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651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座;分火器,与炉头座相连通;中心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并与分火器相连通;外环火盖,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外环火盖位于中心火盖的外周并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相连通,其中,外环火盖与分火器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具有内聚火孔与外喷火孔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态。外环火盖与分火器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具有内聚火孔与外喷火孔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烧器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火焰可以内聚也可以外喷,因此,燃烧器安全可靠且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烧器是家用燃气灶的核心部件,现有的燃烧器主要有以火焰外喷的敞开式加热或火焰内聚的聚能式加热,各有优缺点。火焰外喷的优点是加热大锅具,加热效果较均匀,缺点是由于火焰外喷,加热小锅具时热效率低。火焰内聚的优点是加热中小锅具,火力强劲,热效率高,缺点是由于火焰内聚,加热大锅具时加热不均匀,且烟气易超标。目前尚未有能够同时适应大锅具和小锅具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且节能的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座;分火器,与炉头座相连通;中心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并与分火器相连通;外环火盖,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外环火盖位于中心火盖的外周并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相连通,其中,外环火盖与分火器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具有内聚火孔与外喷火孔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外环火盖与分火器可转动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驱动装置,其一端与炉头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外环火盖驱动连接,以使得外环火盖相对于分火器转动且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外环火盖与分火器共同形成气道,外环火盖与分火器之间设置有气道切换装置,气道切换装置将气道隔离成位于内侧的内气道和位于外侧的外气道,内聚火孔贯穿于内气道上,外喷火孔贯穿于外气道上,分火器的供气口形成于内气道,其中,外环火盖相对于分火器转动时,气道切换装置使得内气道与外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位置和断开连通的第二位置,当内气道与外气道处于相连通的第一位置时,外环火盖处于第一状态,当内气道与外气道处于断开连通的第二位置时,外环火盖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外环火盖的内部具有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将外环火盖的内部隔离成第一内气道和第一外气道,内聚火孔贯穿于第一内气道上,外喷火孔贯穿于第一外气道上,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具有第一气道口,第一气道口连通第一内气道和第一外气道;分火器的内部具有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将分火器的内部隔离成第二内气道和第二外气道,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具有第二气道口,第二气道口连通第二内气道和第二外气道;其中,第一内气道与第二内气道共同形成内气道,第一外气道和第二外气道共同形成外气道,第一气道切换装置与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共同形成气道切换装置,当外环火盖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气道口与第二气道口对接,使得内气道与外气道相连通,当外环火盖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气道口与第二气道口错位,使得内气道与外气道断开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隔离筋板,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包括多个第二隔离筋板,其中,多个第一隔离筋板沿外环火盖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于外环火盖的内部,将外环火盖的内部隔离成第一内气道和第一外气道,相邻两个第一隔离筋板之间形成第一气道口 ;多个第二隔离筋板沿分火器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于分火器的内部,将分火器的内部隔离成第二内气道和第二外气道,相邻两个第二隔离筋板之间形成第二气道口。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凸起部,设置在外环火盖或分火器上;限位槽,设置在分火器或外环火盖上,凸起部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凸起部沿分火器径向方向突出地设置于第二外气道的外侧的内壁上;限位槽为沿外环火盖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外气道的外侧壁上的缺口。 进一步地,缺口的沿外环火盖的周向方向的两端与外环火盖的圆心的夹角为Θ,其中Θ = 15。。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机座与炉头座固定连接,电机的电机轴一端的齿轮与外环火盖的内圆边缘上至少部分设置的齿条结构相啮合实现传动,以使得外环火盖与分火器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引火槽,设置并贯穿于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的外表面。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面板;至少一个燃烧器,设置在面板上;还包括:加热模式切换标识结构,设置在面板上;加热模式切换旋钮,可转动地设置在面板上并与外环火盖相连接以控制外环火盖的转动;其中,燃烧器为上述任一项的燃烧器。 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座、分火器、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具体地,分火器与炉头座相连通,中心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并与分火器相连通,外环火盖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外环火盖位于中心火盖的外周并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相连通。其中,外环火盖与分火器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具有内聚火孔与外喷火孔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态。由于本技术的燃烧器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火焰可以内聚也可以外喷,因此,燃烧器安全可靠且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的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和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分火器的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和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C处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D处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处于第一状态时外环火盖引火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处于第二状态时外环火盖引火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外环火盖引火槽和齿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E处放大图;以及 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燃气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炉头座; 20、分火器; 21、第二气道口; 22、供气口; 30、中心火盖;31、齿条结构; 32、外环火盖; 40、外环火盖;41、内聚火孔; 42、外喷火孔;43、第一气道口; 50、驱动装置;51、齿轮;52、机座; 60、外环火盖引火槽;61、凸起部;62、限位槽; 70、燃烧器; 80、面板; 91、加热模式切换标识结构; 92、加热模式切换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具体地,该燃烧器包括:炉头座10、分火器20、中心火盖30和外环火盖40。分火器20与炉头座10相连通,燃气从炉头座10进入,带动周边空气进入,在炉头座10处进行混合,在上升至分火器20内。中心火盖30设置于分火器20上并与分火器20相连通,外环火盖40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41,外环火盖40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42,外环火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座(10);分火器(20),与所述炉头座(10)相连通;中心火盖(30),设置于所述分火器(20)上并与所述分火器(20)相连通;外环火盖(40),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41),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42),所述外环火盖(40)位于所述中心火盖(30)的外周并设置于所述分火器(20)上且与所述分火器(20)相连通,其中,所述外环火盖(40)与所述分火器(20)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40)具有所述内聚火孔(41)与所述外喷火孔(42)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座(10); 分火器(20),与所述炉头座(10)相连通; 中心火盖(30),设置于所述分火器(20)上并与所述分火器(20)相连通; 外环火盖(40),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内聚火孔(41),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喷火孔(42),所述外环火盖(40)位于所述中心火盖(30)的外周并设置于所述分火器(20)上且与所述分火器(20)相连通,其中,所述外环火盖(40)与所述分火器(20)相互配合,使得外环火盖(40)具有所述内聚火孔(41)与所述外喷火孔(42)相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断开连通的第二状--τ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32)与所述分火器(20)可转动地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驱动装置(50),其一端与所述炉头座(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外环火盖(30)驱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外环火盖(30)相对于所述分火器(20)转动且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30)与所述分火器(20)共同形成气道,所述外环火盖(30)与所述分火器(20)之间设置有气道切换装置,所述气道切换装置将所述气道隔离成位于内侧的内气道和位于外侧的外气道,所述内聚火孔(41)贯穿于内气道上,所述外喷火孔(42)贯穿于所述外气道上,所述分火器(20)的供气口(22)形成于所述内气道,其中, 所述外环火盖(30)相对于所述分火器(20)转动时,所述气道切换装置使得所述内气道与所述外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位置和断开连通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内气道与所述外气道处于相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外环火盖(40)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内气道与所述外气道处于断开连通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外环火盖(40)处于第二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40)的内部具有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将所述外环火盖(40)的内部隔离成第一内气道和第一外气道,所述内聚火孔(41)贯穿于第一内气道上,所述外喷火孔(42)贯穿于所述第一外气道上,所述第一气道切换装置具有第一气道口(43),所述第一气道口(43)连通所述第一内气道和所述第一外气道; 所述分火器(20)的内部具有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将所述分火器(20)的内部隔离成第二内气道和第二外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具有第二气道口(21),所述第二气道口(21)连通所述第二内气道和所述第二外气道;其中, 所述第一内气道与所述第二内气道共同形成所述内气道,所述第一外气道和所述第二外气道共同形成所述外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气道切换装置共同形成所述气道切换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立李忠堂林玉绵孙娅丽丁泺火马恒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