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333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保护器。静电保护器包括:绝缘的基层;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形成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耦合电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耦合电极部侧表面的外层电极部,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间的外层电极部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耦合电极部由第一种金属制成,所述外层电极部由第二种金属或金属制成,所述第二种金属或金属的熔点高于第一种金属;压敏材料层,其能够在高电压下呈导通状态并能够在低电压下呈绝缘状态,所述压敏材料层填充在所述缝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保护器,不影响静电保护器经过多次静电放电电流的冲击后的静电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保护器。静电保护器包括: 绝缘的基层;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形成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耦合电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耦合电极部侧表面的外层电极部,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间的外层电极部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耦合电极部由第一种金属制成,所述外层电极部由第二种金属或金属制成,所述第二种金属或金属的熔点高于第一种金属;压敏材料层,其能够在高电压下呈导通状态并能够在低电压下呈绝缘状态,所述压敏材料层填充在所述缝隙中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保护器,不影响静电保护器经过多次静电放电电流的冲击后的静电防护能力。【专利说明】静电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静电保护器,尤其涉及贴片式的静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静电是因电荷分布不平衡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两种不良导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会发生电荷分离转移的现象,如果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积聚,就会使物体带上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击穿其间的介质放电,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 静电放电在电子行业中会成为电子元器件的致命杀手。人体、环境或者运输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会对元器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为此,IEC61000-4-2标准就是针对静电放电造成的损坏而定义的防护标准和测试等级。 随着IC线路日趋小型化和高密集型,静电保护在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之静电保护器的种类也呈多样化,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一种静电保护技术是通过在两个有一定间隙的电极间填充高分子的压敏材料来实现,该高分子的压敏材料的阻值随所施加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当静电保护器中与输入端连接的一个电极与高压静电源接触,从而与另一接地的电极间形成高电位差时,高分子压敏材料从高电阻态转变为低电阻态,将静电能量导入地下,从而保护了与输入端相连接的其他元器件。目前已见专利公开这样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只是电极形状、支撑和密封结构及材料的制作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专利CNlO 1226798A揭示了一种以PCB为材料、用多层结构制作防静电保护器的方法,其传导层的内电极为单一金属镍,在电极之间的窄缝中填有高分子的压敏材料。 中国专利CN101079432B所揭示的器件,其传导层内电极为单一金属层Cu并形成窄缝,并填充高分子压敏材料,与中国专利CN101226798A不同的是用双层Cu内电极,两层之间有复合树脂板。 中国专利CN101221847A所揭示的器件,是在氧化铝陶瓷基板或者环氧树脂基板上形成两对有窄缝的内电极,并填充高分子和导电颗粒的混合物,其传导层内电极也是单一金属层Cu。 中国专利CN202948919U揭示了一种以PCB为基材的静电保护器,其传导层内电极也为单一金属层Cu并在电极长度方向交错形成窄缝,并填充高分子压敏材料,上面再覆盖环氧类保护材料。 上述已经公开的高分子基静电保护器相关专利技术,采用单一金属层做为内电极,且多为Cu金属层。由于静电保护器经受的放电电流往往高达30A或以上,在放电间隙间的电流密度会比较大,电极的端面很容易被烧蚀。尤其是对于Cu金属电极层,相应的熔点较低,更容易被烧蚀,会使放电间隙逐步变大使器件的触发电压逐步上升,导致器件的静电防护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保护器,利用由熔点较高的金属制成的外层电极部的抗烧蚀的特点,不影响静电保护器经过多次静电放电电流的冲击后的静电防护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电保护器,包括: 绝缘的基层; 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形成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耦合电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耦合电极部侧表面的外层电极部,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间的外层电极部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耦合电极部由第一种金属制成,所述外层电极部由第二种金属或合金制成,所述第二种金属或合金的熔点高于第一种金属; 压敏材料层,其能够在高电压下呈导通状态并能够在低电压下呈绝缘状态,所述压敏材料层填充在所述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外层电极部由钯、钨、镍、铂、钛、钼、铬中的一种或其合金制成。 优选地,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端电极部,一对所述电极的端电极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两端上,所述耦合电极部从相应一端的所述端电极部上伸出并朝向另一端的端电极部延伸,且与该另一端的端电极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外层电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耦合电极部的侧表面和所述端电极部的正对所述间隔空间的侧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耦合电极部和所述端电极部为一体成形的。 更优选地,所述耦合电极部和端电极部均由铜制成。 优选地,所述外层电极部的宽度为5um~50um。 优选地,所述压敏材料层由纳米多晶半导体材料制成。 优选地,该静电保护器还包括高分子覆盖层,所述高分子覆盖层覆盖在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外层电极部及所述压敏材料层上,所述高分子覆盖层为含有陶瓷粉末和纳米级的长链碳黑的环氧树脂层。 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静电保护器的耦合电极部的侧表面上覆盖形成有熔点较高的第二种金属或合金制成的外层电极部,保证放电电极的端面是由第二种金属或合金制成的外层电极部,这样既可以利用第二种金属或合金制成的外层电极部的抗烧蚀的特点也可以利用第一种金属制成的耦合电极部的良好的导电性,从而不影响器件经过多次静电放电电流的冲击后的静电防护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I为本技术的静电保护器的侧视图; 附图2为附图I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技术的静电保护器的上表面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高分子覆盖层和电镀层。 其中:1、基层;2、外层电极部;3、耦合电极部;4、端电极部;5、压敏材料层;6、高分子覆盖层;7、电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结合附图I至附图3所示,一种静电保护器,它包括基层1、一对电极、压敏材料层 5、高分子覆盖层6、端面电极及电镀层7。 基层I为绝缘的环氧树脂板。 结合附图3所示,一对所述电极为间隔设置的,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耦合电极部3、端电极部4及外层电极部2。其中,耦合电极部3和端电极部4形成于基层I的上表面且均由铜制成,耦合电极部3和端电极部4为一体成形的。一对所述电极的端电极部4分别形成于所述基层I上表面的相对的两端头上,所述耦合电极部3从相应一端的所述端电极部4上伸出并朝向另一端的端电极部4延伸,且与该另一端的端电极部4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外层电极部2覆盖形成于每个电极的所述耦合电极部3的侧表面及所述端电极部4的正对所述间隔空间的侧表面上,所述外层电极部2由镍制成。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3间的外层电极部2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缝隙宽度为10~50cm。即每个电极自基层I端头至内依次为端电极部4、耦合电极部3、外层电极部2。其中,外层电极部2也可由钯、钨、铂、钛、钼、铬中的一种制成,或者由钯、钨、镍、铂、钛、钼、铬中任意两种以上的金属的合金制成,上述的用来制备外层电极部2的金属和合金的熔点均须高于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基层(1);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均具有形成于所述基层(1)上表面的耦合电极部(3)、覆盖形成于所述耦合电极部(3)侧表面的外层电极部(2),一对所述电极的耦合电极部(3)间的外层电极部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耦合电极部(3)由第一种金属制成,所述外层电极部(2)由第二种金属或合金制成,所述第二种金属或合金的熔点高于第一种金属;压敏材料层(5),其能够在高电压下呈导通状态并能够在低电压下呈绝缘状态,所述压敏材料层(5)填充在所述缝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英韩胜振李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