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堆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6710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冲压出的叠片(5)的叠片堆叠,所述叠片借助粘结剂连接。所述粘结剂包括胶粘剂(4)和引发剂(15),引发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亚胺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完全硬化的粘结连接在至少高于80°的温度下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胶粘剂(4)被全表面并且接触地施加到叠片(5)的一侧上并且引发剂(15)被施加到叠片(5)的同一侧和/或另一侧上。引发剂(15)在与胶粘剂(4)接触时发生反应并且在相互贴靠的叠片(5)之间形成粘结连接。但粘结剂也可以是一种在供热时自硬化的胶粘剂(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冲压出的叠片(5)的叠片堆叠,所述叠片借助粘结剂连接。所述粘结剂包括胶粘剂(4)和引发剂(15),引发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亚胺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完全硬化的粘结连接在至少高于80°的温度下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胶粘剂(4)被全表面并且接触地施加到叠片(5)的一侧上并且引发剂(15)被施加到叠片(5)的同一侧和/或另一侧上。引发剂(15)在与胶粘剂(4)接触时发生反应并且在相互贴靠的叠片(5)之间形成粘结连接。但粘结剂也可以是一种在供热时自硬化的胶粘剂(4)。【专利说明】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3前序部分的叠片堆叠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27前序部分的用于制造这种叠片堆叠的方法。 2.在电机中常常使用由堆叠的叠片制成的铁芯,所述叠片由冲裁出的电路板制成。通常使用冲压机来冲裁各个叠片。铁芯或堆叠的制造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这包括在压力机中机械接合部件以形成铁芯、在压力机外焊接、粘接或机械接合叠片以形成堆叠。
技术介绍
3.在模具和压力机之外制造堆叠的领域中的例子由DE 24 46 693给出。该文献描述了如何由钢来制造堆叠。EP O 121 173描述了一种解决方案,在其中叠片设有凸起和凹部,借助它们叠片被压合在一起。这种所谓的接合方法的缺点在于: a该接合技术要求制作极为复杂的模具,模具的部件在材料质量方面极敏感并且与不将叠片彼此连接的模具相比具有较差的稳健性。这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也增大了与该方法有关的风险,这可降低适用性。 b极薄的、如厚度小于0.35mm的钢板的接合非常困难,这导致该方法效率过低。 c 一些产品要求每个叠片转动一定量。在其叠片未彼此接合的堆叠中,转动角度受到现有接合点数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在四个现有接合点的情况下最小可能的转动角度是90。。 d现有接合技术的另一缺点在于,不同厚度或特性的材料(通常以不同质量名称来表示)不能接合在一起。 4.也尝试过其它技术,其借助外部施加的胶粘剂工作。关于此的例子是DE 35 35573和DE 203 18 993,这两个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胶粘剂的方法,该胶粘剂被施加在带材表面上。也尝试过利用毛细管粘附,即使胶粘剂“接缝式”沿堆叠的外边缘流动。 也已知这样的方法(JP 2005 269 732),其中,在冲压出的叠片上以点或线的形式施加胶粘剂。借助一个包含多个喷嘴的涂敷头来施加胶粘剂。 在另一种方法中(JP 2001 321 850),胶粘剂在预规定的位置上喷涂到叠片上。用于施加胶粘剂的涂敷单元具有分配件,该分配件具有三个喷嘴,胶粘剂从喷嘴而出。 5.现有的、用于将胶粘剂施加到作为芯制造的集成部分的带表面上的各种技术具有下述问题: a.可能的压力机速度通过胶粘剂涂敷速度限制。例如在DE 203 18 993中定义了直至每分钟200 - 300次行程的速度范围。为了低成本地制造铁芯,压力机速度必须至少为每分钟400次行程,非常希望每分钟高于600次行程的特殊值。 b.难以保持模具清洁。例如在所述技术之一中批次规模极限可能为几千行程,在此之后必须维护和清洁模具。用于硬金属模具的正常保养间隔最少为2百万次行程。缩短的运行时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成本。 c.为此已知如DE 20 31 899中的现有系统具有构件磨损问题。 (a)、(b)及(c)均涉及这样的事实:基于涂敷单元与带材的接触施加胶粘剂。 d借助几种粘结技术制造的堆叠可具有变化的和/或不可靠的堆叠强度。 e集成有涂敷单元的模具成本可显著高于标准模具。 f集成到模具中的涂敷系统技术通常不能用于现有模具。 g在另一种已知的方法中(EP I 833 145 A2),借助一个涂敷头极成功地以无接触的方式通过局部连接制出叠片堆叠。该方法的限制在于用于该方法的有限的胶粘剂。该胶粘剂在这种叠片堆叠的常见应用领域的热条件下不能形成叠片的长期连接。因为叠片彼此间仅局部借助胶粘剂连接,所以不能保证高强度。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不能防止叠片之间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6.本专利技术可作为压力机运行的集成部分在有经济竞争力的速度下制造最高强度的叠片堆叠。 7.在本专利技术中,进入的材料被供应给补偿导辊、然后是进给装置、压力机以及模具。该过程的原材料通常以线圈的形式被提供,但也可使用切割出的长度确定的带材。使用本技术可接合任何可由压力机冲制的材料厚度。与接合技术相比,尤其是薄的、通常厚度小于0.5mm的材料可从粘结的利用中获益更多,因为通常对于这种较薄的材料而言对模具和机器的精度要求降低。借助该方法可处理不同质量、厚度、特性和涂层的材料。甚至可在同一堆叠中接合不同质量、厚度、特性和涂层的材料。 8在该产品中优选使用这样的胶粘剂,其在完全硬化后在高于80°、有时甚至高于180°的温度下长期具有足够的强度。 9优选使用原子团硬化的胶粘剂系统,以便在制造时实现快速的硬化反应。在此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其通过双组分系统硬化,其中一种组分由树脂构成,该树脂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乙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或丙烯酸异冰片并且不是自硬化的或硬化较慢,还包括一种硬化剂组分、即引发剂,其主要包括具有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过氧化物,交联剂例如含有三官能酯并且催化剂例如含有叔苯胺衍生物。引发剂仅有限地嵌入胶粘剂基质中并且因此仅少量存在。在多数情况下,接触就足已实现充分的硬化反应,无需两种组分真正混匀,因为在引发剂与胶粘剂接触时引发剂中的各原子团与胶粘剂反应并且通过该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引发胶粘剂内整个链的其余反应。交联剂主要在优选持续高于180°的温度下为更高的温度稳定性作出贡献。交联剂本身可包含于引发剂中也可包含于胶粘剂中。 10但胶粘剂也可以是包括树脂和硬化剂的厌氧系统,其中树脂含有二甲基丙烯酸酯并且硬化剂或者说引发剂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并且树脂在缺氧时结合金属离子也通过原子团反应进行交联。 11但胶粘剂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树脂和硬化剂系统的组合(9+10),由此可加速硬化反应并且还可进一步改善耐热性。 12在该过程中,引发剂局部地在平面区域中或全表面地被无接触地喷涂或气相沉积到带材的上侧和/或下侧上或者接触地被冲压、辊轧、滚压或借助另一种面式涂敷法施加到带材的上侧和/或下侧上。引发剂的量和因此层厚由涂敷装置控制,以便能够加速硬化反应和/或最佳地调节接下来的粘结连接特性。 13胶粘剂本身作为液滴无接触地以单个液滴的形式被施加或局部地在面状区域中或全表面地被无接触地喷涂到带材的上侧和/或下侧上或接触地被冲压、辊轧、滚压到带材的上侧和/或下侧上。但胶粘剂优选被施加到被引发剂浸溃的带材的另一侧上,但也可施加在同一侧上。 14在全表面涂敷胶粘剂时,优选在即将将叠片从材料带上分离之前施加胶粘剂,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胶粘剂对模具的污染并且尤其是通过空间分离来避免与引发剂的接触并且因此防止硬化反应。 15但也可先施加胶粘剂并且事后在相反侧上施加引发剂,但优选无接触地和/或直接向胶粘剂喷涂引发剂,即在即将与相邻叠片接合之前几秒内进行并且因此胶粘剂系统中的初步反应没有继续进行过多。 16胶粘剂可在模具之前或之后借助外部装备或在模具本身内借助集成系统来施力口。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380024074.html" title="叠片堆叠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叠片堆叠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高度被控制的包括冲压出的叠片的叠片堆叠,这些叠片借助粘结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胶粘剂和引发剂,引发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的亚胺和甲基丙烯酸化的酯,并且完全硬化的粘结连接在至少高于80°、优选直至高于180°的温度下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布洛歇尔S·鲍尔A·巴尔多斯
申请(专利权)人:金勒施皮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