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952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是以罗汉松树脂酚、鬼臼毒素、红景天苷、垂盆草苷为原料药,配比而成,可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剂型,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能提高NCK、IL-2、IL-6、IFN-γ活性,对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药物是以罗汉松树脂酚、鬼臼毒素、红景天苷、垂盆草苷为原料药,配比而成,可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剂型,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能提高NCK、IL-2、IL-6、IFN-γ活性,对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也 有幼稚红细胞或巨核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性的异常 增生,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并进入外周血液中。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 的自然过程,白血病主要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因 正常红细胞的减少而导致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和发热等症状。另外,因白血病细胞广泛浸 润各组织脏器,亦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慢性白血病起病缓,病程较 长,早期患者可无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减轻 等代谢亢进的表现,个别患者多于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 白血病较为常见,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左右,尤其以儿童和青年居多。在我国 各年龄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占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 的人群中则占第1位。白血病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名词,但对白血病在临床出现的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却早有记载,属于"虚老"、"急老"、"热老"等范畴,由于有出血亦属于"血证",而发 热又类似于"温病"。肝脾肿大明显者,可称为"癥积"(阴阳不和,脏腑虚弱,风邪搏之,是以 为积),淋巴结肿大明显者可称为:"痰核"。说明祖国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是阴虚火动病本 是内在虚损,阴阳不和,在脏腑虚弱的基础上,风邪热毒乘虚而入所致,而临床表现为虚实 挟杂的综合表现。 现代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学疗法和骨髓移植疗法。近年来,随着联合化疗 用于临床及完全缓解后维持、巩固治疗等策略的逐渐完善,以及新的抗白血病药物如去甲 氧基柔红霉素(IDA),米托蒽醌(MIT),鬼臼乙叉苷(VP-16)及阿糖胞苷(Ara-C)的出现,白 血病的治疗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因为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骨髓来源困难等许多未能 解决的问题,迫使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来由已久,以清热解 毒、益气养阴为基本大法。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逆转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白血病的根治提供了新的 研究思路和线索。从中药中提取、研制了较多的抗白血病药物和制剂,实验证实这些中药确 实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白血病细胞DNA、RNA合成,促进凋亡或诱导 分化等。 三尖杉酯:从三尖杉植物中提取出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能抑 制DNA合成,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有三尖杉酯碱或高三尖杉酯碱与阿糖胞 苷组成的HA方案广泛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疗效较好。 羟基喜树碱,羟基喜树碱是从我国特有的植物喜树种子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微量生 物碱。在体外主要抑制核酸尤其DNA合成,为S期特异性药物,拓扑异构酶I是其主要的作 用部位。对治疗CML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紫杉醇能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性增强,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周期阻滞 于分裂期。对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经紫杉醇(4yg/ml)作用48小时 后,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2. 6%,经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细胞呈G2/M期阻滞和细胞 凋亡。 大蒜素,随着大蒜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S期细胞含量 明显下降,G2/M期细胞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提示大蒜素的作用是通过将细胞阻留于G2/M 期的结果。 青黛、靛玉红、甲异靛,青黛是在当归芦荟丸治疗CML有效的基础上逐一筛选发现 的有效成分之一。靛玉红是从青黛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可经化学合成制得。靛玉红对未 经治疗的慢粒幼稚粒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白血病 细胞DNA合成而抑制其增殖。甲异靛是合成靛玉红的类似产物,疗效高于靛玉红。最近的 研究表明,甲异靛治疗CML的机制可能与甲异靛引起白血病细胞增殖受抑和细胞发生凋亡 有关。 砒霜,《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砒石经过升 华成为砒霜,而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可诱导细胞凋亡, 降低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葛根,对葛根有效成分S86019的研究发现,S86019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使细胞 由早幼粒细胞阶段发育为趋向成熟的细胞,且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亦趋增强。S86019 确是一个有效的HL-60细胞诱导分化剂。 榄香烯,从莪术中提取的榄香烯对人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imeg细胞周期 有明显的影响,其作用环节主要是影响细胞周期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将白血病细胞 阻滞在S期,减少进入G2/M期的细胞数量,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代谢,减少其有丝分裂,并 导致受影响的肿瘤细胞快速凋亡。 巴豆,有人通过302种中药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毒的筛选实验,初步证实 巴豆具有较显著的诱导白血病细胞想正常细胞分化的作用,该结果提示巴豆中某些成分可 望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苦参,苦参对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直接作用于耙DNA发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发 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诱导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免疫机制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活性等。 青黄散,青黄散【青黛、雄黄(As2S3)】。用青黄散治疗CML有良好的疗效,用药后症 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11. 4天,平均10. 1天脾脏开始缩小。实验研究表明,青黄散对 L615、S18tl细胞的DNA、RNA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抑制作用快,药物作用于细 胞30分钟即达高峰;药物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对DNA、RNA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治疗过程 中,利用造血干细胞培养等实验方法观察青黄散及马利兰对小鼠多能干细胞、粒系及红系 祖细胞、末梢血象等各种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利兰对上述各类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而 青黄散则无抑制作用,提示青黄散对白血病细胞可能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CML患者骨 髓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动态观察,发现白血病细胞主要发生以核溶解、核固缩、破碎及混合性 为特征的变性坏死,表明青黄散治疗CML产生的疗效与其促进白血病细胞变性坏死的药理 作用有关,即通过变性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死亡。 癌灵1号,癌灵1号(吡石、轻粉)是当前我国中医中药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其药理原理为中医的以毒攻毒作用。砷剂为中药中传统毒 药,辛温有大毒。实验研究证明,砷化合物能与组织(蛋白质)中的巯基(一SH)结合,使蛋白 质失去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罗汉松树脂酚10‑30重量份  鬼臼毒素5‑25重量份  红景天苷15‑20重量份 垂盆草苷2‑18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星懿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