料喂入罐与酯化釜连接,酯化釜与齐聚物管线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文艺朱洪鑫褚冬生王慧琦余锡攀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中维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